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解讀、主動推送、個人隱私曝光:天眼查們應該有怎樣的邊界?
天眼查們正遭遇一場信任危機。今年4月21日,天眼查曾在多個微信群發布提示消息稱,360金融運營主體北京奇步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步科技”)於4月20日發生多項工商變更,周鴻禕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長一職。該消息即刻引起媒體關注,多家媒體引用天眼查消息發布報導,稱“周鴻禕卸任360金融董事長”。
然而很快,這一大“新聞”被證明是烏龍。360金融方面回應稱,該消息不實,周鴻禕仍是360金融上市公司董事長,周鴻禕卸任董事長的奇步科技並非360金融上市業務主體。
類似的烏龍事件在近段時間發生的次數不在少數。天眼查、企查查等商查平台在未與企業進行信息核實前,利用大數據廣泛傳播企業信息,出現和事實有出入的信息影響企業運營的做法,備受爭議。
過度解讀,主動推送
作為企業工商信息的第三方平台,天眼查、企查查等平台的技術人員通過爬蟲技術從國家工商信息網站等政府機構官方網站,以及互聯網公開數據中抓取企業信息,進而形成商業信息報告,提供給B端企業和C端用戶使用。
從近期頻發的信息烏龍事件來看,這類平台信息引起的誤解,大致可分為幾種情況。首先,在面向普通用戶或中小企業之外,天眼查們還是媒體從業者的信息來源,出於經營需求,商查平台會組建媒體群,越來越多地主動發布一些關注度高的企業的工商變更信息。
由於平台24小時監控企業工商信息變動,並第一時間傳達給媒體,這個過程中,很難避免部分正常的工商變更,被過度解讀的情況。
資深人力資源服務專家汪張明向搜狐科技介紹,變更法人、董事等關鍵信息有三種可能,第一種,屬於正常負責人或高管的變動,如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變更,同步更新註冊信息;第二種,控股股東發生了變化,公司的股權結構也會發生變化,法人代表及董事也會相應的發生變更;第三種,非正常情形發生的變更,如原法人或股東為了逃避法律責任,在無任何徵兆或理由的情況下變更企業關鍵註冊信息,需要警惕。
至於是哪一種動因的工商變動,需要用戶、媒體結合其他信息進行判斷,或者跟企業求證,僅憑一條工商變更信息就妄加定論,過於草率。
而此前,不少媒體還提供了工商變更背後的另一種可能性,即為了方便公司內部審批,而變更董事等信息,但汪張明指出該觀點有失偏頗,“內部審批屬於內部授權,不是變更的必要條件。”
據央廣網報導,天津一家企業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公司於4月份進行了法定代表人等幾項正常的工商變更,天眼查同步了具體信息,還將此整理成新聞快訊發布給合作媒體,引發了市場諸多臆想,因此,公司不得不及時出來闢謠。”
而早在去年,如涵控股也經歷過此類烏龍事件。2019年5月29日,天眼查數據顯示,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發生多項變更,阿里巴巴、君聯資本等8個股東退出該公司行列。一時間,諸多媒體跟進報導。
然而5月31日,如涵控股發布《關於部分媒體對如涵控股不實的澄清聲明》予以澄清,表示阿里巴巴、君聯資本、賽富投資均為如涵控股的股東,其股份受制於上市後180天的鎖定期,並沒有被出售或轉讓。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向搜狐科技表示,商查平台主動公佈工商信息以吸取流量的做法,即便不違法,也有損商業道德。
新京報4月份曾發布刊評指出,工商信息、案件信息、知識產權信息、證券市場信息等信息,都是靜態展示,公共部門掌握權威載體,並不會主動向外部推送特定信息。原因在於,公共部門及其信息發布載體本身俱有公共性和客觀性,主動推送有違客觀立場,容易引起外界誤讀。
刊評作者喻辛表示,互聯網公司利用技術手段抓取聚合公開信息,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利用自身工具或其他信息發布平台推送特定信息,甚至發布新聞通稿等主動“推薦”來吸引眼球的做法,則有悖於公開信息被動查詢以確保其客觀性的屬性。
