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向百名名校校長分享領導力心得:用做CEO的方式做校長
馬雲近日在阿里巴巴西溪園區同來自全國的115位基礎教育名校校長,圍繞教育改革和校長領導力,進行了一場酣暢淋漓的交流。馬雲建言,“要用做CEO的方式做校長,主要精力放在三個方面,一是要思考學校未來發展的戰略,二是老師的成長和組織建設、學校文化的培養,三是整合社會資源。”
“數字時代教育需要變革。今天的教育是兩三百年前工業時代的人設計的,為流水線生產服務,未來的教育一定會變。”馬雲對於教育改革的觀點得到了校長們的共鳴。
在馬雲看來,中國自身也需要教育變革。過去四十年,中國從一個非常貧窮落後的國家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最大的成功就是用教育把整個國家帶入了科學和知識主導的時代。1400萬新生兒童的教育模式,決定了未來世界將怎麼看待中國。
未來,學校會變,學校會從都一樣變成各不一樣;學習的內容會變,未來要學的不僅是知識,而是智慧,教師要從“教”向“育”轉變;學習的方式會變,工業化時代,100個學生用同一種方法教,數字時代,100個孩子要有120種方法。此外,學校的目標和任務一定會變。“教育不是訓練出別人加的孩子,而是讓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馬雲說。
面對當前普遍的焦慮現象,馬雲提出,校長要“慮”不能“焦”,今天做校長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領導力,馬雲特別強調校長的重要性,“如果老師是孩子的教練,那麼校長就是總教練,做好老師們的教練。”
曾經用當老師的方式當CEO的馬雲,也為校長們送上了自己總結出來的心得:“要用做CEO的方式做校長,主要精力放在三個方面,一是要思考學校未來發展的戰略,二是老師的成長和組織建設、學校文化的培養,三是整合社會資源。”
馬雲最後不忘拜託在場校長們向鄉村教育伸出援手:“我們想建立一個校長培訓體系,帶動貧困地區、特別是山區鄉村學校校長提升水平。”
附:馬雲發言全文
教育改革需要校長的領導力
——馬雲與百位名校校長交流
很期待有機會跟大家做一個交流。現在孩子們的時間很緊張,老師的時間也很緊張,校長的時間更加緊張、更加寶貴。大家在這麼忙的時候抽出時間來,走入企業、走入社會,去學習、去交流、去思考,我覺得非常有必要。感謝大家來參加阿里巴巴的這次交流!
今天是我自己主動要求來參加的。我一直希望有一個機會,能跟小學校長、中學校長做一次交流和分享。今天也是我退休以後,第一次到公司園區的九號館來進行分享、交流。因為我覺得和校長交流的意義非常重大。我想今天在阿里巴巴園區內講一些自己很外行的東西。
退休之前,我一直對教育很感興趣。退休以後,我主要的任務就是希望在教育方面做一些貢獻,做一些分享。所以今天想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跟各位專家、各位校長來分享一些大家共同關心的教育問題。
六成鄉村老師離職是因為校長,改變教育校長是關鍵
一個多月以前,我主動申請到我們辦的雲谷學校開家長會。大家都覺得開學第一課是給學生上的。我認為開學第一課首先要給家長上。我覺得沒有不合格的學生,但是我們有很多不合格的家長。中國孩子十八歲之前,他們的命運是家長決定的。絕大部分的家庭是家長想幹嘛,孩子就乾嘛。如果家長不改變,我們的校長和老師再努力,孩子回到家又會被家長扭轉回去,所以我跟家長交流了一下。
我希望第二次交流是跟學校的校長們,尤其小學校長和中學校長。如果有可能,我想再跟老師做一次交流,如果再有機會,還想跟教育官員做一次交流和探討。因為教育這個問題越來越重要,越來越關鍵。今天如果我們不做些什麼,不改變些什麼,未來可能麻煩很大,並且我們都會後悔。往往你不知道未來發生了什麼事,你不會後悔,但如果你知道未來一定會這樣,而你卻沒做什麼事情,我們會後悔。
馬雲公益基金會是六年以前成立的。我為退休提前準備了十年,退休後會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馬雲公益基金會。
馬雲公益基金會最主要的切入點就是鄉村教育。我認為,中國教育最薄弱的地方在農村。正因為最薄弱,也許我們的改革阻力不會太大,也最有機會成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當時做鄉村教育的時候,我們決定先從老師入手。大部分鄉村教育都在辦學校,辦了很多所希望學校,也有很多人一直專注於支持孩子。我認為只有幫助好老師,才能幫助好學生。
