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認為24顆“超級宜居”系外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居住
華盛頓州立大學(WSU)地球生物學家Dirk Schulze-Makuch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已經確定了二十幾顆可能比地球更有利於生命的系外行星。根據開普勒任務的數據,這些超級宜居世界的條件可能比我們的星球更適合維持生命更長時間。
困擾現代科學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宇宙中其他地方是否存在生命。雖然還沒有發現這種生命的直接證據,但像開普勒這樣的系外行星搜尋任務已經改變了我們對行星系統如何形成的許多想法,並為科學家們提供了思考太陽係以外生命的方法,而不需要如此依賴猜想和推測。
在迄今發現的4000多顆系外行星中,有一些被認為是適合居住的,儘管這是個有點誤導的詞。這些宜居行星通常是指一顆岩石行星, 在其恆星周圍正確的軌道區域,溫度適中,足以讓液態水在其表面存在, 而不會凍結或沸騰。
現在,華盛頓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對搜索進行了一些細化,已經得出了24顆候選系外行星,它們不僅適合居住,而且有可能比地球更適合居住。這些外行星位於距離太陽100多光年的地方,這些外行星是從開普勒感興趣的外行星檔案中篩選出來的系外行星,之所以選擇這些外行星是因為它們具有一些特性,可能會使它們更好地維持生命。
研究人員認為,能讓行星更適合居住的一件事就是它的恆星。通常的假設是,圍繞像太陽這樣的G型恆星的軌道將是尋找宜居行星的最佳地點。然而,這樣的恆星只有大約80億到100億年的壽命。而K型矮星則會比太陽溫度更低,質量也更小,但它的壽命卻高達700億年–讓生命的出現和發展有更長的時間。
另一對因素將是大小和質量。地球適宜居住的部分原因是,它的體積足夠大,地質活躍,使其具有保護性的磁場,並且有足夠的引力來保留大氣層。根據該團隊的說法,如果一顆行星大10%,它將有更多的表面積來生活。如果它的質量是地球的1.5倍,它的內部將保留更多來自放射性衰變的熱量,將保持更長時間的活躍,並保持更長時間的大氣層。
此外,如果一個世界的溫度比地球高5攝氏度,並且擁有更多的水,它將在地球的大部分地區享受熱帶雨林的生物多樣性。
研究小組表示,在發現的24顆行星中,沒有一顆行星具備所有這些特徵,但有一顆行星具備其中4個關鍵因素。無論如何,這24顆行星都可能成為以後望遠鏡研究的重點。
“有時很難傳達這種超級宜居行星的原則,因為我們認為我們擁有最好的行星,”Schulze-Makuch說。“我們擁有大量複雜多樣的生命體,還有很多可以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的生命體。擁有適應性強的生命是好事,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擁有最好的一切。”
該研究發表在《天體生物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