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蘋果收費太高國外廠商們開始組隊反抗
近年發展勢頭迅猛的遊戲公司Epic和蘋果以及谷歌幹起來了。原因是Epic想要讓自己的當家遊戲《堡壘之夜》繞過蘋果的高額渠道費用,因為蘋果商店30%的抽成比例實在是太高了。事情的結果就是,作為掌控了渠道的一方,蘋果認為你在我地盤上不老實怎麼行?於是App Store 下架了《堡壘之夜》。
隨後雙方你來我往,打得不亦樂乎。
這邊Epic狀告蘋果說老哥不厚道,分成分得太多,這不是吸血是拿水泵抽我的血。
那邊蘋果則說Epic這波訴訟完全是營銷噱頭,我都不樂意搭理你,順帶你家的開發者賬號和虛幻引擎我也要停用,抱歉,渠道商就是這麼為所欲為。
雖說最後法院判決蘋果暫時不能停用Epic旗下的虛幻引擎,但由於是Epic先違反協議的,所以蘋果下架《堡壘之夜》沒問題。
訴訟判決保護了虛幻引擎,但是沒有保護《堡壘之夜》▼
雙方的過招到這裡算是有了個結果,從結果來看,蘋果雖然損失了《堡壘之夜》這部分的損失,但是它的生態依舊堅挺,而且還殺雞儆猴,樹立了威信。
Epic損失就大了,因為不僅是蘋果,谷歌的Google Play商店也把《堡壘之夜》給下架了,相當於失去了所有的手游渠道,這可是被絕了戶啊。
對Epic來說這事兒肯定不能就這麼算了。
在短暫的平靜期之後,Epic突然放出了一個大招,Epic Games聯合了Spotify、Tinder的母公司Match Group等數家公司,加入一個“ 反蘋果” 聯盟,正式的組織名稱是“ 應用公平聯盟” 。
聯盟想要藉此對蘋果以及其他的應用商店的運營商( 別看了就是你,谷歌! )施加壓力,讓這些渠道商改變自己的分傭抽成。
很多差友也許不清楚,開發商、發行商和渠道商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其實很簡單,打個比方來說,開發商就相當於作者,發行商是出版社,渠道商則是書店。
大部分的傳統行業,其實都可以用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來捋清楚它們之間的利益關係。
既然產生了利益,自然就會涉及到分配的問題,按照以前的 “ 潛規則 ”,三者之間的分成是433 或者334。
像是遊戲行業,開發商投錢研發製作遊戲,發行商負責壓制光盤、包裝,最後再由遊戲店進行銷售。
大家各自出力,自然是有錢一起賺。
在數字發行平台,像蘋果、谷歌商店這樣的渠道商,也沿用了這個分成比例,自己抽30%,剩下的70% 讓開發商和發行商去分。
但在互聯網時代,渠道商以及發行商的成本相對來說低了很多,發行商再也不用考慮市場需求去製作光盤,渠道商更是省去了負擔店面以及庫存風險,幾乎沒什麼成本。
可是對於開發商來說,一款應用的製作研發的成本卻沒什麼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原來的 “ 潛規則 ” 自然就不再適用了,所以才有了開發商們 “ 揭竿而起 ”,圍攻 “ 光明頂 ” 的場景出現。
尤其是在國內,由於無法使用谷歌應用商店,各家都想把渠道抓在自己的手裡。
這些渠道可以分為三種,第一類是由一個叫“硬核聯盟”的組織掌握的,硬核聯盟的主要成員是國內的一線智能手機製造商,像是華為、OPPO、vivo、聯想、魅族之類的。
這幾家的手機往往都會自帶應用市場,比如小米遊戲、一加商城、華為遊戲中心等等。
第二種則是應用寶、360 手機助手、豌豆莢這樣的軟件渠道,第三類是一些推廣渠道,比如今日頭條、微博這些應用上的廣告平台。
這些渠道商要的分成比例一點也不含糊,它們的“ 潛規則” 是五五分成,因為外國的蘋果和安卓幾乎是“ 壟斷” 地位,而在中國,渠道商之間還要互相競爭,買流量,所以要價就更高。
