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成功:我國計劃明年組建全球首個海洋動力環境觀測網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海洋二號03星由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是我國第2顆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業務衛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
衛星攜帶的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可以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實時觀測。衛星搭載的AIS艦船自動識別系統具備全球船舶識別的能力,搭載的DCS分系統可以接收、存貯和轉發海域中的浮標測量數據,有效提高了數據精度。
研製團隊在衛星前合影
海洋二號03星是海洋二號系列的第3顆衛星,後續將與兩年前發射的海洋二號02星組網運行。海洋二號系列屬於海洋動力環境探測衛星,已經成功發射三顆,其中01星是科研衛星,02星和03星是業務衛星。
明年計劃發射海洋二號04星,據悉,04星已經完成了整星測試,具備明年發射的條件。
屆時,三星組網運行,我國將擁有全球首個海洋動力環境觀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一系列海洋動力環境要素的觀測,為我國海洋防災減災、氣象、交通及科學應用等提供信息支撐,助力打造全球海洋觀測網,提高我國海洋衛星體系的國際地位。
衛星在整流罩內,轉運至發射塔架
與此前發射的太陽同步軌道海洋二號02星不同,海洋二號03星採用了傾斜軌道。海洋二號03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張慶君介紹,03星是我國首個運行在傾斜軌道上的大型遙感衛星,之所以選擇這樣的軌道,是為了加速對地球南北緯70度以內區域的衛星重訪,縮短對該區域的觀測間隔,提高觀測效率。
根據規劃,我國將建成由一顆極軌衛星和兩顆傾斜軌道衛星構建的三星海洋動力環境觀測網。三星組網後,將極大地提高觀測效率,由過去的三天一次縮短到一天兩次,讓海洋動力環境觀測邁入小時級,12小時就能覆蓋全球100%的區域。
衛星可用於颱風監測,張慶君介紹,颱風在形成初期只有風浪,並沒有形成降雨雲團,看雲圖可以直觀觀測颱風規模,但對颱風強度難以定量監測,海洋二號衛星屬於微波遙感衛星,可以很好地發揮定量檢測颱風強度的特色能力,在還沒有造成嚴重危害的時候就能監測到它。今年8月,三號颱風“森拉克”、四號颱風“黑格比”相繼“登台”,海洋二號02星與海洋一號衛星和中法海洋衛星一起實時監測,後續,海洋二號03星也將加入。
有關部門還可以通過衛星觀測到的數據推測出發生或者即將要發生的重要海洋動力現象,甚至可以解答關於厄爾尼諾現象、內陸湖水面的年變化量以及南北極和格陵蘭島的冰蓋是不是在融化等重要氣象環境問題。
海洋二號02星監測04號颱風“黑格比”動態移動變化過程(自然資源部提供)
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是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的常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具備發射多種類型、不同軌道要求衛星的能力。
這次發射是火箭試驗隊時隔兩年重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執行任務,團隊在高密度發射和嚴峻的質量形勢下,頂住壓力,狠抓質量,順利開啟今年在酒泉的高密度發射工作,為圓滿完成後續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多發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47次飛行,也是長四乙火箭今年執行的第四次任務。
本次發射火箭搭載柵格舵落區控制系統,一二級分離後,一子級進入返回段(下降段),柵格舵舵面分組展開,穩定箭體,並對一子級返回段的姿態和落區位置進行主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