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炒鞋牟利?年輕人最易上當,維權無門是常態
“95後靠炒鞋在杭州買房”剛剛上了熱搜,這兩天,眾多炒鞋族朋友圈又被《“炒鞋族”被詐騙30餘萬元受害人多為“95後”“00後” 》的文章刷屏。“能定性為詐騙的,其實很少。真實被騙人群和數額遠不止這個量級。”
上海一所大學的金融專業學生王慶(化名)正在兼職做二手鞋買賣,他告訴記者,僅以他身邊的“鞋圈”朋友為例,這些人累計起來的被騙數額就超過了30萬元,“都是被騙幾千元的、幾萬元的,真是維權無門的感覺”。
“球鞋是股票,還是毒品?”美國電商平台Stock X的創始人Josh Luber曾在一場TED演講中說:“對很多人來說,球鞋是一種合法且門檻較低的投資機會。”而在我國,球鞋投資的中文名叫“炒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註意到,隨著90後、95後消費能力的提升、球鞋市場的日益火爆,已經出現了諸如“球鞋期貨”這樣的買賣。
但這些所謂“買賣”,卻因沒有基本規則保障,往往讓年輕人身陷騙局,維權無門。
一雙鞋沒有,照樣騙得你團團轉
今年3月底至4月不到一個月裡,上海數名“炒鞋”愛好者被俞某先後騙走了30餘萬元鞋款。
“拿下家的錢,還上家的債,手頭上一雙鞋也沒有。”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北蔡派出所的孫曉峰是負責接警的民警,他告訴記者,就連警方都“差點”被所謂的球鞋賣家小俞騙了。
最早是一位居民到派出所報案,聲稱自己以每雙3000多元的價格,向俞某買了30多雙“椰子鞋”。“椰子鞋”是阿迪達斯和侃爺聯名發布的“YEEZY運動鞋”,因款式新穎、配色漂亮,頗受年輕人追捧。
報案人當時的主要訴求是——花錢買了鞋,賣家遲遲不發貨,想通過警方要求賣家退款或者發貨。但俞某稱他把10多萬元貨款分別轉給了不同的上家,並且“上家供貨商”不能發貨的理由充分。
孫曉峰告訴記者,警方最初判斷,這只是一起“買賣糾紛”。但經警方後期仔細核實後發現,俞某轉賬的所謂“上家”,其實也是當初向俞某買鞋卻未收到貨的“被害人”,俞某向他們轉賬只是在“退款”而已。那個與俞某微信往來提供貨物狀態的“上家”,只是俞某的一個朋友,收了俞某幾百元錢配合“演戲”。
俞某手中,一雙鞋也沒有。他被警方羈押後,陸續又有被害人前來報案,累計金額達到30餘萬元。
但俞某這樣的“騙子”,在江蘇丹徒男子殷某面前,就小巫見大巫了。
殷某長期租用兩三輛豪車用來炫富,月租金12萬-15萬元。他也在一雙鞋都沒有的情況下,以類似俞某的手段騙取40餘名受害人超過600萬元的“期鞋”款。被害人多為90後年輕人、炒鞋族。同樣的,殷某每次只能把現在客戶給的錢少部分賠給之前客戶,就這樣一直“滾錢”。
上海浦東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前述俞某案件中的被害人多以95後、00後為主,多為在讀高中生或大學生。其中一名任姓被害人還未滿18周歲,正在讀高一,他在向公安機關報案時表示,自己和俞某是通過二手交易平台認識的,至案發時被騙金額已近兩萬元。
“球鞋期貨”如何空手套白狼
炒鞋圈業內人士小天(化名)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他告訴記者,近年來“炒鞋族”每次被騙的案例,都會在“炒鞋圈”裡廣為流傳,“大家都很關注怎麼防止被騙,但被騙的新聞還是屢見不鮮”。
小天介紹,現在“炒鞋圈”出現了“球鞋期貨”這樣的新買賣。“球鞋期貨”就是延期交付的球鞋。以一雙椰子鞋為例,賣家以3000元的價格當下賣給你,你可能要等待幾週甚至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拿到這雙鞋。
小天接觸過不少這種“賣期貨的”,他們一般給的價格都比市場價稍低一些,以此吸引買家。但小天告訴記者,買期貨的朋友,10個里頭有9個是虧的。