信息延遲、不准確,洩露個人隱私
商查平台信息延遲、不准確同樣也是導致企業變動被誤讀的根源,進而誤導媒體和大眾。
例如360金融事件,事發當天,360金融向媒體解釋信息錯誤原因,360金融於上市前從“北京奇步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拆分出來獨立運營發展,現360金融的主體為“上海淇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周鴻禕仍是360金融董事長。“北京奇步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現為360金服的主體,非上市業務主體。
但天眼查對此作出回應表示,“自查發現,天眼查信息雖與360金融官方觀點不同,但也並非憑空捏造或數據錯誤,而是審慎綜合了工商信息及360金融自身對外發布的公開信息。”天眼查將事件原因歸結於,360金融沒有及時更新代表官方信息的各平台賬號認證資料,比如微博和微信。
對此,朱巍指出,查找的信息如果不准確,存在登記信息本身就是錯誤的情況,或者本來是準確的,但是更改了相關信息,沒有及時更正,從這方面來講,商查平台不是內容發布者,只是渠道,出現問題的責任還在工商系統,當然,發現問題後依舊提供錯誤信息的情況除外。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各官方信息平台的資料更新本身就存在時間差,但商查平台對信息的披露卻是即時的,且未經企業證實,如果媒體對平台給到的信息缺乏判斷力,很容易導致一系列不實報導。
近日,由於平台自身技術問題而導致的信息偏差,也被暴露出來。9月21日,有媒體報導稱海瀾之家成立了半導體設備新公司,信息同樣來源於天眼查,後者顯示,凱樺康半導體設備南京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21.5萬美元,法定代表人為林建智,經營範圍包括電子元器件製造、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銷售、半導體器件專用設等,且穿透后凱樺康半導體設備由海瀾之家100%控股。
而據海瀾之家回應,凱樺康半導體設備南京有限公司成立的前身叫凱諾科技,海瀾之家更名前也叫凱諾科技,天眼查對兩個信息進行了自動關聯,數據有錯,凱樺康半導體並非是海瀾之家新成立的公司。
除此之外,更為嚴重的是,商查平台曝露的企業信息中,不少包含了企業法人手機號等個人隱私信息。
今年6月,媒體人徐亮曾發布文章指出,天眼查在沒有經過授權的情況下就將其手機號公佈在了網站上,而他只是在註冊的時候提供了手機號,且他的手機號和郵箱完全無法加密。
朱巍告訴搜狐科技:“按照企業信息公開條例,企業的工商信息是應當公開和查詢的,但是這裡涉及到公司股東監事的個人信息,工商登記的時候會流失這些相關信息,這個信息有兩面性,一方面它屬於工商登記信息,應該被公開,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屬於個人隱私的範圍,當兩個權利發生衝突,依然要保護的是個人信息權利。這種行為會以侵害公民個人信息來論處。”
究其根本,主動推送工商變動、對搬運信息加重誘導提示等做法,都服務於經營及盈利的目的。借用媒體影響力,平台可以提高曝光率,以此引起用戶和企業的重視,同時覆蓋了B端客戶和C端用戶。
在天眼查、企查查等平台上,用戶可以查詢公司的主要人員、股東信息、股權結構等企業背景信息,以及法律訴訟,法院公告等風險信息等,但免費用戶可以查詢的信息較少,收費用戶(VIP用戶)則可以查詢到更多信息,這是平台主要的盈利模式。
“現在的市場監督管理系統下,公司的登記信息本身就是公開信息,應該供全社會查詢,但是現在通過一種渠道,通過收費的模式才能查到,工商系統應該好好考慮下,這個權利是應該被個別商業壟斷,還是應該自己加強服務交給全社會保管。”朱巍表示,一方面,平台提供便捷性沒有問題,但另一方面,個人信息隱私權和商業機密保護,要充分考慮到工商登記系統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