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擬研究准入標准或填補網絡互助監管空白
網絡互助納入銀保監會監管或漸行漸近。銀保監會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局日前撰文稱,網絡互助行業目前處於“非持牌經營”的狀態,涉眾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台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文章提出,要把網絡互助平台納入監管,盡快研究准入標準,實現持牌經營和合法經營。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特別提到,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台會員數量龐大,屬於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台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
不過據相關人士對記者透露,該文章是研究報告性質,核心目的是做風險提示,並非將相互寶和水滴互助當作非法金融機構給打擊掉。
多家行業頭部網絡互助平台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應稱,支持相關部門盡快落實互助監管,提升行業准入門檻規範市場。水滴互助9日表示,從水滴互助成立開始,其就堅持用戶實名註冊和使用,互助資金存管在商業銀行的專項存管賬戶,專戶專款專用,劃轉會員資金接受銀行的監督,每筆互助金的使用申請都會有第三方獨立機構進行調查。並堅持將資金、互助事件、均攤信息定期進行全員公示,讓互助過程和結果對每一個用戶都是透明、公開的,並接受全社會監督。同時水滴互助呼籲,相關部門能盡快落實互助監管,提升行業准入門檻規範市場,為下一步互助行業的發展和廣大用戶的保障提供更清晰的指導。
相互寶回應稱,產品在上線之初就實行實名制、無資金池、全程風控、公開透明這四大準則,確保互助社區的平穩、健康、可持續運行。“相互寶期待在監管指導下,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期待監管更多的指導,相信這將是行業健康發展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根據此前發布的《2019中國網絡互助行業白皮書》顯示,79.5%的網絡互助參與者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68%的受訪者沒有商業保險。77%的參與者認為,網絡互助給自己帶來了“保障和安全感的提升”。網絡互助明顯提升了中低收入人群的健康保障水平,已經成為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積極補充。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局在《保險業風險觀察》上撰文稱,網絡互助行業目前處於“非持牌經營”的狀態,涉眾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台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文章提出,要把網絡互助平台納入監管,盡快研究准入標準,實現持牌經營和合法經營。
“持牌經營,應該是對現有規范運作的網絡互助的一個利好。”康愛公社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整個行業來說,是一個涉及數億人的大病互助權益,監管層重視其中的風險是一個好事,未雨綢繆及時監管,有利於行業長期的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監管缺乏制度依據,到監管指導下推動健康發展,網絡互助平台未來如何發展值得關注。
具有商業保險特徵
全國首份《網絡互助行業白皮書》顯示,79.5%的網絡互助參與者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68%的受訪者沒有商業保險。77%的參與者認為網絡互助給自己帶來了“保障和安全感的提升”。網絡互助明顯提升了中低收入人群的健康保障水平,已經成為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積極補充。
儘管民眾參與度高,但網絡互助行業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監管部門。文章指出,最近一段時期野蠻生長的網絡互助平台,本質上具有商業保險的特徵,但目前沒有明確的監管主體和監管標準,處於無人監管的尷尬境地。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需要適時完善保險監管政策和監管技術,及時、準確打擊非法商業保險活動,保障保險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切實維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
2011年,國內首個網絡互助平台“抗癌公社”(後改名康愛公社)成立。據不完全統計,此後的三四年時間,國內網絡互助平台最高時達到100餘家。直到2016年,監管對網絡互助資金池進行整頓,大量互助平台關閉。
2016年5月,原保監會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直接點名“夸克聯盟”等互助計劃,明確表示:互助計劃的經營主體不具備保險經營資質,部分經營主體的持續經營能力和財務穩定狀況存在隱患。提醒消費者可能面臨資金安全難以保證、承諾保障無法兌現、個人隱私洩露、糾紛爭議難以解決等風險。
2016年12月,原保監會發布了《中國保監會關於開展以網絡互助計劃形式非法從事保險業務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及為大量吸引會員,一些網絡互助平台出現違規宣傳和經營現象,甚至涉嫌變相或實際經營保險業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以互助計劃名義通過多種形式向社會公眾承諾賠償給付責任,或誘導社會公眾產生獲取高額保障的剛性賠付預期,公開宣稱足額賠付和提取準備金,違規開展保險運營活動。二是違規使用保險術語,將互助計劃與保險產品進行對比和掛鉤,混淆保險產品與互助計劃的區別。三是打著“保險創新”、“互聯網+保險”等名義進行虛假、誤導宣傳。四是宣稱互助計劃及資金管理受到政府監管。五是以互助計劃名義收取保險費並非法建立資金池。
涉眾風險不容忽視
2018年10月在支付寶上線的“相互寶”十天就吸納了1100萬會員,截至2019年12月,短短一年時間內就已獲得1億會員。截至2019年5月,國內10家主要網絡互助平台會員總數已經超過2.2億人。
2019年,滴滴、蘇寧、360、美團、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搶灘網絡互助行業,巨頭平台背景支持下,“網絡互助”發展再次提速。
最令業內關注的是,該文章中特別提到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台屬於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台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
對此,相互寶表示,相互寶上線之初就實行實名制、無資金池、全程風控、公開透明這四大準則,確保互助社區的平穩、健康、可持續運行。期待在監管指導下,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水滴互助方面稱,從成立開始就堅持用戶實名註冊和使用,互助資金存管在商業銀行的專項存管賬戶,專戶專款專用,劃轉會員資金接受銀行的監督,每筆互助金的使用申請都會有第三方獨立機構進行調查;堅持將資金、互助事件、均攤信息定期進行全員公示,讓互助過程和結果對每一個用戶都是透明、公開的,並接受全社會監督;同時,水滴互助還以嚴格的風控措施來保障用戶權益。
網絡互助缺乏有效監管還可能帶來哪些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教授張琳表示,與商業保險公司“少賠才多賺”的機制不同,一些互助平台的管理與互助金發放掛鉤,也就是說,賠得越多平台提成越多;賠款由全體成員分攤,這種計提費用的方式,會造成平台和會員之間的利益衝突,有可能損害消費者的權益。
在最會保網絡創始人陳文志看來,網絡互助的特點“宿命”是,小平台基本沒法持續,大平台也有非常有限的生命週期。而大平台一旦關閉,可能引起群體性事件。之所以早期發展很快,後續增速變慢,重要的原因是網絡互助的捆綁性(用戶點同意立即加入)及誤導性(0元入會,30萬保障等)。
陳文志認為,網絡互助的風險主要在未來,會員的預期與現實的偏差。“一個數千萬、上億用戶的互助平台,如果持續五年十年,其中數千萬粉絲忠實地分攤了五年十年,這些年可能只有1%左右的人受益。如果有一天,平台關閉,這99%的為別人付出了五年十年,即將輪到自己的時候,突然沒了,這讓這麼大群體的人如何接受。”
e互助人士認為,實現持牌經營和合法經營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是網絡互助行業更加正規,走向合規的趨勢。
在業內看來,網絡互助要保持健康,關鍵是信息披露充分。互助平台應做好各互助計劃加入條件的告知,完善客戶服務,規範宣傳用語,改進提示與說明方式,保障用戶的知情權與選擇權。
對於網絡互助的頂層設計缺失,張琳建議,引導網絡互助納入到現有保險監管體系中,設定規範性的市場運營機制,健全會員准入標準體系和事後評估審查體系,要求互助平台進行報備,防範逆選擇風險和事後道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