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靳東”案後續:平台出手打擊律師稱受害者或難維權
澎湃新聞從字節跳動方面獲悉,抖音平台發布10月份平台處罰公告。該公告以“打擊仿冒名人黑產”為標題,矛頭直指近日引發爭議的“假靳東”、“假馬雲”短視頻平台賬號。此前,六旬阿姨迷戀靳東一事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該事件中,江西一位60多歲的婦女,因為迷戀抖音上的“假靳東”視頻,導致夫妻關係不和,親子之間出現隔閡,嚴重影響了自己的家庭關係。
記者吳怡實習生李尹汝李哲
10月13日,靳東工作室對外發布聲明表示,將追究短視頻平台上開設“假靳東”賬號的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
澎湃新聞了解到,這些短視頻賬號仿冒名人、吸引名人粉絲的關注,最終目的在於,把流量轉化為自己直播帶貨或者刷禮物的客源,從而獲取經濟利益。
跟上述六旬阿姨的經歷相似,被詐騙的受害者並不在少數。受訪律師稱,如果這些受害者想要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困難。
平台出手整頓,但仍有“假馬雲”
在這些“假靳東”、“假馬雲”們被全網韃伐時,賬號所在的相關短視頻平台出手大規模封禁此類賬號。
10月15日,抖音發佈公告稱將對這些仿冒名人的不法賬號予以處罰,並展示了部分已封禁賬號。
抖音公告展示的部分已封禁賬號。抖音公告圖
抖音官方表示,對於仿冒名人進行詐騙的內容和賬號,平台一直以來都是堅決打擊的態度,“9月期間,抖音安全中心共永久封禁仿冒名人黑產賬號5000餘個”。
但在15日抖音公告發布之前,平台上仍有不少此類仿冒名人的內容和賬號存在。紅星新聞一則報導顯示,記者13日以“東弟弟”為關鍵詞在抖音平台上搜索,仍能搜到不少以靳東照片為頭像,取名為“東弟”“靳東”“靳弟弟”“弟弟東東”等疑似“假靳東”的賬號。
上述賬號仍然存在不少以靳東的照片或受訪視頻片段加配音為內容的“假靳東”視頻。在這些配音中,具有大量如“親愛的姐姐,我一直給你發信息,你怎麼不回我呀?”“姐姐你點一下右邊的愛心和加號,回复我一下可以嗎?”等誘導性語言。
10月15日晚,抖音官方發佈公告之後,澎湃新聞再次以“東弟弟”為關鍵詞在抖音上進行搜索,發現類似涉嫌仿冒“靳東”進行詐騙的賬號大多已不復存在。
但當搜索關鍵詞變為“馬總”時,仍有幾個以馬雲照片為頭像的抖音號活躍在搜索前列。記者進入其中幾個賬號的抖音頁面,還能發現其開通了商品櫥窗,櫥窗內展示的多為勵志、演講類書籍。
以“馬總”為關鍵詞搜索,還能看到部分以馬雲、馬化騰照片為頭像的賬號,關注量不少。抖音截圖
其中一個名為“馬雲正能量”的抖音號,當晚8點12分時還正在進行直播,直播內容為馬雲各類演講的現場錄音,演講間隙還插入了以馬雲名義配音的帶貨內容。
受害者多為女中老年粉絲
澎湃新聞了解到,被假視頻欺騙的受害者不在少數,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居多。對網絡信息缺乏辨識力、自身情感生活較為缺失是這類受害者的普遍特徵。
上述引發社會關注的江西六旬阿姨,便因為迷戀“假靳東”,與丈夫發生爭吵,甚至做出獨自一人前往東北尋找“靳東”的瘋狂舉動。
這樣的阿姨不止一位。週女士向澎湃新聞透露,她的外婆今年72歲,去年中秋家人就發現外婆在看短視頻平台上的假靳東視頻,並對視頻中的“靳東”傾注了大量感情。外婆還會在視頻下評論,諸如“弟弟喜歡你呀,好想跟你在一起一輩子,想你了呀,什麼時候來找我,我永遠等你,要永遠愛自己否則我會心疼”等等。
假冒明星的短視頻賬號引導網友關注、點贊。抖音截圖
週女士和家人對此非常無奈。她說,外婆外公感情不好,當初本就是包辦婚姻,現在更是相看兩生厭,去年還鬧過一次離婚。“外婆現在就認為是我們拆散了她和’靳東’,天天在家跟我們像仇人一樣,罵罵咧咧說後悔生下我媽媽,家人阻止了她追求愛情。”
週女士稱,當時她外婆甚至已經到了“願意帶著錢和’假靳東’遠走高飛,寧願背負罵名也要轟轟烈烈愛一場”的地步。
不過,經過家人的數次勸說之後,週女士的外婆已經漸漸意識到這些賬號的虛假性,近期她對視頻轉發喜歡已經少了很多。
假冒明星的短視頻賬號。抖音截圖
受害者起訴或存在困難
“假靳東”、“假馬雲”這類仿冒名人視頻的製作者,給受害者的家庭帶來了情感方面的困擾,但獲取經濟利益才是這些假視頻製作者的目的所在。
據抖音公告稱,仿冒名人是黑產團伙常用的作弊手段,這些仿冒賬號騙取用戶的關注、點擊,進而通過電商、打賞等形式獲利。更有部分詐騙賬號,將用戶引導到外部平台騙取錢財,涉嫌觸犯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澎湃新聞亦注意到,這些“假靳東”賬號會在短視頻平台上進行直播,在直播中以靳東的名義推銷各種產品,讓各位“姐姐”們購買。而這些直播通常都沒有真人畫面出現,並且直播中的“靳東”聲音明顯為機器錄製,幾段相似語句隨機播放,反復強調產品內容、購買方式。
不少受害者,為了支持她們所相信的偶像,會主動購買這些產品。
家中有人沉迷此類視頻的樂女士向澎湃新聞表示,她奶奶就曾購買過此類產品。這些帶貨直播會說自己是靳東的助理,賣一些自家工廠生產的產品。樂女士說,她奶奶買過書、洗衣液、化妝品、貴婦膏、項鍊等產品。
這些“假名人”賬號的運營者,會根據自己受眾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帶貨產品。例如“假靳東”賣的是便宜的日用品、化妝品、茶等,“假馬雲”賣的則是勵誌類、演講類的書籍。
在部分頂著馬雲名號帶貨的短視頻賬號中,澎湃新聞發現,他們賣的都是《口才三絕》、《馬雲成功學》、《馬雲內部演講》等成功學、演講類書籍。
部分頂著馬雲名號帶貨的短視頻賬號,銷售成功學書籍。視頻來源:抖音(00:54)
此類仿冒名人的賬號給不少普通家庭帶來了經濟和精神損失,受害者應該如何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上海聯合律師事務所的朱利霞律師向澎湃新聞表示,普通家庭受害者要起訴相關造假者,存在一定困難。
如果這種欺騙行為僅僅是影響了家庭關係,那麼暫時還比較難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朱利霞說,“因為目前還缺乏相關的罪名作為依據,以起訴此類侵害行為”。
如果涉及到了經濟利益,詐騙罪名可以作為受害者追究相關視頻製作者的法律責任的依據。但朱利霞表示,如果欺詐者只是直播帶貨,且受害者購買的貨物並非假冒偽劣產品,那麼這種直播帶貨行為仍然很難被直接認定為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