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我們確實喚起了很多學校對於鄉村教師的關注和支持,但仍舊存在很多問題。最近這兩年,我們一直很關注併校機制,希望能有機會把很多鄉村學校並起來。
昨天我在大理,大理有幾十所學校,一個學校只有一個老師。這樣的學校,好老師是不願意去的,學生也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在整個鄉村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個最主要的問題:60%以上的老師離開學校,主要是因為討厭校長。校長不行,老師就不願意繼續當老師了。如果不把校長的問題解決了,老師的問題就解決不了。調動老師的積極性,主要靠校長。老師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眼界;老師的心態決定了孩子的心態,而校長的眼界、校長的心態會決定老師的眼界和心態。
我自己當過六年老師。我相信,一個優秀的老師一輩子至少能影響幾百個學生。而一個優秀的校長可能會影響一百個老師,一個校長能影響的孩子會更多。我們真正希望的,是通過校長去影響老師,再通過老師去影響學生。
今天在座的各位校長的學校,每一所都特別有名,各位校長也都是非常有名的教育專家。中國的基礎教育,我一直認為是全世界一流。放眼全世界,各位都是一流的教育家。我是教育界的外行,但這幾年我四處交流,最關心的還是教育,所以我想把這幾年的觀察和思考跟大家分享。
中國一直在講要加強基礎教育。我發現所有發展中國家,相對貧窮的國家,都希望把資源放在大學。而真正的發達國家,為國家長遠發展考慮的國家,一定把教育資源放在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教育資源越往前傾,一個國家越有希望。
現在的教育是兩三百年前設計的,數字時代必須有面向未來的教育
今天的教育是兩三百年以前,為工業時代的流水線而設計的。為了達到標準化和規模化的目的,形成了一套為之服務的教育體系。這種教育方式,在當時應該說極具遠見,也最具成效。大量失地農民被送上了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崗位,人類社會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但是,兩三百年過去了,時代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我們對教育的思考卻沒有變化。
工業時代的教育講究的是標準化、規模化,不一樣的孩子接受的教育是一樣的。因為流水線必須是標準化的,必須是規模化的。
今天,我們處在的是一次新的技術革命變革浪潮中。我認為,未來兩三百年,世界的變化不會亞於過去的兩三百年,不會亞於人類從農耕社會走向工業時代的變化,未來的變化甚至可能更大。
我們需要為未來設計什麼樣的教育,我們的孩子需要為未來做什麼樣的準備,這是今天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各位校長的擔當和責任。
不管我們變或不變,一定有學校會變,不管我們變或不變,未來的教育一定會變。今天的名校未必是明天的名校,今天的成功者也未必是明天的成功者。只有為未來而變,為未來去嘗試,才有機會不被未來所淘汰。
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會帶來社會革命,數字時代,教育必須改變。未來一半以上的工作崗位都將被機器取代。如果繼續用工業時代的方法去教育今天的孩子,他們一定競爭不過機器,未來也會找不到發展的空間。
1400萬新生兒童的教育模式,決定了未來世界將怎麼看待中國
中國自身發展也需要進行教育變革。過去四十年,我們國家從一個非常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認為最大的功勞就是教育。過去百年,尤其是過去四十年,中國最大的成功就是用教育把整個國家帶入了一個以科學和知識為主導的時代。
