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與三星的“雙輸”
就在明天,華為一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即將召開。眼看著9月15日,這個美國規定的禁令緩和期的最後一天將至,這個關鍵時間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事態又有了新的變化,壞消息一個接一個。韓系廠商的全面切割?
根據韓國媒體《朝鮮日報》的報導,目前份額最大的兩個DRAM(簡單來說就是內存)芯片廠商三星與海力士,均可能會受美國禁令影響而不得不停止向華為供貨。此前,因為這個禁令,台積電已經切斷了與華為海思的合作,余承東早先承認,麒麟9000可能會是這一系列的“絕唱”。
同時,在本月早些時候,美系芯片大廠美光科技證實,將遵循美國針對華為的相關供貨,也就是說在2020年9月14日之後,美光也將停止對華為的芯片供應。
2020 年一季度,DRAM 市場前三名分別是三星、海力士和美光,三者的份額分別為44.1%、29.3% 和20.1%,合計將近95%。同時,三星與美光也一直是華為存儲芯片的供應商。
你能看到上面的供應鏈梳理表格中,很多部件都已經實現了國產供應替代,只有屏幕和存儲芯片還有美系和韓系廠商的身影。眼看著最後期限將至,很難說特朗普的智囊團們是不是也拿著這樣一張表格在琢磨如何徹底堵死華為。
無論是手機、平板、PC還是服務器,沒有任何一款設備不需要存儲和閃存,如果說手機SoC還能用比較地段、製程相對落後的產品“湊合”,那麼對於存儲芯片——這個完全被美韓壟斷的領域來說,想湊合都沒辦法。
與之相對應的一則消息是,韓聯社9月9日消息,受美國製裁華為的影響,三星顯示器和LG Display將從9月15日起停止向華為供應高端智能手機面板。由於面板驅動IC芯片屬於製裁對象,顯示器面板也隨之被列入製裁品類目錄。一直以來,三星顯示器和LG Display向華為供應部分智能手機OLED面板。LGD近期還開始向華為供應電視 OLED顯示屏,但因受此次美國製裁影響,預計供貨將暫停。
一部智能手機是由多個部件協同組合而成,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對出貨量造成影響。韓媒《The Elec》報導,消息人士透露華為計劃在2021 年只生產約5000 萬部智能手機,這將比2020 年的預估出貨量暴跌74%。禁令風波,對於華為的影響,就是這麼殘酷而猛烈。
唇亡齒寒,韓系供應商也會受到不小的打擊。《朝鮮日報》的報導提到,眾華為分別佔三星電子半導體部門和海力士銷售額的6%和15%,DRAM的價格較2018年的最高點已經滑落不少,究其原因是供過於求,半導體行業預測,內存價格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穩步下降。如今,少了華為這樣一個大客戶(2019年華為是半導體採購額全球第三的公司,僅次於三星和蘋果),生意更不好做了。更宏觀地看待,這不僅限於內存芯片,整個半導體市場都會面臨震盪,這個好不容易走過週期性低谷的行業,要面對系統性的低迷;而顯示方面,華為也會快速甩掉韓系供應商,全面轉向國產。
可有替代?
正如上文所說,DRAM 市場的前三名已經占到了95% 左右的份額,排名第四的則是南亞科技,市場份額為3.2%,其他的廠商份額瓜分剩下的蚊子肉。
國產DRAM 無法繞開的一家公司是長鑫存儲,作為國產DRAM 的領頭羊,長鑫在2019 年12 月獲得了工信部旗下檢測機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的量產良率檢測報告,將生產國產第一代10nm 工藝級8GB DDR4 內存芯片,成為國內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DRAM 供應商。
長鑫的不少技術與專利來自於收購,比如拿下了2009 年破產的奇夢達。據台媒報導,長鑫位於合肥的DRAM 廠已投資約八十億美元初期月產約10000 片十二寸晶圓,2020 年可望進提升至3 萬到4 萬片。而更有消息表示,長鑫預計今年底合肥長鑫的產能就有可能超過7 萬片晶圓/月。
但是,這依然和主流市場差得遠,頂多能把第四名南亞科技作為對標的目標。據日經報導,長鑫今年的支出為15 億美元,兩倍於南亞科技,但和美光的90 億美元投入還有明顯的差距。
除了長鑫以外,2019 年底,兆易創新透露,該公司最早將於2021 年完成其首款DRAM 芯片的封裝測試以及客戶驗證,測試成功後將進行大批量產,換句話說,舉例上市還得有幾年時間。由於存儲芯片這一領域都被美韓廠商把控,如若切斷供應,短時間內備選難覓。
華為終端面臨著全方位的困境,從硬件到軟件,從上游到下游,美國人是鐵了心,要把所有能堵的路都給堵死。
據FT 中文網報導,華為將專注於提供雲技術和服務,以在美國對其消費者業務的製裁中生存下來。華為希望雲業務成為其生態系統中的第三大支柱,與電信和消費者業務並駕齊驅。而在美國再三升級打擊力度,發佈出口管制新規以及牽頭阻止該公司參與5G 建設的情況下,雲業務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云同樣是一個競爭激烈,且涉及到諸多敏感資料的業務,但對於眼下的華為來說,確實已經沒有太多退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