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年薪招主播金融機構興起的直播“帶貨”合規嗎?
羅永浩“兩年還債4個億”的話題,近日頻頻霸占熱搜榜。據說,在他還掉的4個億中,有一半是靠直播帶貨貢獻的。網友們不禁驚嘆:羅老師的超網紅級別影響力,果真不一般。和羅老師一樣奮戰在直播帶貨一線的流量明星還真不少。他們有的還玩起跨界,出現在金融機構的直播“秀場”。比如,著名脫口秀演員李誕就曾做客某基金公司直播間。
不僅僅是明星們現身加持,今年以來,銀行行長、保險公司董事長、基金經理也紛紛走進直播間,為公司及旗下明星產品代言,也算跟了個潮流,趕了個時髦,當了一回時代弄潮兒。
最近,某互聯網保險公司甚至還發出“英雄帖”,開出百萬年薪招募保險業的“薇婭、李佳琦”,要求主播兼具“有趣的外表、迷人的靈魂、幽默的表達”,一時引起廣泛關注。
金融機構興起直播“帶貨”,熱鬧之餘,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與快消品直播帶貨不同,金融理財產品的營銷,有著嚴格的行業監管規則,包括專業門檻和合規性要求。如何將直播的娛樂性和金融的專業嚴謹相融合,做好直播的同時又堅守合規底線,都是對主播能力的考驗。
與此同時,個別主播是否具備展業資格?是否在直播中誇大其詞、虛假宣傳?這些問題也引起了監管的高度關注。
金融機構爭先玩起直播
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金融機構紛紛轉戰線上銷售渠道,爭先試水網絡直播。
據了解,目前,金融機構的理財直播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理財知識、投資理念的宣講;二是理財產品的推介。
其中,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啟的線上直播,並不是直接營銷理財產品,更多的是金融知識普及教育。
今年2月,中銀理財、建信理財分別推出直播“小課堂”,內容均是相關投資知識的宣講;6月下旬,工商銀行在支付寶首次直播,主要針對中老年客戶進行理財防騙知識的科普;7月下旬,中信銀行旗下子公司信銀理財,通過線上直播方式舉辦產品發布儀式,成為首家採取啟動儀式雲直播、產品體系雲發布、戰略合作雲簽約的理財子公司。
相較之下,保險公司在直播方面表現地更積極、更主動,已有多家保險公司管理層親自上陣,在直播間裡“帶起了貨”。
5月上旬,保險經紀公司水滴保險創始人兼CEO沈鵬,在快手和微信同步直播1個半小時,為保險產品帶貨;5月中旬,華夏人壽召開新品發布會,公司總精算師現身直播“帶貨”;5月下旬,平安集團首席保險官在平安金管家APP平台直播1小時,約帶來的客戶轉化保費達1.6億元。
據業內人士觀察,保險公司高管“帶貨”的模式,主要是通過線上保險產品宣講進行粉絲積累,在此基礎上觸達粉絲並深度溝通後,為其推介合適的保險產品。
基金公司也不甘為人後。5月底,支付寶正式開放理財直播平台,幾十家金融機構入駐,其中主要以基金公司最為活躍。
由於支付寶具備基金銷售資質,幾十家基金公司在該平台開設了直播間,其中不僅附有基金產品購買鏈接,基金經理、基金行業分析師等還可以在直播間直接“帶貨”。
求創新同時更要守底線
值得注意的是,理財營銷直播大多基於支付寶、微信等外部平台,並不是金融機構的自營網絡平台。因此,與直播相關的平台資質、主播資質以及在直播營銷時的合規性問題,引發了市場關注。
業內人士表示,包括支付寶、微信等在內的許多頭部互聯網企業,已經拿到了保險代理業務許可。根據銀保監會近日發布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獲得保險代理業務許可的互聯網企業,可以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也就是說,這些擁有資質的互聯網企業,直播“帶貨”賣保險是合規的。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人人都能在這些平台上直播賣保險。以支付寶為例,活躍在其直播間的保險主播大多是保險自媒體等個體保險推薦人,從主播主頁上未見其履職的保險機構。
業內人士表示,這些主播在支付寶上直播帶貨賣保險是否合規,應根據“直播帶貨過程中,消費者是否能夠通過直播頁面獨立了解產品信息並自主完成投保”進行分類討論。
第一種情況是:若消費者可以通過直播頁面獨立了解產品信息並自主完成投保,那麼,屬於《辦法》所定義的互聯網保險業務。
在這種情況下,是否合規?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根據《辦法》,只有持牌保險機構(包括保險公司及各類保險中介機構)或者獲得監管許可的互聯網企業可以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保險機構從業人員經所屬機構授權後,可以開展互聯網保險營銷宣傳,但其營銷宣傳內容應由所屬保險機構統一製作。
也就是說,只有保險機構從業人員獲得所在機構授權之後,才能在支付寶直播賣保險,並且在直播頁面上設置“消費者可自主投保的鏈接”。不過根據《辦法》規定,從業人員應在直播頁面顯著位置標明所屬保險機構全稱及個人姓名、證件照片、執業證編號等信息。
第二種情況是:若消費者不能通過直播頁面獨立了解產品信息並自主完成投保,那麼,就不屬於《辦法》所定義的互聯網保險業務。
業內人士表示,這類直播的主播可以不是保險機構從業人員,比如,前述提及的保險自媒體等個體保險推薦人也可以參與。
王向楠補充道,保險公司聘請網紅主播“帶貨”賣保險,還應注意以下合規風險,包括銷售不當、誇大、隱瞞、錯誤或片面講解、過度煽情等。與此同時,保險公司應安排後台或線下渠道在承保和簽約後續服務上予以跟進,做好客戶適配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