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關停在華唯一電視工廠:不是退出中國而是“甩包袱”
據韓聯社2020年9月7日報導,三星電子位於中國天津的電視工廠將於11月底停運。這也是三星在中國唯一一座電視工廠。三星電子方面表示,此舉旨在提高全球生產線的效率。關於三星“退出中國”的言論再次甚囂塵上。
原標題:三星關停在華唯一電視工廠:不是退出中國,而是“甩包袱”
作者:莊俊朗
這種說法並非毫無根據:2019年10月,三星帶著僅剩1%的手機市場份額,宣布關閉在中國的最後一家手機工廠;而今年8月,三星又宣布關閉其在中國的最後一家電腦工廠。此次關閉電視工廠後,三星在中國僅剩蘇州的家電工廠、半導體後道工廠和西安的芯片工廠。
不過,時代財經梳理公開信息後發現,三星近年在中國的投資並未減少,其中尖端產業的比率正不斷加大。特別是在西安投資的產業園區,累計投資已超過250億美元,是三星曆史上在海外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
應該說,無論是彩電行業,還是其他電子行業,三星確實面對中國廠商的嚴重挑戰。但在這種局勢下,三星也在順應中國產業升級的步伐積極求變。
或許正如三星曾回應的那樣:“入華27年來,三星緊隨中國政府的產業指導方向,及時調整產業佈局以適應中國市場的急速發展和變化。”
被邊緣化的三星電視
天津三星電視工廠成立於1993年,是三星在中國唯一一家電視工廠。三星旗下的中低端電視品牌,一直交由瑞軒科技等代工廠商生產,而在中國銷售的高端QLED電視,則由天津工廠生產。
時代財經查閱相關年報發現,2013年,天津三星電子有限公司(下文稱“天津三星”)從業人數達3798人。此後天津三星不再公示從業人數,但社保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天津三星參保人數僅2387人,隨後逐年下降,到2019年時下跌至613人,銳減四分之三。根據韓聯社9月7日消息,如今天津三星的工作人員總計只有300餘人。
時代財經多次致電天津三星的公開電話,均沒有接通。在網上搜索有關天津三星的招聘信息,結果均為三星的代工廠,天津三星本廠的招聘信息早已過期。
三星關停天津工廠的背後,是日益低迷的市場份額。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9年三星電視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只有100萬台。另外,據諮詢公司歐姆迪亞(Omdia)數據,三星電子2020年上半年在中國電視市場的佔有率為4.8%,僅排在第8位,前7位都是中國企業。這與三星電視在全球市場近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形成鮮明對比。
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三星電視工廠停運,對上游廠商多少會有一些影響,但這種影響非常有限。“本身它的產量就不大,而且逐年萎縮。廠商對三星品牌的依賴一直在減弱。”張毅對時代財經說。
三星電視工廠停運,對其某些合作廠商可能也是機遇。隨著最後一家自營電視工廠停運,三星可能會把更高端的電視品牌承包出去,交由其他廠商代工。
甚至停運的電視工廠本身,以及里面的生產線和技術工人,也都成了搶手的香餑餑。此前有媒體報導,不少電視代工廠正與三星交涉,希望能夠買下工廠。
迪顯諮詢副總經理易賢兢曾向媒體透露,三星天津的工廠可能將賣給瑞軒科技。“瑞軒的老闆對此非常熱切,已經去三星總部拜訪過幾次。”
時代財經致電位於中國台灣省新北市的瑞軒科技,關於瑞軒意圖拿下天津工廠一事,瑞軒科技發言人表示不予置評。
國內廠商的“降維打擊”
“三星電視畫質很好,但在系統、功能方面,完全競爭不過國產”,專注於智能電視的獨立測評人藍燁(化名)說。在他看來,三星電視除了畫面色彩調校偏冷,不如索尼色彩真實外,畫質等技術上都處於行業前列。
“但是懂畫質的消費者極少。”據藍燁觀察,“80%以上消費者的需求是低端機,越便宜越好。只有少數人才追求高端液晶電視。”
比起三星等外資品牌,國產電視勝在賣點多。“國產電視能賣音響效果、賣智能化語音助手、賣攝像頭、賣外觀漂亮。”藍燁對時代財經分析道,“實際上這些跟電視本身的觀影功能關係不大,但消費者很喜歡。國產電視就是靠這種方法,把電視賣出去。”
除了賣點不足,系統不兼容也是三星電視的硬傷。“三星跟LG類似,操作系統都是自研系統,而不是安卓系統,極為難用。”在藍燁看來,中國消費者買了電視後,如果想自己安裝系統,還要另外買個安卓機頂盒接上。這也導致三星電視在中國水土不服。
但艾媒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三星電視在中國“滑鐵盧”,根本原因是思維方式不同。
張毅留意到,三星電視的整體價格偏高,尤其是在智能電視領域,對很多消費者來說,性價比不如中國本土廠商。
他認為,這種性價比差距的原因是,中國電視機行業超越了以往電視機本身的商業模式。在過去,無論中國還是全球市場,電視機就是個電視機。但是到了今天,電視機還可以是一種客廳文化,或者說是引流工具。
張毅分析稱,“中國廠商在智能電視市場的打法,就算不盈利甚至略虧都沒有問題,只要能夠把客廳牢牢佔領,那未來五到十年基本上就牢固了。然後再通過其他軟性的方式,例如會員費、付費內容等去獲利,而不是電視機本身。”
這更像是如今中國智能手機的銷售模式。當雷軍說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時,他想說的是:小米不再需要靠賣硬件糊口,而可以靠販賣互聯網服務賺錢。