在我小時候,聽到最多的就是“知識就是力量”,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當知識改變個人命運的時候,國家的命運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通過教育,把中國十四億人的腦礦資源開發好,這是我們國家取得的巨大成就。
每年,我們國家不到1400萬的新生兒出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個人收入越來越高,以及其他各種因素,我們的人口出生率會越來越低。也許會低於1000萬,甚至800萬。我認為,這1400萬新生兒童是我們國家最寶貴的資源,也是我們國家最獨特的腦礦。如果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對,我們很有可能把這1400萬的金礦變成了廢礦,甚至形成礦難。
這1400萬新生兒童未來教育的模式,決定了未來世界將怎麼看待中國,決定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決定了中國和世界的關係。這也是教育巨大的責任和擔當所在。
未來教育什麼樣誰也說不清楚,但肯定不是今天這個樣子
今天,所有的學校都一樣;未來,可能每所學校都不一樣。過去為了培養標準化的人才,不管是楠木,還是金絲楠木,統統做成三合板。未來需要的是個性化的人才,學校的管理肯定不一樣,上課不一樣,方法不一樣,評價體係也不一樣。
未來的學校,學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的能力,應對挑戰和變化的能力。人類知識急劇爆炸,但是幾千年來,人類的智慧並沒有提升多少。未來的學校,學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是智慧。
現在的孩子知道的比老師還多。年輕人知道的,我們不一定知道。我們是裝著知道,而孩子是裝著不知道。所以如果比知識,老師在很多方面未必教得了孩子。老師要從“教”向“育”轉變。
過去,學生在課堂上找正確的答案;未來,可能沒有正確答案,沒有標準答案,老師和學生要一起尋找答案,創造答案。
過去,我們總說“傳授知識解惑”,老師是教授知識為主;未來,老師應該是孩子人生的啟蒙教練,去訓練孩子如何面對挑戰,如何把握機遇,如何不斷學習。我發現,很多球隊的教練很優秀,但優秀的教練不一定球打得很好。泰森的教練怎麼可能打得過泰森?教練實際上對人生起到輔導的作用,促使他不斷追求、不斷完善。
我常說,數學很重要,語文也很重要,但音、體、美可能更重要。學習音樂可以激發靈性;學習舞蹈能讓孩子懂得節奏;學習繪畫,可以讓孩子們體會到創意和想像力;學習體育,可以讓孩子們從運動中學會包容,學會團隊責任,學會面對失敗和挫折。
今天的很多孩子,難以接受挫折和挑戰。因為他們除了讀書,還是讀書。如果在運動中,他經歷過失敗,懂得了挫折,他的抗擊打能力就會很強。就我個人而言,也許最大的經驗之一就是這一路走來沒有成功過。在我看來,失敗很正常,而事實也是這樣。失敗就是很正常,成功才少得可憐。
單打運動我們都很強,但團隊運動我們都很弱。只要中間有張網的運動,我們都不錯,但人與人一沖撞,我們就會往後退。因為我們缺乏團隊運動,足球運動、籃球運動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衝撞,我們的孩子要從衝撞中去解決問題。如果我們的孩子學不會團隊合作,未來中國怎麼和其他國家進行合作。
所以我們讓孩子運動,不是為了達標,是為了享受運動的樂趣,學會團隊合作,學會在衝突中解決問題。都知道國足很差,14億人,卻找不出11個人。問題出在哪裡?真的是14億人裡找不到11個人嗎?是我們的機制和訓練出了問題。
藝術也非常重要。藝術原本是關乎生命審美的教育,但在中國變成了謀求生存的一種技能。應該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學習對藝術的欣賞,而不是等到年紀大了,去老年大學才開始學藝術。
我的一個朋友在加拿大,一直不打算回國。問起原因,他說女兒在加拿大學滑冰。學滑冰中國不是也很好嗎?他告訴我,有一樣東西中國沒有:滑冰時對於音樂的感覺。加拿大學滑冰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享受音樂,在音樂的各種旋律和節奏裡滑冰。再看我們的音樂,今天滑冰放一段二胡,或者放一段交響樂,也許沒什麼區別的,因為音樂只是一個背景。
