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天然甜味劑與腸道炎症之間存在直接聯繫
如果你患有像克羅恩病這樣的炎症性腸道疾病,很有可能是吃現代西方飲食讓病情大大惡化。關於這個話題的最新研究來自石溪大學,該校研究人員發現吃果糖可能會導致腸道炎症惡化。果糖通常被用作甜味劑,特別是在美國,從公共健康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多年來一直飽受詬病。
炎症性腸病(IBD)是各種涉及胃腸道頻繁或慢性炎症的疾病的總稱。克羅恩病也許是IBD中最著名的一種,因為它具有特別的衰弱性。遺傳和一個人的免疫系統可以在IBD的發展中發揮作用,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現代西方飲食可能是助長條件。
果糖是一種天然甜味劑,有時也被稱為”水果糖”,經常被用來代替蔗糖和加工食品中的精製糖。例如,高果糖玉米糖漿在美國被普遍使用,並在大量產品中發現,除非你從頭開始烹飪食物,否則很難避免。這種物質已經與一些潛在的健康問題聯繫在一起,最近的問題是腸道炎症的惡化。
新發表的研究涉及三個研究IBD的小鼠模型,包括一個餵養大量果糖的模型。研究人員報告說,在該組模型中,結腸炎症惡化,位於結腸中的腸道細菌發生了一些變化,包括涉及代謝和類型的細菌。腸道細菌的變化與IBD組的症狀惡化有隨便關係。
研究結果表明,IBD患者應該考慮消除–或大幅減少飲食中果糖的含量。有必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以確定在疾病早期改變這種飲食習慣是否有助於預防結腸癌,因為那些患有IBD的人因此面臨更大的癌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