一雙期貨鞋,幾個月後,如果這款球鞋價格漲了很多,賣家通常會告訴你“沒貨了”,退錢給你;如果價格跌了,比你當時的進貨價更加低,那麼賣家會火速給你發貨。這一過程中,什麼時候發貨、是否發貨,全都由賣家說了算。
此前,“炒鞋圈”流傳著出生於1997年的成都男生“餅乾哥”的“神話”。2019年,年僅22歲的“餅乾哥”已經成了球鞋期貨圈裡的“大佬”了。當時,據維權群統計,涉及200多人、2000萬元的資金,被“餅乾哥”套牢。
這個22歲男生,有著鞋圈大佬的一切高配屬性——刺青、名表、法拉利,外加一間自己開辦的潮鞋實體店。但當東窗事發時,他的實體店關門了,鞋全被債主拿走,人也不見了。
小天告訴記者,之所以有那麼多人愛玩“球鞋期貨”,一是被暴利驅使,感覺自己能輕鬆掙大錢,二是上家發展下家,下家再發展下家,中間一環套一環,讓人感覺“都是和自己有往來的熟人”。
實際上,孫曉峰告訴記者,被騙的都是“熟人”。“有的人從對方那裡買過一兩雙鞋,或者對方發過10雙鞋,他就覺得對方有供貨能力,可以相信。”他告訴記者,前述被俞某騙錢的受害人,都曾在俞某處買到過“價廉物美”的好東西,而這些東西,只是俞某從二手平台上淘來後翻新的“舊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註意到,這些“球鞋期貨”玩家之所以能一步一步斂財累計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炒鞋族維權困難。
“我有個朋友,從浙江來上海維權,貨值1萬多元。”小天陪這個朋友找“球鞋期貨”玩家維權,警方找到了當事人,但當事人出具了“有貨未發”的證明,拒不還錢,最終也就不了了之,“不見得為了1萬多塊錢來上海打官司,維權成本太高了”。
小天說,僅從目前媒體上報導過的“球鞋期貨”詐騙案件來看,這個市場真正的維權無門、被詐騙體量,遠不止這個數。揭露出來的,“最多就占到十分之一”。
年輕人最易上當,維權無門是常態
記者註意到,在前述案例中,所謂的“球鞋期貨”玩家大多手中無貨,拖延交貨的過程中,他們用各種看上去“有圖有真相”的說辭,來使買家相信其“真的有貨”。而這些聊天截圖、轉賬截圖,幾乎都是這些人“自編自導自演”的。
這些都給民警破案帶來了一定難度。孫曉峰說,除了“空手套白狼”的炒鞋族,民警還會遇到很多“貨、圖不符”的案例,這種情況下的維權,更加困難。
“沒貨的,純屬拿下家錢還上家欠款的,判案時一般考慮詐騙;有貨的,發貨延遲很久很久的,屬於買賣糾紛,他們可以到法院民事訴訟;貨圖不符的,如果又沒有交易平台,只是私下電子支付交易的,恐怕只能去找消保委。”孫曉峰說。
他建議,在“鞋圈”涉事未深的年輕人,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一個賣家,不要進行私人之間的交易轉賬,“可以拿到貨品後再付費,也可以當面交易,輕易不要轉款”。
涉事金額比較大的,除當面交易,還應對上家情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其家庭住址、門店地址、身份證信息等,都要一一核對,為後續可能產生的維權,做好充足準備。“實際辦案中,我們經常遇到連上家真實姓名都不知道的人,什麼信息都沒有,就只是在幾個交易平台上有過幾次買賣往來,就覺得對方可信了。”孫曉峰說。
“應該在降低散戶槓桿上做文章。”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合夥人朱峰認為,對於一些信貸資格不足、還款能力明顯較弱的消費者,金融機構在對其發放消費貸時要嚴格審查其資質,嚴禁大量槓桿資金用於炒鞋行為。
對此,新華社曾援引專家意見稱,無論球鞋還是裙子等,年輕人有個性化需求是正常的,但切勿跟風炒作,指望炒鞋、炒裙子等牟利,容易落入陷阱,成為接盤俠。
近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對俞某涉嫌詐騙30餘萬元一案進行了公開審理,並當庭作出一審判決,以詐騙罪,對俞某判處有期徒刑5年,並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