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首位HIV感染治癒者去世了,這裡是他的故事
“我的人生遠談不上完美,但這就是我的人生。”——蒂姆西·雷·布朗(Timothy Ray Brown)當地時間9月29日,54歲的蒂姆西·雷·布朗由於白血病,在加州的家中去世。你可能沒聽說過他的名字,但他的存在是醫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他是這個世界上首位HIV感染治癒者。他的外號也許更響亮——“柏林患者”。
蒂姆西·雷·布朗
第一位“柏林患者”
事實上,“柏林患者”這個詞在上世紀末首次出現時,指代的並不是蒂姆西,而是一個罕見的德國病例。1996年5月10日,一名年輕的德國人進行了一次不安全的性行為。三週後,他出現了一系列感染症狀,一名柏林的醫生建議他做HIV檢測。6月20日,這名患者確診感染HIV。
10天后,這位德國年輕人開始了雞尾酒治療,將幾種不同的抗HIV藥物進行組合,試圖多管齊下,抑制病毒。雞尾酒療法很成功。很快,他身體內的病毒水平就直線下降。
但不到三週後,這名患者就因為睾丸感染緊急住院。事發突然,他沒有隨身攜帶治療HIV感染的藥物。幾天后,他身體裡的病毒水平開始反彈,這也是符合預期的現象。幸好,病毒水平還維持在低位時,他恢復了用藥,也再次把病毒水平壓了下去。
隨後的幾個月,他一直嚴格服藥,直到4個月後由於肝炎而不得不終止。令人意外的是,這一次停藥之後,他體內的病毒水平看似並沒有反彈。據《紐約時報》報導,治療完肝炎後,這名患者“感覺自己非常健康”。在11月寒冷的夜晚,他打開窗,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感到自己的身體一切正常。不久後,他的服藥開始變得不規律:有幾天按要求使用雞尾酒藥物,有幾天什麼都不吃。
在1996年的聖誕節前夕,他向醫生坦誠自己沒有按時服藥。無論醫生如何苦口婆心,也沒有改變他的主意。令人意外的是,在他停藥後,身體內的病毒水平居然沒有反彈。即便是當時最先進的檢測手段,也無法從他的血液裡找到病毒的痕跡。在作為病毒主要儲存庫的淋巴組織中,也只能檢測出痕量的病毒。
對於這一現象,科學家們眾說紛紜。有人說在發病早期的及時治療,促進了特異性針對HIV的輔助性T細胞的產生,這讓患者在停藥後,還能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統壓制病毒;有人說患者的緊急住院讓身體裡的病毒水平出現短暫上升,就像疫苗一樣刺激了免疫系統;還有人說這只是一起幸運的意外,不應被HIV感染者效仿。
“當你是HIV陽性,這種病毒會一直存在在你體內。”這位柏林患者說道。他一直沒有透露他的身份。
第二位“柏林患者”
蒂姆西於1966年3月11日出生在西雅圖,由他的單親媽媽撫養成人。自高中起,他就公開了自己的同性戀身份。1995年,他的一名前男友在確診為HIV陽性後,提醒蒂姆西也去做個檢查。同樣,蒂姆西也是HIV陽性。
當時,蒂姆西正在德國上大學,主修德語。得到確診消息後,他開始接受齊多夫定的治療,並在次年進一步使用了蛋白酶抑製劑。和許多HIV感染者一樣,雞尾酒療法壓制了他體內的病毒,讓他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這樣的時光持續了10年。這名平時身體健康,騎車10英里(約16公里)上下班的翻譯員日益感覺疲憊。有一日,他甚至無法騎到1英里外的一家飯店吃午餐。在醫院,40歲的蒂姆西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二個重大疾病診斷——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蒂姆西的病情需要立刻進行化療,一共四輪,每輪持續一周,之間間隔幾週。據他回憶,醫生們在他的脖子處插入軟管,延展到他的心臟,化療藥物就這樣進入他的體內。第一輪化療很順利;第二輪化療讓他得上了真菌性肺炎,抗真菌藥物讓他逃過一劫;第三輪化療讓他出現了嚴重的感染,醫生不得不誘導他進入昏迷,以便治療。
在第三輪化療進行前,他的主治醫生取了他的一點血樣,送去德國紅十字會進行配型比對。許多白血病患者都找不到配型的配對,但蒂姆西則交了好運——數據庫裡有267個符合的配型,這給了他的主治醫生全新的操作空間。
在人群中,有一部分人天生帶有CCR5基因的突變,這讓他們幾乎對HIV免疫,讓這些病毒無法入侵人體的CD4細胞。這樣的人群異常稀少,僅佔北歐後裔的1%。這267個配型中,第61號就帶有這樣的特殊突變。經過溝通,這名志願者同意捐獻他的干細胞。如果接受干細胞移植,蒂姆西不但有望治好白血病,還有機會可以“順便”治好他的HIV感染。
但蒂姆西拒絕了這個提議。他原本以為白血病的治療會從化療開始,以化療告終,幹細胞移植不在他的預期內。儘管出現了種種化療相關的問題,他的白血病病情看似得到了控制,他也能通過服藥來控制HIV感染。“我不需要成為一個實驗小鼠,用我的生命冒險,接受可能會殺死我的移植。”蒂姆西回憶道。當時,幹細胞移植的死亡率是50%。
“蒂姆西·雷·布朗”
到了2006年底,蒂姆西的白血病復發了。對他來說,為了生存,接受干細胞移植成了他唯一的選擇。2007年2月6日,他接受了首輪移植。術後,在醫生的建議下,他停用了抗HIV感染的藥物。3個月後,醫生們沒有在他的血液裡找到HIV,這表明這次幹細胞移植,成功壓制了他體內的HIV。
但好景不長,蒂姆西的白血病在不久後復發。醫生們決定使用同一名捐獻者的干細胞,在2008年2月對他進行第二輪移植。這次的移植帶來了不少風險,蒂姆西出現了精神錯亂,幾乎失明和癱瘓。一度,他甚至需要在一家給嚴重腦損傷患者開設的康復中心學習如何走路。但最終,他在約6年後康復了。研究人員們也發現,即便不服藥,蒂姆西血液裡的HIV也一直維持在極低的水平,且無法複製。
