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數科與螞蟻招股書大PK:劉強東身家或增千億馬雲出讓“半壁江山”
繼螞蟻之後,另一個電商巨頭的“錢袋子”也走向IPO。9月11日晚間,上交所科創板披露了京東數科招股說明書。公告顯示,京東數科本次擬發行不超過5.38億股,募資資金總額為203.67億元。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0%。如使用超額配售選擇權(俗稱綠鞋機制),則最高不超過發行數量的15%。
儘管兩家公司都是靠金融起家並逐漸向科技轉型,但京東數科的業務範圍更為寬泛,幾乎打包了京東體系內除零售、物流以外所有的業務,甚至包括智能城市、數字營銷等業務。而螞蟻則更為聚焦。
儘管涉及業務範疇不同,但仍可以通過幾串數字的對比得以窺見電商巨頭以及其“副手”們之間的較量。
誰更能賺錢?
作為兩家自帶金融屬性的公司,“賺錢能力”始終是不可避免的比較維度。
招股書披露,2017年至2019年末,京東數科整體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0.70 億元、136.16 億元、182.03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1.6%。2020年上半年,京東數科的營收繼續增長,達到了103.27 億元,超過2017年的整年收入。
相比之下,螞蟻“盤子”更大,2020上半年營收是京東數科6.6倍,達到725億元,年復增長率也不輸京東。螞蟻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螞蟻集團分別實現營收約653.96元、857.22億元、1206.18億元,突破千億大關,年均複合增長率近36%。
當然,僅看營收並不能反映二者的賺錢能力,利潤指標同樣重要。
淨利潤方面,京東數科一直處於較為波動的情況。報告期內,淨利潤分別為-38.20億元、1.30億元、7.90億元及-6.70億元,今年上半年仍在失血虧損。而股權激勵則是造成波動的主要原因,在虧損的2個時期,京東數科用於股權激勵的支出達到了43.81億元和10.63億元,超過當年的虧損額。
不過,在毛利潤指標上,京東數科則在逐年上升。2017年至2020年6月,京東數科的毛利率分別為54.69%、64.38%、65.77%和67.08%。
另一邊,儘管螞蟻在淨利潤上常年保持為正,且從2017年的82.05億一路上漲至2019年的180.72億及2020年上半年的219.23億,但在毛利率這一指標上近兩年來卻有所下降,從2017年的63.72%持續下降至2019年的49.83%,累計下降近14個百分點。作為對比,在剛剛結束的科創板半年報中,平均毛利率為50.81%。
招股書中,螞蟻將2017年的下滑歸咎至當年向金融機構支付的交易費率上漲帶來的交易成本增加,2019年則是由於業務規模持續擴大,需要拓寬生態合作夥伴後的服務成本提升。不過,今年上半年螞蟻集團的毛利率有所反彈,達到58.58%,係數字金融科技平台服務的增長(包括以花唄、借唄為代表的微貸業務,以螞蟻財富、餘額寶的理財業務和以好醫保、相互寶為代表的保險業務)。
除了營收和利潤指標外,公司的營收結構不僅反映了企業“靠什麼賺錢”,也從側面折射了企業未來成長的健康性。
京東數科將業務按照客戶屬性進行了明確劃分,分別為to B(面向商戶及企業)、to F(面向金融機構)和to G(面向政府)及其他。
而在報告期內的3年半時間裡,京東數科的營收發生了結構性的調整:面向金融機構的業務佔比在逐年上升,從2017年的17.05%上漲至2020上半年的41.48% ;同時,面向商戶與企業的業務從2017年的佔比超八成大幅下跌至52.37%。但這兩項業務始終是京東數科營收來源的大頭,加總後佔比超過九成。
另外,京東數科的to G業務也同樣值得關注,儘管其為營收帶來的貢獻較小,僅為5.57%,但在過去三年的收入複合增長達239.05%,增長迅猛。
而對於螞蟻來說,其營收結構也在發生變化。螞蟻將業務劃分為三大板塊,分別為數字支付、數字金融科技平台(包括以花唄、借唄為代表的微貸業務,以螞蟻財富、餘額寶的理財業務和以好醫保、相互寶為代表的保險業務。)以及創新業務及技術基礎設施。
其中,與京東數科to F業務類似的數字金融科技服務收入佔據了營收的“半壁江山”,2019年其營收規模為677.84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達到56.2%。2020上半年,這一數字攀升至63.4%。而數據支付與商家服務佔比則從2017年的過半下降至2020上半年的約1/3。
作為阿里和京東的“錢袋子”,雙方與各自的母公司業務關聯性也同樣值得關注。
從京東數科披露的信息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其與關聯方“京東集團”、“京東安聯”等進行交易的營收佔比逐年攀升,分別達到了總營收的29.93 %、29.25%、31.41%及33.2%。也就是說,京東數科近1/3的業務來源於京東。
而對於螞蟻來說,今年上半年,與阿里及網商銀行等關聯交易占總收入15.14% ,在此前的2017-2019 年,經常性關聯交易的金額相當於當期發行人合併報表營業收入的14.59 %、16.54%、15.85%,始終維持在約15%的水平。
誰“造富”更強?