工業化時代一百個學生用同一種方法去教;數字時代,一百個孩子可能需要一百二十種教法。因為有20%的人可能和我一樣,喜歡走不同的路。
過去,一節課45分鐘,一個班級40名學生,一天上七堂課,這是標準,儘管我也不知道這個標準是不是正確。可能在工業時代,這樣的標準效率最高,但在數字時代,我們需要重新思考。
最早,籃筐上的籃網是有底的。每扔進一個球,需要有人用梯子爬到籃筐邊上,把籃球抱出來再進行比賽。16年以後,有人提議,籃網的底是不是可以剪掉。那怎麼行?籃球得有籃子…拿梯子的人第一個反對,因為他的工作沒了。最後把籃網的底剪掉以後,籃球也變得越來越好看。有時候,我們習以為常的一切,進入新的時代,我們要問的,應該是為什麼不可以改變。
教育不是訓練出別人家的孩子,而是讓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最重要的是,學校的目標和任務一定會變。教育不是為了訓練出隔壁家鄰居的孩子,而是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今天學校面臨的很多壓力、兩難問題,從根本上來看,是教育目標和任務的選擇問題,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我們想讓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
今天的學校確實很難,安全問題變成一票否決。學校做任何事情都要擔心很多問題,要應付家長的各種要求,應對上層的各種考核。
很多孩子的教育不好跟媽媽有很大關係,自己學習不好的媽媽尤其焦慮。媽媽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多優秀;孩子說,你瞧瞧別人家的媽媽多好。讀書有些人是天賦,有些人就是天才,一定要跟他學習,那你為什麼不把我生得像別人那麼聰明呢?
教育是學校和家長共同的事情,但是家長必須信任學校,如果對學校有懷疑,我覺得就應該選擇轉學。以後,要從瞧瞧別人家的孩子,變成瞧瞧別人家的家長。要對家長進行改革和提升,才有可能讓教育變好。
今天,我們的教育是保護孩子在學校不出問題,但你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現在一到放學,所有家長都等在學校門口。我認為小學、初中就應該讓他自己過馬路,自己在馬路上走一走,就應該讓他自己坐公交車,騎自行車。在我小時候,背一個挎包,一路回家一路玩,多好的生活。難道現在連孩子自己放學回家都不行了嗎?
學校可以保證孩子在學校裡不出問題,但是沒辦法保證他一輩子不出問題。我去以色列的時候,請教了以色列的教育部部長:以色列孩子為什麼那麼獨立?他告訴我,以色列的小學生有野外生存課程。這個課程真的會有孩子發生意外。教育不是確保孩子沒有危險,而應該是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危險,如何解決問題。教育不是確保孩子成功,而是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失敗,面對挫折,面對成功和成功背後的失敗。
我們要告訴孩子,失敗了沒什麼。有時候失敗也挺好的,因為人生一定會有無數次失敗和挫折。人生這一輩子,成功的次數其實少得可憐,告訴孩子們這些真實的事情,他才會有自信面向未來。
不能把教育焦慮傳導給孩子,要“慮”但不能“焦”
今天,社會把焦慮傳導給了家長,家長又把焦慮傳導給了學校,但學校絕對不能把這些焦慮再傳導給孩子們。學校的壓力非常大,我們要“慮”,但是不能“焦”,“慮”就是我們要思考怎麼辦。
美國的科學家做過一份調查研究。他們花了45年時間,跟踪研究5000名天才兒童。結果發現, 90%以上的天才兒童後來的成長並沒有多大成就。相反,讀書成績一般,但經常參加各種活動,又經歷過挫折,還喜歡天天運動的人,未來都有可能成功。所以,有沒有適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一個真正厲害的老師不是看他能把一個天才學生教成什麼樣,而是看他能給一個普通學生帶來什麼改變。如果老師是孩子的教練,那麼校長就是總教練,做好老師們的教練。
今天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校長的領導力
今天做校長比任何時候都難,但是比任何時候都要有領導力。今天全社會面臨的問題,校長需要的擔當,就是對未來的遠見,改變和堅持的勇氣。
