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公司“薅羊毛”
相輔相成、互利互惠、愛恨交加……員工與公司之間,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在不少蘇寧易購員工眼裡,公司也許堪比一台巨型工資回收機器,“帶貨”的要求如同一道枷鎖,一旦無法完成,懲罰之鎚落下,不變的是任務,減少的是工資。
新浪科技何暢
正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公司所謂的“奇葩行為”並不少見,就像“工資回流”,又比如微信頭像公用,它們讓很多員工咬牙切齒,又無可奈何。
新東方創始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曾在年會上表示,有的企業把員工看成負擔,但在他眼中,員工是新東方創造和創新的源泉。新東方的員工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當天,六位員工“冒著離職風險”獻上了一曲改編版《沙漠駱駝》,釋放自我的同時,句句如刀,指向內部管理問題。預想中的離職風險沒出現,獎勵倒是來了——俞敏洪不僅自己分享了表演視頻,還提出給予參與創作和演出的員工12萬元獎勵。而新東方官網上,俞敏洪在這場年會發言全文的標題是《2019,再次出發!——在被員工diss的年會上,俞敏洪講了什麼?》,不遮不掩,坦坦蕩盪。
事實上,面對或長或短的職場生涯,局中人很難用一兩句話概括個中滋味,儘管簽下合同的那一刻心懷夢想,但激情與動力卻很容易在日復一日的磋磨中消耗殆盡。如果公司企業文化強調人文關懷,尚有喘息餘地,若是遭遇奇葩行為,可能還會給瀕臨崩潰的這顆心再添上一把火,爆炸指日可待。
公司賺錢公司花
據澎湃新聞消息,蘇寧易購深圳分公司的一位員工反映,今年8月,其所在的深圳分公司某門店負責人轉達分公司領導下發的“任務”,強制要求店內30多名員工購買價值299元的愛仕達炒鍋,藉此“刷單”,並伴有懲罰措施——未完成將被要求加班,多次未完成則會被罰款100元。
報導中提到,該員工提供的工作微信群聊天記錄顯示,9月10日,一位門店負責人發出通知:“今天所有人蓄水自主產品,明天當天自主任務大家電5000、小家電3000, 3C每人一單,推客也算,20點沒有完成的店辦集合。”
對此,蘇寧易購的回應是,公司製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嚴禁虛假銷售行為,一旦發現違規行為,嚴肅處理。針對媒體反饋的問題,正在進行內部排查。如果出現違規行為,蘇寧的態度是零容忍。
回應聚焦於對“刷單”行為的堅決反對,但在回應之外,社交平台的相關討論則集中在了對“強制員工購買公司產品”的控訴。
有微博用戶表示,被分配銷售任務的不只是業務相關的蘇寧易購員工,程序員、財務等均被要求進行用戶拉新和貨品推廣。“推銷不出去就只能員工自己消化,親朋好友一個也不放過,常規操作,已經見怪不怪了。”
今年年初,蘇寧控股集團總裁辦公室曾發布《關於全產業員工參與社群推廣的要求與考核機制》的內部通知,要求全體蘇寧全產業(總部、大區)的管理幹部(不含終端人員),全部參與蘇寧推客、蘇小團、雲店小程序的社群銷售,2月27日-29日人均要求保底2單,訂單總金額達到1000元以上。未達成考核任務的,將以差額部分作為懲處,達成考核任務且特別優秀的,將作為案例嘉獎表揚。無論是否完成,都逃不掉社群推廣相關的培訓學習安排。
一位前蘇寧易購員工稱,考核並不是疫情期間才出現的,大區不僅有自己的考核,還需要參與總部的考核。“我一個小小的文員,每天也有200元的離店銷售任務,推不出去就是紅牌,三次紅牌就可以末位淘汰走人了。”她自嘲這是“蘇寧工資蘇寧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微信頭像成廣告位
事實上,前述現像在其他行業也有所發生,某保險公司員工易平向新浪科技透露,公司的新產品上市,會要求內勤購買或進行銷售,但內勤這一崗位並不涉及銷售業務。他提到,此前有一款險種,要求員工必須完成一定指標。“我們被催著買了,後來又抓緊時間退掉了。”儘管公司下發任務並非十分強硬,但易平依然覺得很不舒服。“這種事情本來就是不合理的。”
就職於某運營商的李嘉也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表示,公司會給新入職員工開通員工號碼,捆綁包括彩鈴、會員在內的多項業務,不同的是,公司設立了話費補貼,只要不超過額度,員工不必自己掏錢。
如果說強制員工帶貨是公司薅員工羊毛,那麼,以下公司的做法則將員工工作與生活的界限徹底模糊開來。