與螞蟻集團和京東數科IPO消息幾乎同時出現的,是人們對於創始人和持股員工財富自由的各種揣測,“財散人聚”的魅力不容小覷。
京東數科CEO陳生強曾放出“只要我們做好了,至少能創造20個以上的億萬富翁,300個以上的千萬富翁”的豪言。現在,這個承諾到了兌現的時刻。
在發行前的前十名股東中,自然人僅有劉強東及陳生強。劉強東對京東數科的直接持股比例與馬雲對螞蟻的8.8%持股比例幾乎相同,約佔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8.86%。不過,劉強東還通過領航方圓、宿遷聚合、博大合能間接控制京東數科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41.49%,共計佔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50.35%,超過一半。按照市場上普遍給出的2000億人民幣估值,劉強東的身家將增加約1007億元。而陳生強的個人持股比例為4.23%,上市後可變現的財富達到84.6億元。
除此之外,京東數科還設有特別表決權機制,A類股票和B類股票的持有人每股可投票數比例為10:1,劉強東通過直接和間接控制公司A類和B類股份共計擁有京東數科本次發行前74.77%的表決權,權力更為集中,符合劉強東以往的強勢風格。
眾多股東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京東數科的第一大持股公司宿遷聚合,這是今年6月京東集團為了將其所享有的公司利潤分成權轉換為公司股權所成立的公司。根據其所披露的股權結構,劉強東、李婭雲、張雱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5%、30%和25%。李是京東集團的CCO(首席合規官),平時很少對外,頗為低調。而張則是劉強東的個人助理,曾被冠以“京東最牛女助理”。而這兩者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她們分別擔任著京東旗下多家子公司的監事和法人。
而持股比例7.8%、排名第三的大股東宿遷東泰則是京東數科員工持股平台。其中,華安資管對宿遷東泰的持股比例為70.11% ,系京東數科員工持股單一資產管理計劃。而剩下的29.88%則由數鴻創元持有,用於未來員工的股權激勵計劃及因激勵實施所產生的成本和費用。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今年8月20日,宿遷東泰因融資所需,質押所持發行人188,756,375 股股份,約佔總持股比例的82.5%。
相比之下,馬雲個人持有26.77億股螞蟻股份,並表示上市後的持股比例不超過8.8%,和劉強東的持股比例相當。
不過,在股權激勵上,馬雲顯然更為“大方”。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作為螞蟻集團的員工持股平台,目前分別持有29.86%和20.65%的股份,合計持有50.52%的股份,為螞蟻集團控股股東。發行完成後,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合計持股將不低於40%。
此前有媒體計算,按2000億美元估值,上市後,螞蟻集團和阿里系高管將誕生至少58名億萬富翁,最高身家1400億元,最低身家6.66億元;其中50億以上的37人,過百億的22人,200億以上的9人,500億以上的4人,包括螞蟻集團執行董事長井賢棟、CEO胡曉明、非執行董事蔣芳等。
對比之下,京東數科造富能力相對“弱”一些。除劉強東外,間接持股比例第二大的自然人為李婭雲,通過持有宿遷聚合30%的股份以及0.005%的股權激勵,李婭雲共計持股比例達到11.045%,身家突破200億元;同樣的,“最牛女助理”張雱通過持有宿遷聚合25%的股份以及0.006%的股權激勵,共計持股9.206%,身家突破184億元,不過暫不確定李婭雲及張雱是否為代持。
除了將股票分發給高管及員工,在巨額財富變現前夕,馬雲還宣布捐出其持有的6.11億股螞蟻股份,委託杭州雲鉑未來捐贈給他指定的公益組織,相當於捐出了螞蟻集團上市後2%的股份。另外,螞蟻集團外部股東中佔股最大的是全國社保基金,當年以78億人民幣入局,經過幾輪股權稀釋後持股比例為2.93%,但投資收益翻了數倍。按照目前估值測算,相當於給13億社保繳納者的養老金每人漲了25元。
誰最“下本兒”?
