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出租車:生存與利益面前該如何抉擇?
1907年,美國富家子弟亞倫同女友去紐約百老匯看歌劇。散場後他叫馬車卻被車夫漲價10倍。後來他請朋友設計了一個計程儀表安裝在汽車上,起名“Taxicar”。就此,世界上第一輛真正的出租車亮相,並很快風靡全球。然而誕生100多年後,取代馬車載客的出租車也開始面臨著生死存亡問題。在網約車的衝擊下,出租車的訂單、收入都被蠶食。
新浪科技張俊
而近年來,滴滴、高德、嘀嗒等網約車企業開始不斷在出租車業務上發力,這個傳統的行業還能再次煥發生機嗎?
失落的出租車
實際上,出租車改革在國內推行已久,但由於種種原因,始終未能取得理想成效。而隨著滴滴等網約車企業的發展壯大,快車、專車等網約車業態不斷衝擊出租車市場。
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2019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近年來巡遊出租車數量、駕駛員數量、客運量規模都呈波動下降的態勢。
網約車的衝擊是不可忽視的外部環境,但出租車行業本身長久存在的問題卻是內因。比如運營模式、服務水平、司機收入等。
上海的陳師傅今年剛剛轉行做出租車司機,但跑了沒幾個月,就想退車辭職。他向新浪科技表示,雖然一個月收入能達到一萬多,但扣去7000多元的份子錢和油錢,到手也只有幾千元。“一天跑十幾個小時,太累了,而且對身體不好,兩個月漲了20斤,不是長久之計。”他吐槽道。
而在北京做出租車司機多年的王師傅也坦言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首先同樣是份子錢,每個月5000多元,加上各種成本,一天流水不到300元的話就會賠錢;其次是網約車的競爭,“我們被快車搶的快沒有活了,就只能靠掃掃馬路了。”
但是,吐槽的不只是司機,用戶實際上對出租車也十分不滿。挑單、私自加價、服務態度不好等,成為了出租車司機抹不掉的固有評價。
雖然做出租車司機沒有幾個月,但陳師傅就向新浪科技私下總結了出租車行業私自加價的亂象。據他了解,很多管理不嚴格的出租車公司,並不能嚴格監控到司機個人修改計價器價格的行為。“一般不會對學生、孕婦等對像操作,來當地出差的客人會操作多一些”,他說,假如計價器正常價格為120元,但司機偷偷修改增加二三十元,乘客不注意一般也很難發現。在特別難打車的時間和地點,有些司機也會要求一口價,而不是正常打表。
挑單更是出租車行業更為常見的現象。一般而言,出租車司機更偏愛火車站、機場等長距離的訂單,如果目的地過近,司機往往會選擇拒載。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李剛曾在公開場合總結,除了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之外,巡遊出租車較為單一的運營模式也是司機收入低下的重要原因。2019年巡遊出租車日服務5800萬車次,空駛率在45%左右。如果能夠在之外增加網約化的渠道,將大大降低空駛率,提升司機收入。
網約車企業入局意欲何為?