此前,河南一商場的員工被要求分享每日促銷廣告至微信朋友圈,還被強制更換微信頭像為促銷海報,每日下班前檢查,一旦未完成,會被罰款20元至50元不等。該商場員工在接受《大河報》採訪時提到,他們很抵觸商場的做法,認為自己的隱私權受到了侵犯。“商場應該給大家道歉。”
圖源:大河報
無獨有偶,江蘇一購物中心也曾要求員工將個人微信頭像和簽名改成宣傳推廣內容,否則至少罰款50元,如果不執行,還將被辭退。對此,購物中心負責人表示,員工的罰款並不會成為企業的收入,而是會作為獎金,以鼓勵表現出色的員工。該負責人同時稱,這樣做也是為了員工好,“這是一個高素質員工能夠理解和應該去做的”。
智聯招聘CEO郭盛此前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提到,對於公司的類似要求,員工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企業強迫員工造成不佳感受,宣傳也只會帶來短期效應。“這實際上是對企業文化的破壞。”
浙江曉德律師事務所主任陳文明也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強調,無論是用人單位要求非銷售崗位員工從事銷售工作,還是強制性要求勞動者將銷售信息發佈到社交媒體,均屬於單方面變更勞動合同的情形。由於工作內容屬於勞動合同的必備內容,用人單位提出變更工作內容應當徵得勞動者同意。除非在勞動合同中已就此作出約定,否則屬於擅自變更勞動合同,是違法行為。
在陳文明看來,不侵占別人的私人空間,這是起碼的尊重和認知。“強制他人發布對自己有利信息的行為,違反了基本的道德和法律規範,也從根本上違背了新媒體傳播的規律。”他補充。
自願加班變強制
一些看似荒謬的故事,正演變為真實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新聞。
近日,#公司要求員工自願簽奮鬥者協議#登上微博熱搜,其中的主角是成渝釩鈦科技有限公司,其母公司為四川川威集團子公司,是四川省第二大鋼鐵企業,位列中國企業500強。
網絡流傳的協議顯示,成都釩鈦科技有限公司要求員工自願簽署《奮鬥者自願申請書》,正文寫道:“我自願申請成為公司奮鬥者,自願進行非指令加班,在公司需要時,自願放棄帶薪年休假……”放棄年假和加班費只是“自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能力無法滿足公司時接受淘汰,且離職後不與公司發生法律糾紛。
圖源:網絡
隨後,川威集團針對此事發表了聲明,稱申請書屬於公司“奮鬥者權益激勵計劃”中的配套文件,後者擬通過無償讓渡一定數額的公司權益,即將公司部分利潤以虛擬股的形式讓渡給員工,使“奮鬥者”享受到企業發展的紅利。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李旻向新浪科技分析,上述做法涉嫌違反勞動法。他強調,員工可以同企業所在地的勞動監察部門反映,如果出現因此被末位淘汰,建議向勞動仲裁部門提起仲裁,要求企業賠償損失。
智聯招聘發布的《2019年僱傭關係趨勢調研報告》顯示,在企業文化要素中,八成以上的員工選擇了“尊重員工”,高壓的狼性文化備受抵制。然而,前述各種現像中,對員工幾乎並無尊重可言。
一些公司仍在“薅員工羊毛”,一些公司則開始將目光越過眼前的業績,放在更長遠的企業文化軟實力上。小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在小米十週年主題演講上提出,小米要“重新創業”,人才戰略是重中之重,對小米而言,人才是其未來能否制勝的關鍵。
阿里巴巴取消了員工的周報製度,基層員工不再強制寫週報,部分團隊或要求管理者寫月報,不超過1000 字,必要會議如召集員工早會等也開始取消,層級逐步淡化,“P ”序列職級已不在內網顯示。
而繼阿里巴巴使用花名、騰訊員工稱呼英文名之後,網易也提倡以暱稱代替“哥、姐、總”,希望提升員工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強調上下級之間的平等溝通。
不論結果如果,有意識的嘗試總是好的。據領英發布的《2020年全球人才趨勢報告》,94%的HR專業人士認為,員工體驗對未來的招聘和人力資源非常重要,77%的HR專業人士已越來越重視員工體驗,並將其作為增加人員留存率的手段。而其中部分最受歡迎的福利與金錢毫無關係,比如遠程和靈活的工作選擇。
在大公司做一顆螺絲釘也好,在小公司做一枚齒輪也罷,員工從始至終都是人,並不是工具。這個道理,員工明白,很多公司其實也明白,只是,裝作不明白。
(文中易平、李嘉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