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免疫規劃中心主任談新冠疫苗保護持久性:要6個月以上
“對於新冠疫苗保護持久性的要求,理想狀態是1年以上,至少要6個月以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尹遵棟在9月30日上海舉行的第二屆全球健康學術研討會上,作出以上表述。在演講中,尹遵棟從防控效果、接種實施等角度重點介紹了新冠疫苗的需求及使用預期。尹遵棟介紹,截至2020年9月25日,全球有189種候選新冠疫苗,其中40種進入人體臨床試驗,9種進入臨床三期。另有149種在臨床前研究階段。
“在防護效果上,希望疫苗能夠產生最高比例的保護效果,希望三期臨床試驗能夠得到70%以上的掩護機制和保護效應。”尹遵棟從防控效果等角度介紹對新冠疫苗的需求,他表示,希望疫苗的主要臨床終點是預防新冠疾病的發病,建議同時評價疫苗預防重症疾病的保護效力,也可從減少患者排毒或病毒傳播能力的角度進行評價。
尹遵棟同時介紹了新冠疫苗接種實施的需求。他表示,“需要基於疫苗的保護效果來製定免疫程序,相同效果時,希望接種劑次盡量少”。目前看來,腺病毒載體及減毒疫苗需接種1劑,滅活及其他疫苗需要至少接種2劑。另外,如可用於應急接種時,希望疫苗能夠較快產生免疫應答。儲運溫度上,希望能夠適應現代的儲運冷鏈要求。希望疫苗包裝規格適當,減少冷鏈壓力。可及性角度,最好能夠大規模快速生產,且要求成本和價格比較適宜。
他在演講幻燈片中展示了中國有望早期使用的3種新冠疫苗的特徵。3種疫苗分別是兩款滅活疫苗和一款Ad5腺病毒載體疫苗。其中兩款滅活疫苗的預計上市時間在2020年年底或2021年初,Ad5腺病毒載體疫苗的上市時間在2020年年底。
尹遵棟在演講中表示,新冠疫情形勢決定我國疫苗使用策略的特殊性。在全球多數地區,需在嚴重流行情況下考慮優先重點人群,且已經累計一定比例的通過自然感染獲得免疫力人群。而中國免疫策略制定需考慮的因素是:全人群普遍易感;多數地區和人群當前現實感染風險極低,但輸入性風險持續存在;還需考慮免疫策略如何幫助減輕其他NPI的壓力,如恢復正常國際交往。
尹遵棟還介紹中國新冠疫苗接種重點人群和優先順序。他表示,原則是使疫苗接種效果最大化、公正、公平、公開透明和循證,要從減低感染暴露風險角度和從未來疫情防控角度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