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400億美元收購Arm:或引發中立性擔憂,中國如何行使關鍵一票?
全球半導體領域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收購官宣落地,新一代的世界級半導體巨鱷即將誕生。9月14日,英偉達發佈公告稱,和軟銀集團達成最終協議,將以4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Arm。週一美股收盤,英偉達暴漲近6%,市值3177億美元,穩居美國半導體市值老大地位。
此次交易不包括Arm的IoT服務業務,與軟銀孫正義此前尋求的400億英鎊(520億美元)下降120億美元,但相較軟銀在2016年320億美元的收購,孫正義依然可以有望獲得80億美元的回報。
據了解,英偉達將以現金+股票方式進行收購,需向軟銀支付215億美元的英偉達普通股和120億美元現金,其中20億美元在簽署時付款。按照過去30個交易日中的平均收盤價計,英偉達將發行的股票數量為4430萬。
此外,在Arm滿足特定財務績效目標的前提下,軟銀可能會根據收益結構獲得最多50億美元的現金或普通股。英偉達還將向Arm員工發行15億美元的股本。也就是說,此次交易Arm或存在業績承諾,軟銀在交易完成後將持有英偉達約7%-8%的股份,而以Arm目前全球員工5000人計算,其人均可獲得價值30萬美元的股票。
英偉達稱,此次交易還需英國、中國、歐盟和美國的監管批准,交易預計將在大約18個月內完成,即2022年3月。業內分析認為,美國顯然會對此次交易樂見其成,目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的來自英國和中國。
作為半導體領域兩大龍頭企業,這場收購在數月前出現傳聞後就引發極大關注。除監管上的不確定性,這場收購還有諸多焦點值得關注。Arm中立性是否會受到影響?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以及中國半導體行業乃至整個科技產業又會帶來哪些影響?中國又會如何行使手中的關鍵一票?
引發中立性擔憂
英偉達在公告中稱,此次合併將英偉達領先的AI計算平台與Arm廣闊的生態系統結合在一起,創建一個人工智能時代的頂級計算公司,在加速創新的同時把公司帶到高速增長的市場。
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表示,AI 是當代最強大的科技力量,掀起了嶄新的運算浪潮。在未來的幾年裡,運行AI 的數兆部電腦將創造出全新的物聯網,其規模是現今人聯網的數千倍。
他認為,英偉達的AI計算功能與Arm的廣闊生態系統結合,可以將計算從雲、智能手機、PC、自動駕駛汽車和機器人技術推進到邊緣物聯網,並將AI計算擴展到全球每個角落。“這種結合對公司、客戶和行業都有巨大的好處,將大幅提升Arm的研發能力,並藉助英偉達領先的GPU和AI技術擴展其IP產品組合。”
儘管英偉達美好地描述了此次合併對雙方的利好,但此項交易自有傳聞起,便引發全球Arm芯片設計客戶關於Arm中立性的擔憂,隨著傳聞落地無疑進一步加劇。
Arm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架構(IP)供應商,主要通過授權指令集和CPU等芯片架構,本身不設計製造芯片,所有合作夥伴都可通過授權發展業務。迄今為止,Arm被許可方已出貨1800億個芯片,在2019年在全球半導體IP市場中佔有超過40%的份額,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霸主,全球95%以上的智能手機都採用了Arm的芯片架構。
創立以來一直保持的中立性是Arm架構被廣泛應用的基礎,目前其擁有蘋果、高通、三星、華為等全球超過500家客戶,蘋果即將推出的Mac電腦就是基於Arm的設計架構,而英偉達是這其中大多數的競爭對手。
若Arm被英偉達收購,相當於英偉達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那麼它是否還能保持中立?市場擔心,Arm的中立性將會被打破,英偉達可利用Arm的壟斷地位對利益攸關方施加影響,如拒絕提供授權或漲價,那麼整體行業生態就會遭到破壞。
Arm聯合創始人赫爾曼·豪瑟(Hermann Hauser)從一開始就是這項交易的反對者,他在此前接受采訪時稱,英偉達不適合作為Arm的所有者。他認為,Arm當初賣給軟銀能被各方接受,是因為軟銀不是一家芯片公司,可以繼續保持Arm的中立地位。如果Arm被出售給英偉達,後者的競爭對手們勢必會尋找Arm的替代產品。
此次交易官宣後,赫爾曼·豪瑟再次表示, “這對英國和整個歐洲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英偉達將破壞Arm的商業模式。”
英偉達試圖打消這種擔憂。英偉達承諾,Arm將繼續開放許可授權的商業模式,同時保持全球客戶中立性,並稱ARM的合作夥伴還將同時受益於兩家公司的產品,包括英偉達的眾多創新產品。黃仁勳也稱,英偉達為此次收購花費了大量資金,沒有理由和動機去做任何會導致客戶流失的事情。
在隨後的媒體和分析師會議中,他還表示,英偉達不參與手機CPU市場,和Arm是完全互補的,就像英偉達此前收購的網絡芯片公司Mellanox一樣。對於蘋果、三星,以及競爭對手英特爾和AMD都將保持中立性。目前,英偉達的競爭對手們尚未對此次交易作出公開評論。
