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c Leap估值一年內縮水93%,AR/VR遭沉重打擊
2015年,一座空曠的體育館內,一條巨大的鯨魚突然從地板上騰空而起,帶著一股不屈服於地心引力的勁兒,似乎想衝破那牢籠般的天花板。但一秒後,鯨魚龐大的身軀又重重落下,伴隨著觀眾歡呼驚嘆之聲,消失在陣陣漣漪之中。
GameLook報導/這驚世一躍,撞開了AR/VR領域在科技行業市場的大門,讓科技媒體紛紛驚呼未來就在眼前,同時也讓Magic Leap這家初創於2011年的科技公司,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最受期待的AR獨角獸公司。
Magic Leap在概念塑造方面無疑是成功的,這段展示其未來概念性AR產品的視頻,使其搖身一變,成為融資神話。2019年,距離Magic Leap創立不到十年,這家混合現實的公司的市場估值便達到了64億美元。
但“風光只是暫時的,浮華落盡,一切虛偽的,最終都會被打回原形”。僅不到一年,Magic Leap的神話便宣告破滅。
據The Information的報導,Magic Leap如今的估值相比起2019年縮水嚴重。在短短一年間,這家混合現實公司的估值從2019年的64億美元跳水至如今的4.5億美元,跌幅達到93%。
圖源:The Information
The Information在報導中指出,從今年年初到6月底,Magic Leap的投資者已經大大降低了對持有股權的估值,平均減值為93%。這等誇張的跌幅令其成為獨角獸領域的年度縮水王,遠超於WeWork和Airbnb等同樣遭遇困境的公司。
Magic Leap的造神運動失敗了,一如那頭虛擬的巨大鯨魚,終究還是抵不過現實的天花板,回落到虛無,但其在AR/VR領域泛起的漣漪,卻從未平息。
Magic Leap成功“魚躍龍門”,實體產品出爐卻引眾怒
正如偶像明星需要在粉絲麵前營造一個偶像人設一樣,Magic Leap在營造“企業人設”方面一直處於在線狀態。無論是地板上高高躍起的大鯨魚,還是手掌緩慢打開後出現的微型大象,抑或是那個讓員工無心工作,只想打槍的CF辦公室,都在投資者心中留下了AR黑科技公司的形象。
Magic Leap在2015年所描繪的科幻未來,成功在社交媒體“刷屏”。這種讓好萊塢也直呼內行的概念視頻,帶來的效益也是明顯的——由於太過震撼,不少企業開始關注並投資這家初出茅廬的科技公司,其中就包括阿里巴巴、谷歌等世界知名的巨頭,連馬雲都忍不住為其點贊。
實際上,從2011年成立以來,這家AR公司便依靠“概念先行”,在一輪接一輪令人瞠目結舌的融資中獲得超過29.5億美元:
2014年2月,Magic Leap獲得A輪5000萬美元投資;
2014年10月,谷歌領投,高通、風險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等跟投B輪5.42億美元;
2016年2月,阿里巴巴領投,谷歌、摩根大通跟投C輪7.935 億美元;
2017年10月,Magic Leap再次獲得D輪5.02億美元融資,由新加坡淡馬錫控股領投;
2018年3月,Magic Leap獲得由沙特阿拉伯財富基金領投的4.61億美元融資;
2019年4月,他們再次完成了由日本電信巨頭NTT DoCoMo提供的2.8億美元融資。
2020年5月Magic Leap已從現有投資者和新投資者那籌集了3.5億美元新資金。
但持續不斷的融資並未給Magic Leap帶來更為正面的反饋,反而導致市場上出現了眾多的質疑聲。原因就在於在2016年中旬,Magic Leap剛完成14 億美元的C輪融資,年底創始人兼CEO Abovitz在接受采訪時就承認,此前發布的宣傳視頻為合成視頻,由特效工作室Weta Workshop 製作。
至於那條讓人產生無限遐想的大鯨魚,Magic Leap也在一年後公之於眾,但令人失望的是,觀眾只能通過Magic Leap的Helio 瀏覽器進行瀏覽,而非那台從2016年就初見端倪的原型機,且實際效果相比起此前宣傳視頻所演示的相去甚遠。
網傳Magic Leap原型機
由於嚴格的保密協議的規定,僅有少數的媒體和投資人可以體驗那台體積巨大的Magic Leap原型機。通過營造一種神秘的氣氛,Magic Leap依舊隱藏著它的神秘面紗,持續挑撥著潛在投資者的心,也讓AR市場的大餅越畫越大。
“Magic Leap究竟是不是騙子公司”這個問題,市場仍未有定論,但Magic Leap顯然是一家最會吸引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公司。僅僅靠概念便能獲得眾多大佬青睞的Magic Leap,其第一款產品Magic Leap One 直到公司成立的第7年才正式亮相。這款原本號稱ToC的消費級產品,事實上只是一個開發者版本,售價高達2295美元。
過高的定價、平庸的表現與原本營造出的期待值呈現出不和諧的負相關,使得消費市場噓聲一片。據了解,Magic Leap在推出該產品後的六個月內僅售出了6000台,遠遠落後於Abovitz的目標:即在此期間銷售100000台Magic Leap One設備。
於是,深陷泥潭的Magic Leap開始了斷臂求生之旅。
2019年年底,Magic Leap被曝將1903項專利全部抵押給摩根大通來換取商業貸款;2020年3月份,外媒傳出Magic Leap打算100億美元賣身給Facebook的消息。但隨後Facebook就給出了回應:沒興趣;而在4月份,處於寒冬中的Magic Leap宣布停止ToC業務,並裁員一半;2020年5月,創始人Rony Abovitz引咎辭職,並於7月份委任前微軟商業開發執行副總裁Peggy Johnson為新的CEO,重點發力ToB市場。