可問題是,由於渠道數量實在是太多,渠道的質量也是魚龍混雜。
比如有的渠道它會有專門的服務器以及運營團隊,幫一款遊戲進行宣傳運營,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好事,算是優質渠道。
而有的渠道則比較一言難盡了,僅僅是提供一個下載服務,用戶下載完遊戲就不管了,開發商在這種垃圾渠道上肯定賺不到多少錢。
開發商自然不太樂意把收入的一半分給那些躺著什麼也不干的渠道商。
像是最近,兩款非常熱門的國產遊戲《 原神》( 米哈遊開發)以及《 萬國覺醒》( 莉莉絲開發)不約而同地避開了在主流的安卓應用商店上架( 比如應用寶、一加商店、華為商店等)。
此舉的目的很明顯,它們就是不想讓出這麼大一筆錢給渠道商。
騰訊更加直接,它對各個渠道商進行了通知,要么修改分成比例,改到三七開,要么自家遊戲就不會在它們的渠道上架。
為什麼他們敢這麼硬氣?
因為不管是米哈游莉莉絲還是騰訊,他們的產品都是頭部遊戲,對於這些渠道商來說是不可忽視的主要收入來源。
少了這麼幾個渠道,這些遊戲的名氣也足夠讓玩家主動去官網或者別的地方下載。
對渠道商來說,這幾個頭部遊戲卻可能代表著他們大部分的收入來源。
無獨有偶,國外的 “ 應用公平聯盟 ” 其成員也大多是自己開發加發行的大佬級公司。
為什麼國內國外的這麼多開發商,都選擇了在這個時候開始對渠道商進行發難?
一方面,這些手游開發商經過這麼些年的發展,已經成長到了 “ 自帶流量 ” 的地步,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需要看渠道商的臉色了。
另一方面,渠道商確實有“ 躺著賺錢” 的嫌疑,他們只是憑藉把控著流量入口,也不會為開發商的產品提供什麼服務,就能從開發商手裡拿走30% – 50 % 的收入。
對於以前的“ 作者” 們來說,自然不可能自己捧著幾本書,跑去天橋鬧市之類的地方叫賣,這樣根本賣不出幾本,還費時費力,得不償失,所以才需要“ 書店”這樣的角色。
而在互聯網時代,開發商們除了通過渠道商,有很多別的方法可以獲取到流量,觸達消費者。
這樣一來,對於只能給自己提供流量卻要分走大量收益的渠道商,開發商自然就不爽了。
互聯網的出現,對於許許多多的行業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與改變,像是開發商與渠道商之爭幾乎是必然會出現的現象。
像是這一次Epic 搞了一波事情,雖然蘋果硬氣地懟了回去,但隨後卻對Facebook、Airbnb以及健身課程訂購平台ClassPass 臨時免除了那30% 的系統抽成,理由是“ 由於受到疫情影響”。
我認為蘋果自己也感覺到了關於系統抽成這事兒,只要有人跳出來帶頭,肯定會有一大堆人跟著起哄,畢竟各家企業的錢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反倒是自己最像是撿便宜那個。
當然明面上蘋果不能對Epic 服軟,於是提到了疫情作為理由,當然,這只是無端猜測,我不對這個說法打包票~
蘋果畢竟還是個資源齊全的發行商,它不光有個App Store,千千萬萬的蘋果產品用戶, 各大生態,以及和開發者們長久以來建立的關係都是它的渠道資源。
在這個前提下抽三成的蘋果都讓不少人覺得不公平而遭到某些程度的撼動了,那些抽五成的安卓遊戲渠道的地位就更微妙了。。。
因此,差評君覺得我們該好奇的不是開發商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發難,而是開發商為什麼沒有更早一點發難。
畢竟自從互聯網時代到來,渠道商和開發、發行商的矛盾,已經存在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