“羊毛出在豬身上”。中國的智能電視行業,其實也已經是互聯網經濟的一環。
集邦諮詢分析師胡家榕也同意這種觀點。他向時代財經分析,相比起國外品牌主打硬設備升級,國內廠商正利用互聯網,改變消費者對於電視的使用習慣,讓電視發展成為社交平台。
胡家榕告訴時代財經,“在國內的5G網絡建設完成後,智能電視的發展速度也會加快。一些同時擁有手機和電視產品的廠商,可以打通不同產品的設備屏障,來實現數據的無縫串流。”
而張毅認為,憑著這種特殊的商業模式和市場定位,接下來不僅是三星,對其他國外的廠商而言,都是致命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也說明中國在智能電子產品這一塊,整個商業運作的模式已經走在全球前列,老牌廠商已經落後了。”
在他看來,不僅是三星,包括索尼、松下等外資品牌要想在中國市場立足,都需要作出巨大的改變。改變的關鍵,在於構建整個產業鏈。“尤其是內容分發的產業鏈,目前國外廠商基本都不具備。如果不具備整個生態的建設,那它把電視機價格降下來的可能很低。”
但對於外資廠商而言,重構產業鏈有一個嚴重的阻礙。大部分海外廠商在全球化市場都會採取統一的全球化標準。這套標準可能在其他地區都行之有效,但遇到中國特殊的商業模式時卻很難靈活應變。
張毅預言,中國市場目前的玩法將在未來數年在全球市場迅速鋪開。“一旦國內市場相對飽和以後,小米等智能硬件廠商,以及中國另外幾家傳統廠商,一定會往全球市場佈局。到那個時候,恐怕其他廠商也很難競爭。”
沒有離開,只是退出低端市場
三星在低端領域退出中國,除了競爭力不足外,也是三星主動為之的結果。“目前在中國的電視領域,外資品牌聚焦高端市場。一方面,外資企業的品牌影響力仍具備優勢;另一方面,外資企業也避免低端市場的價格戰帶來的經營損失。”奧維云網消費電子事業部研究總監揭美娟向時代財經分析。
揭美娟認為,目前三星等外資品牌面臨雙重壓力。一面是節節攀升的中國人工成本,一面是中國本土廠商的價格戰。在這種環境下,即使還能盈利,賺的都是“辛苦錢”。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彩電行業市場零售量為2089萬台,同比下降9.1%。市場持續低迷,彩電行業也再現“價格戰”。2020年上半年,各大品牌均價大幅下跌,最低同比跌幅近三成,外資品牌均價也同比下降5.1%。
對於三星而言,與其在低端領域與本土品牌廝殺,不如利用自己的品牌和技術優勢,穩守高端市場,實現更高的利潤率。這既是中國本土產業升級的一個側面,也體現了韓系企業向高端市場搶占更多利潤的趨勢。
在“向高端進發”的思路指導下,三星開始一步步“甩包袱”。
2018年7月,三星宣布把印度新德里的工廠,擴建成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工廠。
而越南也取代中國,成為三星最大的手機生產基地。據路透社報導,目前全球超過一半的三星手機都在越南生產。
在面板生產領域,三星等韓企也開始擺脫低端產能。2020年3月,三星發言人公開表示,今年年底將全面終止其在韓國和中國的LCD面板生產。到了8月,三星更是作價10.8億美元(約76億人民幣),向TCL出讓了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60%股權,以及蘇州三星顯示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三星放棄LCD,是為了押注新一代面板技術。而三星在彩電行業現有的技術優勢,本身就是押注成功的產物。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彩電行業曾有過一場激烈的路線競爭。競爭的一方是以鬆下為首的等離子電視,另一方則是以三星和夏普為首的液晶(LCD)電視。最終在2013年,松下宣布停產等離子電視,LCD獲得最終勝利,而三星也一直主導LCD技術發展至今。
轉眼間,面板行業又出現了新一輪競爭。LG大力研發OLED面板,主導了新一輪技術發展。藍燁告訴時代財經,“目前很多品牌都在做OLED電視,面板供應商都是LG。”
而三星則另闢蹊徑,押注了QLED面板。藍燁認為,相比QLED,目前LG主導的OLED技術更為領先。
最終鹿死誰手,仍是未知之數。但無論誰家勝出,主導新一代面板技術的,仍然會是韓企。
除了電視行業“產業升級”,三星近年來在中國加碼高尖端產業佈局。
中國三星總裁黃得圭曾於2019年向新華社透露了一組數據:2013年至2018年,三星向中國新增投資228億美元,其中尖端產業投資比重從13%增至55%,共設立26家生產企業、7家研發中心等157家機構,涵蓋電子、金融、重工業、服務業等多個領域,產業佈局實現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型。
三星在中國的高科技領域投資,屬西安最為亮眼。據西安日報2019年報導,三星電子自2012年落戶西安以來,建成了高端存儲芯片、封裝測試項目和電子研發中心,涉及金融、貿易、動力電池、建築工程等多個領域,累計投資250億美元,是三星曆史上海外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
張毅也認為,雖然近幾年三星在to C市場有所萎縮,但它仍保持著整個供應鏈的技術優勢。“無論芯片、面板還是其他零部件,三星依然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