Magic Leap從此正式與消費者市場絕緣。
“Magic Leap事件”令AR/VR市場雪上加霜
隨著近年5G技術的日漸成熟,AR/VR領域被看成是繼智能手機平台之後的又一未來風口,但由於技術難點的突破需要較長的時間,導致了整個行業從最開始的“熱火朝天”,變成如今的“不溫不火”。
在這場風潮中,眾多入局的公司由於對行業趨勢有了過於樂觀的估計,導致市場上大量公司迅速出現又迅速凋零:2015年據傳國內VR頭盔企業倒閉70%,估值曾達13.4億元的暴風魔鏡在2016年10月大規模裁員40%、娛樂VR公司米多娛樂被傳拖欠員工薪酬……
中小企業如此,大企業也不例外。去年,三星和谷歌兩家巨頭相繼宣布停止對旗下的VR設備Gear VR、Daydream(View)的支持。這兩部以手機為媒介的VR設備曾被看作是未來市場的趨勢,但經過數年的探索,最終未能崛起。
三星和谷歌的退出撥動著市場敏感的心弦,而Magic Leap這次造神運動的失敗,更是讓這個市場雪上加霜。其中,更大的風險來自於投資者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加重了投資者的退場以及旁觀者的大放厥詞,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行業的整體氛圍。
Facebook虛擬現實實驗室的負責人Mike Abrash在去年虛擬現實年度會議上承認,很多的風險投資人,軟件開發人員還有其他人對VR進行投資但是都遭受了損失,他們不再相信VR,雖然他們已經放棄了,但是Abrash仍然在為未來準備。
與Facebook持同樣觀點的HTC,也在社交媒體上公開駁斥AR/VR市場將死的言論。實際上,HTC被認為是最早一批趕上VR/AR潮流的企業之一,與Facebook的Oculus、索尼被業界稱為“VR三巨頭”。
在智能手機市場失意後,HTC發力方向不斷向VR、XR(擴展現實)、5G設備與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鍊等多個行業探索,其中重點押寶VR業務。2015年3月,HTC與Valve聯合開發的一款VR頭顯HTC Vive。
儘管HTC、Oculus等在VR領域搶到了提前佈局的先發優勢,但全球VR產業普遍都面臨著盈利難的問題,VR業務一直未能成為HTC業績的增長支撐。而Facebook旗下的Oculus同樣如此,近年來Facebook為Oculus投入了許多研發和營銷資源,但Facebook一直未公佈Oculus的具體銷量及業績情況。VR產業鏈上的大小玩家,大多數還處於持續研發投入的階段,市場爆發仍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此次Magic Leap事件之後,AR/VR市場的命運前途又將會被放在天平上進行嚴格審視,原本兢兢業業,攻堅克難的三巨頭無辜遭受來自市場的不信任危機,身上擔負的擔子又將加重。
蘋果或成為AR/VR市場拯救者
AR/VR硬件的發展步履維艱,但AR/VR軟件卻大放異彩。據七麥研究院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9年App Store中AR相關產品的數據。其中2018年是新增AR產品最高的一年,這一年中新增產品高達4913款。
AR/VR在硬件和軟件發展速度上的不匹配,是該領域無法取得快速進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對於如今的開發者來說,開發的AR/VR軟件大多集中在應用類產品而非遊戲產品。畢竟對於目前仍無法廣泛民用的AR/VR設備來說,企業用途仍是主流。
要真正實現該行業的消費市場普及,需要一家兼具硬件研發和強大軟件內容生態的企業,符合這個條件的公司不多,蘋果算是其中勝算最大的一個。
實際上早在五年前,蘋果便有意佈局AR/VR領域,而在近年,蘋果更是加大了對AR/VR公司的收購力度。2015年,蘋果收購世界上最大的AR公司之一——Metaio;2018年,以3089萬美元收購MR視頻製作創企Spektral;2019年,又秘密收購樂以色列AR公司Camerai……
蘋果一系列的動作表明AR/VR的市場仍然值得期待。而縱觀蘋果以往的技術理念和設計風格,尤其擅長把現有的笨重技術變成理想的消費者產品,無論是個人PC,還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如果蘋果要推出蘋果眼鏡,那它們看起來理應更像普通眼鏡。
除了不斷收購相關領域的公司外,蘋果還面向開發者推出了RealityKit——一種能進行增強現實開發的工具,以創造更加豐富的ARKit應用,讓現有的手機ARkit應用可以為蘋果未來的AR眼鏡提供內容基礎,保證蘋果AR眼鏡上市發售時就有較豐富的AR內容產品給消費者使用。
這就意味著如果蘋果推出AR頭顯產品,蘋果屆時就已同時具備了硬件、軟件應用、分發渠道這樣的消費市場生態,而如何構建消費市場內容生態正是微軟、HTC、索尼所面臨的難題之一。
結語
發展至今,AR/VR的市場早已經成為巨頭們的角斗場,手握大量資源和資金的科技界巨頭們,都在默默進行最終的攻堅階段,這樣的決心和趨勢並不會因為Magic Leap事件的爆發,或是市場的看衰而有所變化。
即便是事件當中的主角Magic Leap,在市值縮水93%之後仍然專注於AR/VR領域,憑藉著手中殘存的相關領域的專利,再殊死拼最後一把。而那些叫囂著退場、AR/VR已死的風投客,或許只是展示出行業冰山一角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