2008年的國際艾滋病大會(International AIDS Conference)上,研究人員們報導了蒂姆西的案例。一時,全球的新聞頭條都是“艾滋病被治癒了”。
關於蒂姆西的治愈,科學家們認為有多個因素參與其中。首先,他接受的化療和後續為了乾細胞移植做的準備,徹底摧毀了他自身的免疫系統。其次,醫生為他精心挑選的干細胞捐獻者所帶有的突變,能進一步阻止HIV對免疫細胞的攻擊。第三,在接受移植後,“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這會讓他的新免疫系統不斷攻擊原有殘餘的免疫細胞,從而清除體內殘餘的HIV感染。
為了保護隱私,蒂姆西的身份最初並沒有被公開,而是依據他確診時的地點,被稱作“柏林患者”。但自從報導之後,他的病例就被不斷探討,甚至引發了不少質疑,譬如血檢是否嚴格,或是HIV是否真的不再反彈。
在2010年底,蒂姆西決定公開自己的名字和形象。從“柏林患者”,他變回了蒂姆西·雷·布朗。“我不想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治愈HIV感染的人。我想要其他HIV陽性的患者加入到我的行列”。蒂姆西相信,公開自己的身份後,能讓他更好地倡導對HIV的研究和治療。
從柏林患者到倫敦患者
“如果說我的故事很重要,只是因為它表明HIV感染可以被治愈。如果在醫學上,某件事情可以發生,那它還會繼續發生。”蒂姆西說道。
2019年,《自然》雜誌報導了又一個HIV感染的治愈病例。與蒂姆西相同,一名HIV感染者患上了嚴重的血液癌症,而同樣是帶有CCR5突變的干細胞移植治療,讓他從淋巴瘤中康復,並不再需要抗HIV藥物的治療。這個痊癒的案例也被稱為“倫敦患者”。
2020年3月,“倫敦患者”同樣公開了自己的身份。他叫亞當·卡斯蒂列霍(Adam Castillejo),曾是一名廚師。
亞當的出現,意味著蒂姆西的治愈不再是一起孤例,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這也意味著幫助HIV病毒感染細胞的CCR5蛋白,可能成為治愈HIV感染的有效靶點。雖然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存在著很大的風險,不能成為常規HIV感染患者的治療選擇,但是,基於CCR5開發的其它治療方法,或許具有治愈HIV感染的潛力。
而這樣的情形,正是蒂姆西想要看到的。“我曾問他,將自己的情況公開時,他究竟想向公眾表達什麼,”蒂姆西的伴侶蒂姆·霍夫肯(Tim Hoeffgen)說道,“他說,’我想要告訴人們繼續奮鬥,為了能給所有人用上的HIV療法而奮鬥。我從來沒有想過成為唯一一個(被治癒的)’。”
最終,一場與HIV無關的白血病復發,讓蒂姆西的人生停留在了54歲上。國際艾滋病學會(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為此特地刊發紀念文章,指出他是一名真正的鬥士。儘管他與亞當的案例並不是大規模治愈HIV感染的可行策略,卻為HIV治愈相關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正如很多人說的那樣,這是一個給全世界帶去希望,告訴他們HIV感染可能被治癒的人。
參考資料:
[1] Timothy Ray Brown, First Patient Cured of HIV。, Dies at 54, Retrieved October 1, 2020, from https://www.nytimes.com/2020/09/30/health/timothy-ray-brown-first-patient-cured-of-hiv-dies-at- 54.html
[2] The Berlin Patient, Retrieved October 1, 2020, from https://www.nytimes.com/1998/06/21/magazine/the-berlin-patient.html
[3] Timothy Ray Brown (2015), I am the Berlin patient: a personal reflection, AIDS Res Hum Retroviruses。DOI: 10.1089/AID.2014.0224。
[4] HIV Resistant Mutation, Retrieved October 1, 2020, from https://www.nature.com/scitable/blog/viruses101/hiv_resistant_mutation/
[5] How did the ‘Berlin patient’ rid himself of HIV?Retrieved October 1, 2020, from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4/09/how-did-berlin-patient-rid-himself-hiv
[6] IAS bids sad farewell to Timothy Ray Brown, the “Berlin patient”, Retrieved October 1, 2020, from https://www.iasociety.org/The-latest/Blog/ArticleID/255/IAS-bids-sad -farewell-to-Timothy-Ray-Brown-the-%E2%80%9CBerlin-patient%E2%80%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