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收購ARM 中國、英國可能不太高興
經過近三個月的猜測,多次反轉、否認,傳聞終於塵埃落定。北京時間9 月14 日,英偉達正式宣布將以400 億美元價格收購軟銀旗下的ARM。如果交易最終達成,該筆交易將成為半導體行業史上最大一筆收購案。
在當天舉辦的英偉達收購ARM 在線媒體會上,英偉達CEO 黃仁勳再次重申了收購ARM 的意義所在,ARM 涵蓋更加廣泛的計算機生態系統設備門類,將進一步擴大英偉達的生態系統,對英偉達提高財務毛利率與每股收益方面也大有裨益。
據了解,該筆交易達成後,ARM 將作為英偉達旗下部門獨立運作,總部繼續設立在英國劍橋,同時,軟銀將保留ARM 百分之十的股份。在線媒體會上,媒體的焦點普遍集中在,ARM 的中立、獨立性將如何保證,以及將對ARM 客戶產生怎樣影響。
英偉達CEO 黃仁勳保證,“英偉達有強烈的意願保持ARM 的獨立運營,畢竟獨立運營的商業模式是ARM 不斷擴大成功的唯一方式。”ARM CEO 西蒙· 塞加爾斯也稱,ARM 與很多客戶進行溝通,向所有人澄清,ARM 將維持其中立、獨立的商業模式。
儘管如此,英偉達收購ARM 事件還是引起了產業界劇烈的擔憂。交易公佈當天,反對的聲音最先從ARM 內部開始發酵。ARM 聯合創始人Hermann Hauser 向英國政府發表公開信,“如美國公司英偉達收購ARM,該筆交易對劍橋、英國乃至歐洲是一場完完全全的災難,摧毀ARM 的中立性、商業模式,ARM 客戶中有相當一部分與英偉達是直接競爭關係,意味著收購協議將造成行業壟斷。”
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國,自英偉達收購ARM消息傳出後,早已牽動產業界的敏感神經。尤其在,美國連續三次對華為進行封鎖,切斷華為軟件、芯片架構授權、芯片代工的路徑,TikTok面臨退出美國市場的特殊節點裡,英偉達收購ARM注定不會一直停留在風暴前的平靜之中。
英偉達官網頁面已更新“收購ARM”主題|英偉達官網
對中國企業影響至深
英偉達收購ARM 最直接的影響將是,美國會進一步穩固CPU、GPU 等關鍵半導體的龍頭地位,掌握行業話語權,無人撼動。
與ARM 商業模式截然不同,英偉達售賣GPU 芯片。早年GPU 主要應用於PC 端圖形處理環節,2015 年AI 人工智能第三次浪潮之後,GPU 承擔起處理大量深度學習算力的需求,GPU 大量應用於數據中心,在雲端分流了CPU 的功能,成為AI 時代的核心硬件。
而ARM不售賣芯片,其業務模式為IP授權,將芯片核心架構授權給芯片廠商,由其根據合同條款自行開發。九成以上的手機廠商CPU芯片架構來自於ARM的授權,如蘋果、高通、三星、華為、聯發科等,此外,ARM還有一部分移動端GPU,以及數據中心CPU業務。
一旦收購成功,美國將擁有英偉達(PC、數據中心的GPU),英特爾(PC、數據中心的CPU),ARM(移動端CPU)三張王牌,成為CPU、GPU移動端,乃至PC、數據中心端的絕對霸主,全球產業鏈加劇分化,科技鴻溝進一步加深。
反觀國內,華為(手機和數據中心)、中興等具備芯片設計能力的企業需要ARM的直接IP授權,OPPO、vivo、小米、一加等手機廠商使用高通、聯發科、三星芯片,將受到間接影響。
國內產業鏈擔憂不外乎兩點,一方面,ARM 是否能繼續保持中立性,畢竟從競爭對手處獲得IP 授權,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可能導致ARM 的客戶暗度陳倉,轉向其他生態陣營尋求替代品。而ARM 之所以能在全球範圍內吸引到廣泛的合作夥伴,一部分原因是ARM 與合作夥伴不存在任何競爭關係。
另一方面,英偉達若完成ARM 的收購,未來ARM 是否將受到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的全面、直接管制。
ARM CEO 西蒙· 塞加爾斯在線上媒體會上表示,“ARM 大部分產品來自美國以外地區,基本不受到美國出口條例的管制。擁有一個美國母公司,不會帶來任何改變。”微妙的是,英偉達CEO 黃仁勳並未表態。
而國內產業界人士對此,普遍持有懷疑態度,認為ARM 極有可能成為美國製衡中國科技產業發展的新籌碼。
更重要的是,從國內乃至全球產業鏈利益出發,提防巨頭築起下一個時代的護城河,有利於均衡產業健康發展,為其他有潛力的企業創造彎道超車的機會。
比如,高通收購恩智浦事件。耗時近兩年,收購金額達440 億美元,比英偉達收購ARM 交易金額更高。在順利通過8 個國家的反壟斷審批後,最終終止於中國,高通不得不放棄收購。高通在3G、4G 時代建立起很高的專利壁壘,而5G 萬物互聯的時代到來後,若想繼續保持霸主地位,將不同智能終端連接起來,必須藉助恩智浦在IoT 領域的優勢。
因而,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英偉達收購ARM 都不是一樁簡單的商業交易,背後是不同利益集團的博弈。退一步來說,收購ARM 能為英偉達自身業務帶來何種真正實質性的飛躍,可能還需要時間的驗證。
物聯網時代,ARM 能助英偉達“圓夢”?
2016 年,軟銀以創紀錄的314 億美元價格收購了ARM。軟銀董事長兼CEO 孫正義押寶的正是ARM 背後龐大的物聯網網絡。但無論是財務回報、業務增長,還是物聯網方面,ARM 遠低於孫正義預期。
在黃仁勳看來同樣如此,“AI 是當今時代最強大的技術力量,已經掀起新的計算浪潮,未來幾年中,運行AI 的數万億台計算機將創建一個新的物聯網,其規模是人聯網的數千倍。”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英偉達收購ARM,因兩者業務領域交叉不多,反而有更大的想像空間。比如,《Forbes》暢想了一下英偉達與ARM 的可能性,包括CPU、GPU、NPU 的網絡數據中心組合,基於GPU、NPU IP 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
但英偉達與ARM 的“交集”,將最先體現在數據中心、自動駕駛領域。
英偉達官方提及,在ARM 劍橋總部建立一座新的全球AI 研究中心,英偉達將投資研發搭載ARM 芯片的尖端AI 超級計算機。
一位行業分析師告訴極客公園,英偉達收購ARM 的本質,實際是為了喝牛奶,是否要買下整座牧場的現實問題。有業務的戰略意義,但是沒有必要。
“ARM 以RISC 架構起家,在高性能運算領域優勢欠缺,儘管日本富士通基於ARM 架構,奪得超級計算機桂冠,但宣示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英偉達在高性能運算領域並非一定需要ARM 的協助。此外與英特爾X86 架構相比,ARM 仍有較大差距。”
不管怎樣,英偉達收購ARM 將成為半導體史上的一個關鍵事件,成為中國半導體產業、英偉達自身業務發展的“變量”。與英偉達收購Mellanox 不同,收購ARM 耗時或將更加漫長,英偉達面臨的輿論環境也將更為嚴苛。在尚未一錘定音時,讓子彈再飛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