我在企業裡面做了20年的CEO、董事長和創始人,領導力不是別人給的,而是你自己必須得擔當。你為一個人擔當,你就是一個普通的職員;如果你為十幾個人擔當,你就是一個經理人或者小老闆;當你為一個國家十幾億人、幾億人擔當,你就是總統、你就是總理。
領導力是堅持。堅持和固執是有差別的,一個明顯的區別,固執的人總在說“我”,而堅持的人總是在說“我們”。固執的人很難改變,而堅持的人不斷調整。固執的人是以過去為中心,而堅持的人以未來為中心。
領導力很難訓練。所以別的崗位都是培訓上崗,校長往往是先上崗、再培訓。我們國家有一個黨的建設、黨的發展體系,特別是中央黨校、省黨校,我們培養幹部有一套系統體系。但我發現我們沒有校長培訓體系,在座可能絕大部分沒有經過校長培訓再當校長的,你們是上了崗以後,再學會怎麼當校長。
如果沒有一個校長體系,上來每個人犯幾年錯誤,就很麻煩。很多人是因為會教書而當校長,很多農村老師是當了很多年老師,沒有校長了,就當了校長。所以我自己覺得中國學校教育能力的提升,必須要有一個校長的學校,中國需要一個校長的培訓體系和領導體系建設。將來老師越來越多,學校的個性越來越發達,每個學校有獨特的領導能力、風格,如果沒有經過訓練、沒有經過體系思考,是很難成功的。
用當老師的方法做CEO,也可以用做CEO的方式當校長
過去我是用當老師的方法做CEO,我最感到驕傲的是六年老師的訓練,其實一個優秀的老師,他永遠希望自己的學生比自己強,希望學生有出息,當你帶著善良的心去看這些學生,這些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的愛、老師的擔當、老師的關心和責任。
當我看到我所有的員工,我希望他們比以前更成功,我希望他們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他們能夠感受到。所以我當CEO,我可以罵他們,可以訓他們,但是他們可以感受到,我希望他們做得更好。
作為校長,在學校要學會如何當CEO。當然當校長可能有時候比CEO更難。按照我個人的看法,校長的時間主要應該放在三個方面:一是要思考學校未來發展的戰略;二是放在老師的成長和組織建設,學校文化的培養;三是整合社會資源。校長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這三個非常重要。
- 校長最重要的能力是對未來的判斷。
在企業裡,戰略能力就是考核老闆的能力、CEO的能力。在學校裡,考核的是這個學校的校長,他是否堅持,他是否願意為未來改革,他是否為今天對的東西堅持,這是非常之難的。
在中國幾乎很少有超過一百年的企業,世界上超過一百年的企業也很少,但是有很多超過三百年的宗教,超過三百年的學校。我們在做企業的時候,經常研究學校和宗教為什麼能夠傳承百年以上,因為他們有使命感、有願景、有價值觀。
使命是對未來的判斷,願景就是一個組織要去哪裡,而價值觀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的東西。
領導者關鍵在於對未來的判斷。從明天的判斷,來做今天的事情。我們大部分的人是因為看見而相信,只有很少數的人是因為相信而看見。領導力意味著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事情,想到別人沒想到的事情,要做出別人不敢做的事情,而今天的校長就需要這樣的領導力,必須去判斷未來,必須去看到別人沒看到的,必須去想到別人沒想到,必須去做出別人不敢做的決定。
校長最重要的是未來觀,學校要看到未來二十年、三十年,因為孩子的成長不在於一時一事,而在未來二十年、三十年、一輩子,如果沒有未來的眼光,孩子怎麼可能面對未來。如果用未來觀來看,今天很多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我們不能用過去的方法來解決今天的問題,來解決未來的問題,我們必須有未來的思考。
每一個學校的校長,到了這個崗位上,是因為大家對你的信任:家長的信任、老師的信任、教育界的信任。我們相信你對未來的判斷,相信你對正確價值的堅持。
全球觀也非常關鍵。人類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全世界的孩子對其他國家的文化、歷史、體制和機制,一切有那麼多了解和好奇心。大家會很難想像,在未來二三十年,全球化對世界的改變和影響。未來二十年可能是我們國家在全球關係中最複雜的二十年,因為我們在短短四十年內,從一個貧窮國家到了世界第二。未來可能去巴黎跟今天去一趟武漢沒什麼區別,以前我們去一趟深圳就了不起了,小時候去一趟北京了不起了,未來去全世界各個城市跟今天去國內城市沒區別,我們的孩子如果沒有全球的視野,沒有全球化的思考,未來就會有很大麻煩。
