科學家在鼻咽後部深處發現了此前未知的唾液腺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荷蘭的一個大型癌症研究團隊有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新發現,發現了以前不為人知的唾液腺。唾液腺位於鼻咽後部深處,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防止頭頸癌放療產生的破壞性副作用。
這一發現源於一項調查一種相對較新的醫學成像方法的研究,這種方法稱為PSMA PET/CT掃描。這種掃描最初是為了給前列腺癌患者成像而開發的,然而,設計用於照亮前列腺癌細胞的放射性標記配體也被發現可以有效地顯示唾液腺。
口腔外科醫生Matthijs Valstar和放射腫瘤學家Wouter Vogel在檢查PSMA PET/CT掃描時首次注意到兩個意外的區域亮起。掃描結果表明這些是唾液腺,但兩位研究人員知道在頭部的這些特殊區域沒有已知的唾液腺。
“人們有三組大型唾液腺,但不在那裡,”Vogel說。“據我們所知,鼻咽部唯一的唾液腺或粘液腺在顯微鏡下很小,多達1000個均勻分佈在粘膜上。所以,當我們發現這些時,可以想像我們的驚訝。”
此後一場更大規模、更系統的調查開始了。研究人員首先查看了100份歷史上的PSMA PET/CT掃描,以確認這些未知腺體的一致存在。還進行了兩次有針對性的屍檢,驗證了這些腺體的存在。
研究的最後一步是了解這些以前未確定的腺體的功能。證據表明它們是唾液腺,因此對723名頭頸部癌症患者的醫療記錄進行了分析。
“放射治療會損害唾液腺,這可能會導致並發症,”Vogel解釋說。“患者可能會出現進食、吞嚥或說話困難,這可能是一個真正的負擔。”
研究人員知道放療會損害這些腺體,他們發現治療後唾液腺並發症數量最多的患者是放療最集中在含有這些腺體的區域。這一發現有助於證實這確實是一對此前未知的唾液腺。研究人員將新器官命名為tubarial glands腺體,因為該腺體的主要位置在咽鼓管圓枕上。
這一發現帶來的直接成果之一就是希望減少頭頸癌放療帶來的負面副作用。Vogel表示,這一發現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在放療後唾液腺系統會受到明顯的損傷,在某些情況下,通過確保放射線更精確地遠離這個特殊的位置,可以減輕損傷。
“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技術上應該可以避免將輻射傳遞到這個新發現的唾液腺系統位置,就像我們嘗試放過已知的腺體一樣,”Vogel說。“我們的下一步是找出我們如何能夠最好地放過這些新的腺體,以及在哪些患者中。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患者可能會經歷更少的副作用,這將有利於他們在治療後的整體生活質量。”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放射治療和腫瘤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