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移動運營商“都科摩”電子支付系統被曝發生多起盜刷事件
日本最大的移動運營商“都科摩”的電子支付系統,被曝出接連發生多起盜刷事件,電子支付安全問題再次引發日本社會關注。在這次電子支付系統盜刷事件中,受害者大多是在手機等移動終端下載了都科摩的支付軟件,然後與自己的銀行賬戶進行了綁定。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欄目視頻
截至目前,已經發現有包括日本郵儲銀行、永旺銀行在內,10家銀行下的賬戶被盜刷共計34次,累計盜刷金額超過1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4萬元)。
目前已知損失最大的單個賬戶,被多次盜刷共計超過6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8萬元)。有關盜刷原因,目前警方分析,有可能是不法分子通過釣魚軟件,竊取了受害者的賬戶及密碼,然後利用電子支付系統的身份驗證漏洞實施了盜刷。
昨天,一位受害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本月2日,她發現自己存款被盜刷之後,第二天就立即要求凍結賬戶,然而銀行和都科摩雙方都表示此事與自己無關、不予理睬。直到後來盜刷事件在日本各地接二連三發生後才著手處理,這也讓受害者感到十分難以接受。目前已經有多名受害者表示將向都科摩和銀行方面要求賠償。
盜刷事件發生後,立即引發了業界對於都科摩電子支付系統安全性的廣泛質疑,到昨天下午,就已經有18家銀行陸續宣布不再與都科摩進行新的用戶綁定,使都科摩的業務合作及品牌形象受到巨大衝擊。就在昨晚,為防止受害範圍進一步擴大,都科摩宣布從今天起全面暫停與全部35家合作銀行的新用戶綁定,並表示為提高安全性,今後將加強用戶身份驗證力度,確保在輸入短信密碼前無法打開賬戶進行交易。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日本的電子支付系統第一次出現盜刷事件。去年便利店巨頭7-11推出的電子支付服務,就曾因安全漏洞問題,導致800多名用戶被盜刷386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48萬元)。隨著日本政府大力推動無現金支付,日本短時間內出現了大約30種電子支付服務,其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安全措施尚未完善的問題。
專家呼籲,日本電子支付行業整體應該重新審視系統安全現狀並製定有效的防範措施。日本金融廳也向各金融機構發出了呼籲,要求高度警惕盜刷行為,並在發現後及時進行調查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