有意思的是,一直被出租車司機們視為競爭對手的網約車企業們,卻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出租車行業。
9月1日,滴滴宣布重啟快的品牌,將旗下“滴滴出租車”業務升級為“快的新出租”,同時宣布投入1億元專項補貼。數日後,快的新出租宣布與銀建出租、新月聯合、北方北創、銀山出租、三元出租及賽達福等北京26家出租車公司達成合作,北京超6萬輛出租車接入滴滴平台。
同期,高德也宣布與金銀建、北汽出租、新月聯合、北方北創等北京多家出租車企業達成合作,上線車輛將超過3萬輛。
而更早之前,嘀嗒出行已在出租車業務上佈局數年。其給出的官方數據是,接入了全國近700家出租車公司,累計註冊出租車司機數量超過190萬,累計認證通過出租車司機數量超80萬。
出租車公司和司機為何突然成了網約車企業們爭奪的香餑餑?這或許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疫情過後網約車市場仍然處於恢復期,同時各地持續推進網約車合規化進程,在運力上有待恢復。出租車可謂是天然合規的運力,雖然近年來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但5000多萬的日訂單仍然是網約車行業難以企及的數字。
二是出租車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商業機會。這不僅包括巡遊出租車的網約化,還有出租車企業管理上的數字化。
根據中國交通報等發布的一線城市出租車行業研究報告,有44.61%的用戶僅使用App打出租車,41.68%揚招和App同時使用,只有13.71%僅揚招。如果從用戶需求上來看,巡遊出租車網約化無疑是大勢所趨。而嘀嗒CEO宋中傑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從長期來看,揚招和網招的市場格局預計會各佔一半左右。
另外,出租車企業在管理出租車司機的訂單、收入、服務水平等方面,也面臨著巨大的難題。王師傅就向新浪科技舉了一個十分極端的案例,有一次乘客坐車結束,直接沒有付款就下車而去。最終的損失只能由自己承擔,也無法向公司申訴。如果司機或者出租車企業有與乘客的線上溝通渠道,這種情況就可以減少甚至避免。
網約車企業們針對數字化的問題,為出租車企業推出了各自的線上管理系統,比如滴滴的桔行系統,嘀嗒的鳳凰出租車雲平台,高德也推出了自己的出租車數字化方案。這些2B服務自然有著巨大的商業化機會。
糾結的出租車司機
雖然網約化和數字化是大勢所趨,但出租車司機們的心態卻極為複雜。
已經在鄭州跑出租車20多年的張師傅向新浪科技表示,他認同線上接單和揚招結合是未來的趨勢,不排斥。但他對網約車企業入場還是心存芥蒂。
他回憶稱,滴滴當年剛剛上線時,就是依靠出租車起家,當時自己也接入了滴滴。但後來滴滴開始開放私家車做快車和專車,出租車的地位開始下降,甚至被快車專車搶去大量訂單。
他對滴滴接入私家車一事至今十分不滿,稱“把市場搞亂了”。對於滴滴推出的快的新出租,他也有些不信任,“將來會不會把出租車也變成快車的模式,從中抽成呢?”張師傅說道。
在推出快的新出租時,滴滴CEO程維稱今年出租車團隊沒有盈利指標,未來一段時間也不會有。但他坦承今年快的新出租還是嘗試了一定的商業化,“為了業務和團隊能夠更健康可持續發展。”
接入滴滴之後,與快車、專車之間的競爭關係也是張師傅頗為關係的問題。當用戶發出訂單時,滴滴該如何在自家的快車專車和接入的出租車之間公平派單?
實際上,張師傅在抽成上的擔憂已經在上演。
早期嘀嗒對於接入的出租車幾乎相當於免費服務。但去年起,嘀嗒被曝出開始收取出租車服務費。根據媒體曝出的方案,費用包含基礎服務費和信息服務費兩部分,基礎服務費按照每單0.5元收取,信息服務費則根據里程遞增,最高為4.5元。
而近日起,滴滴也開始嘗試部分訂單向出租車司機收取服務費,收費標準為:3.5公里以下免收,3.5至11公里收取0.5元,11公里及以上收取2.5元。
相比較而言,嘀嗒一直宣稱不會做快車和專車,不與出租車競爭。但從服務費的收取標準來看,嘀嗒略高於滴滴。
“網約車企業也不是為了做慈善幫你,一定是有商業化訴求的”,張師傅向新浪科技感慨道。
有意思的是,新浪科技近日曾用嘀嗒叫了一輛出租車,訂單結束,司機希望用微信支付車費,稱這樣可以避免嘀嗒的服務費抽成。但另一位接入嘀嗒的出租車司機則向新浪科技表示,這樣的操作實際上並不能避免抽成,只要在平台上接了單,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支付,平台都會根據訂單收取費用。
對於這些出租車司機來說,在網約車大行其道之下,他們意識到網約化會是大勢所趨,但同時又對滴滴嘀嗒們充滿了戒心。在生存與利益面前,究竟該如何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