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現在的老人比30年的老人更靈巧強壯、速度更快
據外媒報導,來自芬蘭的一項新研究將一組老年人在2017年的身體與認知表現跟30年前的一組類似老年人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幾乎每一項測試都得到了發展,這表明人類在延長健康壽命方面取得了進展。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人類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預期壽命一直在持續增長,於是一些研究人員開始建議醫學研究界應該更多地去關註生活質量而非數量。
資料圖
2001年,世衛組織在其全球分析中納入了一種新的度量標準。“健康預期壽命”是一種新穎的計算方法,其計算的是一個人可以在最佳健康狀態下生活多少年。這種將關注點放到了健康壽命,而不再只是壽命的長短。
芬蘭於韋斯屈萊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項相對獨特的新研究中比較了兩組年齡相仿、出生間隔約30歲的受試者的身體和認知表現。
據了解,首批受試者數量約500名,年齡在75歲至80歲之間(出生於1910年至1914年),他們在1989年參加了各種身體和認知測試;第二組同樣年齡在75歲至80歲之間(生於1938年至1943年),他們則是在2017年完成了同樣的測試。
該項目的首席研究員Taina Rantanen表示,這項研究提供了一種衡量一代代延長健康壽命所取得的進展的新方法。
“這項研究是獨特的,因為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研究比較了不同歷史時期同年齡的人基於表現的最大衡量標準,”Rantanen說道,“基於表現的評估展示了老年人是如何管理日常生活的,同時它還反映了一個人的功能性年齡。”
可以看到,在後出生的隊列中,幾乎所有測試指標都有改進。像身體表現變得更好了、行走速度更快了、握力提高了5%到25%、膝關節伸展力提高了20%到47%,肺功能也得到了改善。在大多數認知能力測試中,後生人群也發現了類似的改善。
參與該項目的博士後研究員Matti Manukka表示,有很多因素可以解釋後出生的這批人在健康跨度上表現出如此一致的改善的原因。
“跟30年前出生的同齡人相比,那些晚出生的75歲和80歲的人成長和生活在一個不同的世界,”Manukka說道,“有很多有利的變化。它們包括更好的營養和衛生條件、醫療保健和學校系統的改善、更好的受教育機會和改善的工作生活。”
研究人員注意到,這些發現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芬蘭獨有的,在1910年早期研究人員出生時,芬蘭還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不發達國家。而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發生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包括更長的義務教育和更好的營養建議–被認為是後出生一代身體和認知改善的關鍵因素。
最後Rantanen建議,隨著預期壽命的持續增長,科學家必須密切關注更多健康壽命和管理臨終老人所需的護理系統之間的平衡。Rantanen稱,擴大沒有殘疾的中年期和限制一個人的殘疾的晚年應該是老齡研究人員的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