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集團400億美元“割肉”ARM 交易“落聽”需18個月
日前,英偉達宣布將以400億美元收購軟銀集團旗下的半導體設計公司ARM。軟銀集團的這次“割肉”,是否因為虧損而進行的不得已調整?英偉達能吃下這塊“蛋糕”麼?據了解,若併購順利完成,這將成為半導體行業歷史上最大的收購交易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英偉達方面稱,這項併購需要獲得包括英國、中國、歐盟和美國等國家相關監管部門的批准才能最終完成,可能需要18個月之久。
《跨境併購與整合》譯者、跨境併購資深專家鄭磊博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併購是否能順利完成還未知,通常來講,併購是一個需要多方溝通協商的複雜過程,有時到最後都無法成功。同時,併購推進落實也跟監管有直接關係。
軟銀集團接二連三出售資產
公開資料顯示,軟銀集團的“日子”過得併不太順利,軟銀集團公佈的財報顯示,2019財年,公司經營虧損達1.365萬億日元,這是軟銀集團15年來首次虧損,也是公司成立以來的最嚴重虧損。軟銀集團解釋稱,主要原因是旗下的願景基金等出現較大投資虧損,願景基金及其他SBIA管理基金過去一年運營虧損高達1.9萬億日元。業績方面的虧損迫使軟銀集團接二連三地出售資產。今年上半年,軟銀集團從阿里巴巴股票中套現137億美元,6月,軟銀集團又宣佈出售其所持有的高達210億美元市值的T-Mobile股票。所以,即便ARM公司是軟銀集團旗下最重要的資產之一,出售它也是可以理解的。
ARM公司是英國一家知識產權(IP)供應商,它與一般的半導體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製造芯片且不向終端用戶出售芯片,而是通過轉讓設計方案,由合作夥伴生產出各具特色的芯片。公開資料顯示,全世界超過95%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採用ARM架構,ARM在全球擁有超過1000家生態夥伴。
收購ARM,顯然需要熟悉半導體行業且資金雄厚的公司。公開資料顯示,英偉達是美國一家以設計和銷售圖形處理器為主的半導體公司,橫跨芯片設計、成品銷售、驅動和軟件研發等領域,其GPU產品深受用戶喜愛。
據軟銀集團披露的交易內容顯示,英偉達將支付包括215億美元公司股票和120億美元現金以收購ARM,其中包括簽署合約時應付的20億美元現金。此外,如果英偉達達到了合同中規定的財務指標,軟銀集團還可能獲得額外的50億美元現金或股票。交易完成後,軟銀集團預計將保留ARM不到10%的股份,並持有約6.7%-8.1%的英偉達股權。
如果併購順利完成,ARM將對英偉達形成極大的助力,補全英偉達的商業版圖,包括在移動Soc、數據中心、邊緣計算和物聯網等方面的不足。清華同方服務器產品經理謝文正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英偉達在ARM架構技術上有著深厚積累,如果併購成功,可能會推出基於ARM架構的GPU服務器,那時在電腦芯片領域將與英特爾、AMD兩家公司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英偉達方面則表示,此次收購將有助於“打造人工智能時代首屈一指的計算公司”,英偉達將會把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領導地位與ARM龐大的計算生態系統結合起來,為所有客戶推動創新。
收購還需監管批准
英偉達方面表示,這項交易需要得到包括英國、中國、歐盟和美國等國家(組織)相關監管部門的批准才能最終完成,預計需要約18個月。對於此次收購,ARM聯合創始人赫爾曼·豪澤卻非常不看好。豪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認為這次的收購就是“一場災難”,ARM的商業模式可能會被“摧毀”。
ARM的商業模式不是類似高通的捆綁銷售模式,也不是類似英特爾的賣芯片不賣專利的模式,而是一種專門售賣專利IP授權的知識產權模式。ARM一套芯片的授權費用大概是20萬美元/年,只要交了20萬美金就可以不受限制的生產一個方案的ARM授權芯片。
謝文正對記者表示,市場上主流的芯片架構有X86、ARM、RISC-V和MIPS四種,在過去,出於ARM生態成熟的原因,大家都會優先選擇,從服務器端、移動端到物聯網領域,大量採用了ARM架構。未來,行業或將尋求新的架構。
鄭磊博士表示,是否形成嚴重的壟斷局面是跨國併購的一個重要考察點,英偉達併購ARM之後顯然有這種可能。這個環節一般都需要被併購方所在國政府進行審查,經過批准,併購協議才能生效。ARM是英國企業,而ARM在中國設立了子公司,其中方股東合計股權佔比51%,可以認為中方股東是一致行動人,並控股了ARM中國公司,因此這項收購也需要中國商務部的審核。
他進一步解釋稱,這類壟斷審查和談判可能會延續很久時間,拖累併購雙方無法履行協議。如果幾個核心國家有一個不同意,ARM都需要想辦法買回該國控制性股份,但是如果ARM管理層也不願意接受的話,最後可能會將該國排除在併購協議之外。譬如,如果英國不同意併購,那麼ARM英國那部分也無法交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