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到達東北的颱風都有多“瘋”?
據中央氣象台消息:從8月27日起,今年第8號颱風“巴威”、第9號颱風“美莎克”、第10號颱風“海神”相繼影響東北地區。半個月內,三個颱風接連“造訪”東北地區,為歷史首次,受到公眾的高度關注。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微博截圖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台
東北竟然也會有颱風天氣?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消息都和筆者一樣困惑。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微博截圖
颱風北上最北能到哪裡?什麼樣的颱風才能北上?
能北上的颱風不多,但也不少
據統計,從1949年至2019年,進入東北地區的颱風有40個。其中2014年第21號颱風“海馬”、1974年第16號颱風、1972年第3號颱風Rita都是一路北上且到達了較北位置。
颱風海馬(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台)
國內達到最高緯度的颱風是“海馬”,它最終抵達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緯度達北緯49.5度,並影響到俄羅斯。
“海馬”是一個近海熱帶風暴,雖強度不強,但中心雲團密實、水汽充足,再加上其北上過程中與冷空氣共同作用,導致中國出現大範圍強降水。
颱風“飛燕”“燦都”“玲玲”,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台)
將範圍擴大到西北太平洋範圍,北上緯度超過北緯49.5度的颱風達114個。
其中,排名第一的是2018年第21號颱風“飛燕”,緯度達北緯62.1度,深入俄羅斯地區。排名第二的是2016年第7號颱風“燦都”,緯度達北緯60.5度。排名第三的是2019年第13號颱風“玲玲”,緯度達北緯58.3度。
到達緯度超過北緯55度的颱風(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台)
北上的颱風都有什麼獨特之處?
今年颱風鍾情東北地區?與其說今年的颱風鍾情東北地區,不如說是颱風在大尺度環流下的被迫之舉。
颱風的移向會受副熱帶高壓(副高)、西風帶槽脊、颱風內力(β效應)、高層系統、雙颱風等因素的影響,其中最有決定權的還是副熱帶高壓。
“巴威”和“美莎克”都是受副熱帶高壓的引導不斷北上,給東北地區帶來了強風雨天氣,“海神”亦然。
一般,我們可以根據副高的北進南退來大致確定主雨帶的位置:
春末(5月上旬~6月下旬),副高位置大約在北緯15°~20°,雨帶常位於華南。
夏初(6月中旬~7月下旬),副高西伸北進到北緯20°~25°左右,雨帶也北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直至日本南部,形成長達1個月之久的梅雨季節。
7~8月,副高進一步北進到北緯25°~30°,雨帶隨之北推到華北、東北地區。
9月,副高南退,雨帶也隨之南移,北方雨季結束。
副高同時也是影響颱風路徑的重要角色。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影響我國的颱風大多數都生成於西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颱風,又大多產生於副高的南緣,並沿著副高的外圍移動。
颱風與副高,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總的來說,當副高呈東西帶狀,且強度穩定時,其南側的颱風將向西移動,路徑穩定。但如副高強度不強,颱風移動到其西南側時,會導致副高的東退,颱風也有可能因此轉向而向北移動。另外,颱風還可使較弱的副高斷裂,從中間穿過。
當然,影響颱風走向的因素很複雜,副高也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要準確判斷颱風移動的路徑,還需要靠更新時效的數值預報以及預報員多年來積累的經驗。
颱風如何到達更北的地方,大致有三種路徑。
- 第一種是先在中國華東沿海登陸,從陸地北上到華北,後轉向東北。
- 第二種是從中國東部沿海或朝鮮半島北上,後轉向東北。
- 第三種是颱風已經向東北轉向並進入日本海,但是又向西北方向折回來進入中國東北地區。
從國內範圍看,颱風能否進入東北地區將直接影響其能夠到達的最北位置。1949年至2019年,颱風明顯偏愛華南,而登陸東北地區的颱風則屈指可數。
相比華南,東北地區更容易受“二手颱風”(先登陸陸地,而後移入東北)影響,從歷史平均來看,平均每年影響東北地區的颱風有1.2個。
今年,“巴威”和“美莎克”都是受副熱帶高壓的引導不斷北上,“海神”也按相似的路徑先登陸朝鮮半島,後攜風帶雨進入中國東北地區,3個颱風接二連三影響東北,與常年1.2個的數值呈現偏多的特點。
颱風進入東北等偏靠北的內陸,有哪些危害?
東北地區颱風少,影響卻不小。
需要強調的是,颱風到達東北之後,危害並不會減小。颱風到達東北地區,尤其會對農業造成較大的影響。作為中國糧食主產區之一,眼下,東北地區的多種秋收作物正處於產量形成關鍵期。
颱風“海神”引起的強風雨影響與“巴威”“美莎克”影響區域高度疊加,將使災害進一步加重。”
專家指出,“海神”雖然已經於9月8日早晨在吉林省境內變性為溫帶氣旋,且中央氣象台於8時對其停止編號。但風雨影響還在繼續,建議綜合考量致災影響。
此外,颱風天氣引發的強降雨可能引發的中小河流洪水、城鄉內澇、山洪地質災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