我們要培養孩子對其它民族、其它文化、其它宗教信仰有足夠的了解、尊重和認識,讓孩子學會欣賞不同、適應不同、融入不同,訓練他們這種適應的能力、學習的能力,改變自己的能力,這樣孩子才有未來,中國才有未來。
全局觀同樣非常重要。我們教育孩子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要從全局的角度來看問題。
- 校長最重要的工作是支持和激勵老師。
教書教得好不等於校長做得好,一個優秀的教練未必球踢得好,未必拳打得好。公牛隊那時候的教練,他的球打得估計跟我差不了多少,但是他能把大家激勵起來、調動起來。
過去選校長基本上是教書教得好的人。其實我相信在座所有的校長,之所以能夠做成功的校長,光會教書肯定不夠,好老師和好校長的標準不一樣。
早年我嚴禁公司裡面的Top Sales,就是最優秀的銷售人員去當銷售主管,因為在做最佳銷售的時候,自己賣得好就行了,當你到了銷售主管的時候,不是你賣得好,你要讓你的團隊賣得好,讓他們各個都成為Top Sales。
當老師的時候,教書教得好很重要,當校長的時候,學校裡的每個老師教得好很重要。現在大學出了一個問題,大學校長都在爭取當院士。當院士和當校長是兩回事,當校長是管理好、運營好這個學校,是讓我學校的老師成為院士,而不是我成為院士。成為院士是因為學術水平,學術好跟管理好是兩回事。
好老師和好校長,標準是不一樣的,我們需要的優秀校長,是教練們的教練,他懂得組織、懂得文化、懂得訓練、懂得吸引、懂得激勵。校長最主要的工作是吸引老師、留住老師、激勵老師,激發出老師的潛力。
老師的問題是校長解決,學生的問題是老師去解決。很多鄉村校長最大的煩惱是老師流失,城市校長也會因為老師不足而發愁。聽說現在的學校,校長都碰上一個問題,就是很多老師在準備生二胎,老師不夠用,課沒人教了。
其實你永遠找不到一個地方不缺人,在企業,你發現人永遠都不夠,沒有一個優秀的單位不缺人的,當然爛單位也缺人。所以組織建設極其關鍵,組織是彌補人才不足的關鍵,人才不足要靠組織來補,組織不夠要人才來補,這是我在公司裡面經常用的方法。
校長要讓老師看到前途和希望,老師的責任是讓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校長的責任是讓老師對教育和教書更有興趣。學生討厭讀書,我認為老師有責任,可以書讀不好,但是喜歡讀書,這是兩回事,書讀不好可能怪爸媽,不願意讀書,那怪老師,你沒有把他的興趣激發起來。老師不喜歡教書,不懂得育人,我認為校長有責任,你的責任,你招進來的人連書都不想教,也不願意育人,校長是有責任的。公司也一樣,員工不喜歡工作,老闆肯定有責任,你招進一個不願意工作的人,招進來幹什麼,要么訓練他,要么把他開除,要么提升他,要么改變他。
所以當校長把老師放在第一位的時候,老師就會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一個學校如果校長沒有給老師創造力、個性化的空間,老師不可能給孩子個性化和創造力的空間。
校長要有設置KPI的能力,也就是考核目標的能力。設置KPI不是數字的簡單分解,而是一門藝術,什麼時候你會設置考核目標了,你就真正成為一個領導者。KPI能力是考驗一把手的能力。
我認為運動不是為了達標,學音樂不是為了考級,校長的能力就是設置好這些考核的KPI,贏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堅持自己的KPI。
我上次給雲谷開家長會,很多家長反對我們教英文的方法,怎麼不復習,沒有語法、沒有賓語、沒有狀語,我的英文儘管考試不行,但是我英語講得比他們好。我們今天的孩子語法考得很好,但是都不會講,語言是要用的,不是為了考試的。
而且很有意思,英語越不好的人,越希望考語法,因為考慣了,所以KPI考核目標和結果是兩回事,KPI完成了,但是結果可能並不是你想要的。早年阿里巴巴考核也一樣,每次設置的目標都完成了,但就是不舒服。最後我說只有一個指標,就是我滿意不滿意,大家覺得不公平,我說這個沒辦法。這個就像我們體檢,各種指標都對的,就是人不舒服,是舒服重要還是指標重要?我認為兩個都重要,指標好的,人不舒服,那怎麼行?
