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衝擊上市順風車仍然困在安全風險裡
順風車第一股要來了。10月8日,嘀嗒出行(以下簡稱“嘀嗒”)正式向香港交易所公開遞交招股書,擬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海通國際資本有限公司及野村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為聯席保薦人。招股書顯示,嘀嗒是技術驅動型移動出行平台,專注順風車和出租車發展。
企查查信息顯示,嘀嗒出行的運營公司為北京暢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共完成4輪融資,獲得IDG資本、易車網、崇德投資、蔚來資本等的共計1.3億美元融資。最近的D輪融資為2017年3月,由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任合夥人的蔚來資本投資,投資具體金額未披露。
從遞交IPO申請到上市預計需要3至6個月,資深投行人士、前保薦代表人王驥躍告訴出行一客,成為公眾公司有諸多好處。一能拿到融資,二能提高知名度,三有助於降低合規壓力,不會像小平台一樣被輕易關掉,但最重要的還是得提高競爭力。
國慶長假後的首個上班日,家住寶山區的李女士再度坐上了小區門口的順風車,前往20公里外浦東的辦公室。懷孕時她就搭乘這位女車主的車往返公司,如今雙方已經成為朋友,經常一起上下班。李女士告訴出行一客,市內長途用順風車很划算,如今嘀嗒上市了,家里人也能少一點擔心。
順風車曾是被忽視的板塊。但據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中國順風車市場的交易總額預計將由2019年的人民幣140億元增加至2025年的人民幣1139億元,複合年增長率將為41.8%。王驥躍認為,資本方感興趣的並非是出行平台,而是新經濟公司能夠獲取足量用戶後,再塗變現的想像空間。
在業內看來,嘀嗒上市有助於規範順風車行業。但是,業內依然面臨著傳統難題:難以離開補貼,不可替代性弱,經不起任何安全風險。出行一客就此向嘀嗒出行方面問詢,對方以暫不方便為由,未予置評。
市場龍頭,日賺85萬,毛利逾八成
嘀嗒成立6年來,已經成為國內順風車和出租車網約市場的龍頭企業。根據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諮詢公司報告,2019年,嘀嗒在順風車市場排名第一,市佔率為66.5%,在出租車網約市場排名第二。
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嘀嗒已經在全國366個城市提供順風車服務,大約有1920萬位註冊順風車車主和980萬位認證通過的順風車車主。
嘀嗒出行的營收主要分三塊:向順風車車主收服務費;向出租車司機收服務費;收廣告費及提供其他服務。從業績看,2018年、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嘀嗒的營收分別為1.18億元、5.81億元以及3.11億元。自2019年起嘀嗒出行已實現盈利,截至今年上半年,嘀嗒的毛利率為82.2%,經調整利潤淨額分別1.51億元,經調整淨利潤率分別48.6%。
其中,順風車業務是嘀嗒的利潤奶牛。根據招股書,2019年嘀嗒平台交易總額(GTV)為110億元人民幣,其中順風車業務GTV為85億元,順風車業務GTV占平台總GTV的77.3%。嘀嗒按照起步價及行駛里程數計算收取服務費,2019年平均服務費率約為6.3%,收益為533.4萬元,占同期總收益的91.9%,有連續增高的趨勢。
同時,嘀嗒於2019年8月,開始在試點城市面相出租車司機收費,2019年全年服務費率為4.9%。嘀嗒幫助出租車司機減少了盲目巡遊的時間,提高了接單效率,但時常有出租車上司機對出行一客抱怨,這相當於交了兩份份子錢,讓本就不景氣的荷包雪上加霜。
▲嘀嗒招股書
嘀嗒是一家典型的輕資產企業,其主要提供交易信息撮合服務,而非自營車隊。這也使得其躲過了新冠肺炎疫情對交通運輸業的巨大的衝擊。
嘀嗒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宋中傑,今年53歲,此前曾在中國惠普、谷歌中國等互聯網公司市場銷售崗位就職,隨後創業建立團購網站——嘀嗒團。據媒體報導,當時遭遇團購行業發展瓶頸的宋中傑,曾在路邊為打車不便而懊惱,恰巧看到行駛的私家車都空著好幾個座位,隨後帶領創業班底從團購賽道轉戰順風車。