這項交易的另外一大難題是監管。英國官員就指出,正考慮基於企業法對Arm 出售案進行“介入”,英國競爭及市場管理局( CMA )將會有總括性的調查,因為該出售案涉及國安問題。
對此,英偉達也試圖通過“保留原狀”和加大投入來極力化解英國政府疑慮。英偉達在協議中作出多項承諾,包括保留Arm名稱和品牌形象,Arm知識產權繼續在英國註冊,總部繼續設在劍橋。
同時,英偉達還將在劍橋建立一個新的全球性AI研究中心,並打造一部搭載Arm CPU、最先進的AI 超級計算機,吸引世界一流的研究人才,為醫療保健、機器人、自動駕駛等領域的創新和行業合作建立平台,使得Arm劍橋總部將成為世界一流的技術中心。
黃仁勳也不斷強調該收購案不僅可以成就Arm 成為更棒的頂尖企業,更會將英國帶向AI 技術大國。他表示,這項交易基本上沒有對Arm 改變什麼,主要的技術都會在英國,會與英國政府好好談。
中國的關鍵一票
除了引發擔憂的中立性和英國監管問題,中國在這項交易中也扮演著關鍵角色。鑑於目前的情況,這可能是此次交易存在的最大不確定性。
中國是Arm全球的最為重要的市場之一,大到華為,小到初創公司,大量中國企業使用Arm授權。為更好服務中國市場,2018年雙方還成立了合資公司Arm中國(中方控股51%,Arm持股49%),主要負責Arm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和相關技術研發。
Arm中國此前披露的數據稱,2019年合資公司營收年增長近50%,佔Arm全球IP業務的27%和營收增長的100%。按照去年Arm接近19億美元的營收計算,中國市場為Arm貢獻超5億美元營收。
業內擔心,若Arm被英偉達收購之後,相當於成為美企實際控制的企業,若美國方面禁止其對中國企業進行IP授權,那麼相當於從源頭限制了國內芯片企業發展。有業內人士提醒,相關企業應當重視Arm技術路線風險。
東吳證券計算機團隊也提到,英偉達收購Arm或將會導緻美國對中國芯片行業限制進一步升級。此前,國內華為海思、飛騰等均獲得Arm V8指令集的永久授權,並在此基礎上自行設計CPU。若Arm被收購後可能會受到美國禁令的影響,國內廠商能否繼續獲得升級版的指令集授權存在較大變數。
在Arm涉及的芯片指令集和IP方面,目前同樣缺乏足夠的國產替代能力。祥峰投資執行董事任剛此前在接受搜狐科技採訪時表示,想要打破Arm壟斷,具備開源生態的指令集RISC-V是目前最大的機會,中國乃至全球很多大公司都在嘗試。有觀點認為,RISC-V提供了在X86與Arm架構之外的第三條路徑,但其在短期內難以實現架構的完善和生態的搭建。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此次交易中擁有“一票否決權”,也就是說,哪怕該收購案獲得英國、美國、歐盟批准,也需要通過中國政府的反壟斷審查。這並非無例可循,此前高通欲收購恩智浦就未獲得中國通過。而此次收購達到中國反壟斷申報的標準,自動納入監管,這也是國際慣例。
不過,Arm 首席執行官西蒙·西格斯( Simon Segars )表示,其大部分產品都不受美國的出口管制約束,即使在被美企收購之後,這一點也不會改變。他也強調,Arm 將保持中立的商業模式,以保持一定的獨立性。
英偉達似乎也有備而來,黃仁勳在交易宣布後表示,他的團隊期待與中國的監管機構打交道,對獲得收購批准充滿信心,並稱收購Arm是一生僅有的機會,會花很多精力和時間。但對於中國市場,他並未做出什麼承諾。
此外,英偉達想要最終完成收購Arm還有一個麻煩需要解決,即合資公司Arm中國。今年6月以來,Arm中國大股東Arm與厚朴資本認為合資公司董事長兼CEO吳雄昂存在違規行為,對其聯合罷免,但遭到反對,而控制著公章的吳雄昂仍控制著Arm中國。
目前,這一控制權糾紛尚未得到徹底解決。稍早前,有國內媒體報導稱,Arm已經3個月沒有收到Arm中國的銷售收入分成,而吳雄昂可能將於本月內離開Arm中國。但據《金融時報》報導稱,一位接近吳雄昂方面的消息人士表示,英偉達完成對Arm收購後,吳雄昂“仍將是Arm中國的CEO”。
但雙方矛盾似乎並未緩解。公開信息顯示,吳雄昂控制的Arm中國股東——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安創成長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起訴了Arm中國,案由為“公司決議效力確認糾紛”,並於9月10日在深圳法院進行了初審,但未公開審理結果及案情。另外一家Arm中國股東,並與吳雄昂有關係的公司TL1016 Technology Limited近期也起訴了Arm中國。
對於如何化解Arm 中國困局,英偉達和Arm 沒有透露太多。西蒙·西格斯僅在交易宣布後表示,英偉達的收購不會改變Arm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中國合資公司對Arm很重要,同時指出Arm 中國的合資架構不會改變。
不過,市場有觀點認為,英偉達和軟銀為順利完成交易,Arm可能會暫時放棄中國市場,由此也可避免中國政府審查。待收購完成之後,英偉達可能會再重新開拓中國市場業務。
Arm 中國會何去何尚無答案,而這場世紀大併購能否順利完成也同樣面臨重重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