我到一個學校判斷這個學校好不好,這個班級好不好,我就看這些孩子臉上有沒有燦爛的微笑,是否願意第二天比誰想著去讀書。我們以前是恨不得能夠逃學的就逃學,能不見老師就不見老師,今天老師生病了,全班高興,那再好的指標都沒用。我們要調整考核指標,讓孩子們願意去學校。我們阿里巴巴,可能比很多公司都辛苦,每天下班的時候,眼睛閉著回到家,第二天早上醒來,又充滿(激情),又有新的事情可干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怎麼會不成功?
我們學校的學生,每天盼著去學校,這些氣氛、這些文化是校長們調教出來的,這是校長的責任。幹得好,未必是校長的功勞,幹得不好,一定是校長的責任。
- 校長要把時間花在創造和整合社會資源。
創業的時候,我們什麼都沒有,我沒想到我們會有這樣的會議室,有這樣的園區。那時候沒有錢,只有一個夢想,我們相信未來,我們去找人,我們去找錢,我們一點點改變。
鄉村校長辦學校跟創業一模一樣,要去找老師、要找資源,連學生都是要一個個找回來的。校長要把教育局、把社會、把家長的資源都動員起來,整個教育的改革是資源整合的改革,是達成共識的改革。
我發現中國的學校和海外的學校,有個區別很有意思。海外有些學校把家長調得團團轉,好像家長在讀書,中國是把家長訓一頓,散伙了。我看了很多國家的教育,每個都不一樣,日本的教育體系很有意思,以色列的教育體系很有意思,我個人覺得現在北歐的教育特別厲害。冰島這個國家跟我們一個村的人口差不多,把足球踢進世界杯前幾名,這跟教育有關。中國過去四十年的發展,借鑒了人類過去的科技、教育發展經驗,今天我們又到了重新思考的時候,面向未來的教育改革的巨大責任,就落在我們的校長們身上。
所以如果老師是教練,校長就是總教練,校長的責任是幫助、支持、發掘、激勵老師。而教育局局長們是總教練們的頭,他的責任是讓這些總教練發揮作用和價值,而不是只靠管。
我們過多講究管理,其實校長要有運營思考,而不是管理思維。一般是出了壞事才要“管”,出了亂事才要“理”,我覺得學校光有管理不夠,必須去學會運營。阿里跟其它公司的差別,是我們把運營做好了。“運”是一種機制,激發人不斷向前,“營”就是運營好我們的生產資料、運營好我們的資源。運營就是要有規劃、要有思路、要有方法,運營好一個學校就像運營一個好的企業一樣,讓每個人有活力、有乾勁、有增長。當你過度強調管理的時候,你會升級成為管控,最後升級成為控制,最後出來的產品是不可能好的。它只能達標,但是它不能展示出活力,不能展示出創新的魅力。
這些都是我粗淺的思考,在外面的觀察,但是我想跟各位校長分享,我們一起努力。未來的二十年是世界變化最複雜的二十年,我們如何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讓我們1400萬兒童的腦礦真正變成金礦,真正變成鑽石礦,誕生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優秀人才,這是教育的真正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