在都用“科技”標榜自己的同時,對技術投入的真金白銀和取得的實際成果可以作為衡量其科技成分的最核心要素。
2017年度~2019年度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東數科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0.78億元、17.43億元、25.67億元和16.19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1.88%、12.80%、14.10%和15.67%,超過了80%科創板的上市公司,在整個A股也達到前5%的水平。
研發投入圖表
而在科研人員配備上,截至報告期末,京東數科研發人員數量為4172人,佔員工總人數的比例為41.77%。
另一邊,螞蟻集團在2017年至2019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也在逐年升高,分別為7.32%、8.05%和8.79%,約為京東數科在這一數字上的一半,但因營收規模更大,科研投入整體金額也更多,分別達到47.89億、69.03億、以及106.05億,始終維持在京東數科的4倍左右。
同時,在螞蟻超過1.6萬在職員工中,超過60%以上是技術人員,超過谷歌和亞馬遜等頂級科技公司。即使在螞蟻的董事會中,也有1/3是技術背景出身,分別為胡曉明(螞蟻集團CEO)、程立(阿里巴巴CTO)和倪行軍(螞蟻集團CTO)。
據媒體統計,2019年,科創板上133個新股研發支出合計212億元。這意味著,螞蟻一家公司的科研投入就達到了所有科創板上市公司的一半,京東數科也達到了平均科研投入水平的16倍以上。
巨額的科研投入也帶來了不俗的成果。
如在金融領域,截至2020年6月末,京東數科服務金融機構的大數據風控體系已積累各類模型超過1,000個,風險策略超過10萬個,日均決策4.7億次。招股書還披露了部分正在參與的重大科研項目,包括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部主辦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辦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等。
而螞蟻在技術上的積累則更為“硬核”。技術專利上,螞蟻已經擁有2.6萬項專利,26項自研核心技術、18項世界級獎項。在數據庫方面,螞蟻自研究的數據庫OceanBase性能測試世界第一,而在與金融強相關的區塊鏈技術積累上,螞蟻鏈的區塊鏈專利申請數也拿到了全球第一,並已經開始商業化。
同時,融資後的資金用途也同樣反映了企業未來的發力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數科的募資用途中,將有72%都將直接用於技術相關的項目,包括金融機構數字化解決方案升級建設項目、商戶與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升級建設項目、新興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升級建設項目、開放平台升級建設項目、數字科技中心擴建項目等。但預計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投入金額最大,約佔募集資金淨額的28%。
相比之下,螞蟻募資的最大比例即40%將被投入到創新科技之中,其餘的融資將被用於助力數字經理升級、加強國際合作和補充流動資金等。
螞蟻集團和京東數科作為阿里與京東的核心資產接連上市,他們曾作為電商巨頭的戰略落子,被寄予“錢袋子”的厚望,又同時在時代發展中轉型,彼此間較量著“科技基因”。在留下傳奇般“造富故事”後,數字科技的未來也將更有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