宋中傑曾對媒體表示,“未來翻一倍14億座位,翻三倍是21億的座位,就算7億中只有1%的座位被共享,也有700萬個座位。難道1%都分享不出去嗎?我覺得一定能做到。”
艾媒諮詢機構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順風車用戶規模將達2.49億人,中國順風車需求長期存在著且將日漸增多。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中國順風車市場的交易總額預計將由2019年的人民幣140億元增加至2025年的人民幣1139億元,複合年增長率將為41.8%。
補貼成癮,怕出事故,巨頭仍加註
在業內看來,即便是體格龐大的順風車龍頭,也有著脆弱的一面。
順風車行業競爭十分激烈。由於撮合司乘交易賺取手續費,利潤十分可觀,導致除了傳統出行公司,連地圖服務商都試圖染指順風車。被“慣壞了”的消費者,很難有所謂的忠誠可言,往往跟著優惠券如潮水般遊走。
在市場推廣早期,採用了撒錢換市場模式的嘀嗒遭遇了巨額虧損。2017年及2018年,嘀嗒的服務成本分別為0.25億元、0.48億元,占同期總收益的4至5成;同期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則為0.99億元和10.94億元,是同期總收益的2倍及9倍。
到了2020年,在完成了順風車市場培育完畢後,嘀嗒開始依托擁有巨額存量車主和乘客,從而更便於促成交易的優勢,開始大幅減少補貼開支。2019年,嘀嗒向順風車車主和出租車司機提供的補貼和激勵僅佔總收入的4.6%,2020年上半年,這個比例則下降為0.03%。
高處不勝寒。作為嘀嗒出行的最大對手,滴滴出行也正在加碼佈局,先是獨立了青菜拼車並佈局了花小豬打車,加註順風車;近期還重啟快的品牌,升級出租車業務。不僅如此,傳統的大型出租車公司不甘心為平台打工,紛紛自建獨立的電叫平台,並給出了不菲的用車補貼。沉寂的江湖波瀾再起,如何不被捲入補貼大戰,並保住龍頭的身位,成為嘀嗒的最大挑戰。
截至2020年6月底,嘀嗒賬面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仍有2.37億元人民幣,流動比率為1.3。
經歷過百團大戰血腥洗禮的宋中傑曾告訴網易科技《鏡鑑》欄目,在競爭的時候要全力以赴贏爭第一,這意味著速度和規模優先,不能太計較成本和效率;融資速度很關鍵,估值高一點低一點沒那麼重要。也正因如此,在上一輪拼車大戰前,揣入荷包裡的融資款,讓嘀嗒成為了倖存者。
▲嘀嗒招股書
在接受采訪時,觀察人士最常提及的就是“安全”兩字。2018年5月,一名女乘客在搭乘滴滴旗下順風車時,遭遇不測,隨即國內順風車行業陷入一片蕭索,陸續關閉夜間遠途拼車單、暫停服務等等。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中心主任朱巍告訴出行一客,在公共交通領域,公眾對安全的要求非常高。無論是競爭對手還是傳統運輸行業的玩家,都時刻盯著順風車服務,一旦有風吹草動很容易就會風聲鶴唳。
2019年11月,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司長徐亞華曾對順風車行業強調稱,各平台必須嚴守安全底線,不能以順風車名義提供非法網約車服務,快速響應處理乘客投訴,順風車駕駛員不能以盈利為目的。
值得留意的是,目前順風車仍缺乏頂層法律法規的規範和約束。目前相關法律及法規通常適用於網約車服務,無法直接應用於嘀嗒的業務模式以及順風車、智慧出租車服務。由地方政府各自為政出台的法規,讓順風車行業產生大量合規成本。比如圍繞市場准入牌照問題,嘀嗒順風車合計接到77宗行政罰款,合計罰金207萬元。
值得留意的是,嘀嗒正另闢蹊徑,試圖與地方交管部門及出租車行業協會合作的方式,推廣智慧出租車,從而避免相互競爭的緊張關係,優化生存環境。
據了解,三方在西安率先試點,乘客可掃碼點選呼叫出租車,評價出租車司機;嘀嗒出具的熱力地圖,還能夠調度司機前往運力最緊張的地區。自此巡遊出租車行駛數據、交易數據和服務數據實現了線上化,目前西安巡遊出租車的空駛率已經降低到30%-35%,低於45%的全國普遍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