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海思2020 生死劫:若非迴光返照則是涅槃重生
麒麟9000 居然跳票了!更沒勁兒的是,連余承東也沒有來。是的,華為9 月3 日在德國柏林進行的IFA2020 演講,幾乎沒有什麼亮眼的發布。要是在往年,余承東都會親自出席,然後面向全球底氣十足地宣布最新一代的麒麟SoC 處理器——當然這背後主要是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的功勞。
的確,華為今年在IFA 的動態讓人有些失望,儘管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是為什麼。
事實上,海思已經被美國逼到死角。
尤其是伴隨著9 月15 日美國禁令寬限截止日的臨近,海思的命運更加讓人擔憂。
海思半導體的高光時刻
從2019年5月美國將華為加入”實體清單”以來,海思就一直處於人們的關注之中,與智能手機業務強相關的麒麟SoC是重中之重。
當然,後來的時間證明,在美國的禁令之下,華為在智能手機業務中無法再繼續使用Google GMS(為此華為被迫推出HMS),但海思半導體設計的芯片依然可以通過台積電來代工,其中自然也包括去年採用台積電7nm EUV 工藝代工的麒麟990 SoC 手機處理器芯片。
因此,去年的IFA 展會上,華為的麒麟990 SoC 正式發布,可以說是賺足了眼球。
從後來的情況來看,包括華為Mate30系列和今年年初推出的華為P40系列在內,華為和子品牌榮耀在不同定位的智能手機中,大量使用海思打造的麒麟系列SoC芯片,這些芯片包括麒麟990 、麒麟820、麒麟810和麒麟985等。
在麒麟芯片的支撐下,華為(含榮耀)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攻城略地,可以說是一家獨大。
以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在去年10月底發布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Q3份額報告為例,華為(含榮耀品牌)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達到了4150萬部,同比增加了66%,市場份額佔比高達42.4%——但同時,OPPO、vivo、小米和蘋果同比減少了23%、20%和23%和28%。
簡單來說,華為在手機業務上的強勢,讓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大失衡。
此後的兩個季度,也就是2019 年Q4 和2020 年Q1,根據Canalys 的數據,華為又是”萬花叢中一點紅”,在四家廠商紛紛下跌的情況下,唯有華為實現智能手機業務同比增長——即使是在2020 Q1 中國疫情最為嚴重的情況下,華為智能手機業務依然實現1% 的同比增長率。
當然,華為智能手機業務在國內的強勢表現,也讓海思迎來了高光時刻。
具體來說,根據國內分析機構CINNO Research 在今年4 月底發布的月度半導體產業報告,華為海思在中國智能手機處理器市場的份額達到了43.9%,超越高通的32.8%——這在歷史上,是第一次。
要知道,在2019 年,高通的份額是48.1%,海思的份額才不過是24.3%,前者幾乎是後者兩倍;結果一年之後,海思憑藉華為手機業務的上升之力超越高通。
這是一個過於耀眼的成績。
據CINNO Research 分析,海思穩定出貨並超越高通,與華為手機加大力度採用海思處理器有密切關係,2020 年Q1 這一比例已經超過90%。不管如何,至少在麒麟SoC 上,華為的海思半導體業務與智能手機業務形成了很好的互相促進關係,前者藉助後者達到高峰。
值得一提的是,2020 年上半年,包含麒麟在內,海思半導體整體業務還迎來另一個重大里程碑。
根據半導體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 在8 月中旬公佈的2020 年上半年前十大半導體廠商排名,華為海思實現了年增49% 的營收增長,位列第十名——這也是華為海思有史以來第一次位列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商。
被逼到死角的海思半導體
當然,對於全球第十大半導體廠商的稱號,華為海思恐怕沒有什麼心情來慶祝。
因為在2020 年5 月15 日,美國商務部發佈公告,稱華為“破壞” 實體清單,所以要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軟件設計和生產半導體——很明顯,這是針對海思半導體而實行的行政命令,尤其是禁止台積電為海思代工,可謂殺傷力巨大。
同時,為了避免對相關半導體設備公司及晶圓廠的衝擊,2020 年5 月15 日已經根據華為設計規範啟動生產的產品,在本條例生效後的120 天內,給華為出貨不受影響。
所以,9 月15 日之後,台積電將無法為海思代工。
8 月7 日,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 年峰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 余承東表示:
我們今年秋天將會上市Mate40(系列),搭載麒麟9000 芯片,將會用更強大的5G 能力、AI 處理能力、更強大的NPU 和GPU,但是很遺憾第二輪制裁,我們芯片製裁只接受了9 月15 號之前的定單,所以今年可能是我們最後一代華為麒麟高端芯片。
余承東還說,在半導體方面,華為將全方位紮根,突破物理學材料學的基礎研究和精密製造。
這是華為高管罕見地在公開場合談到海思在美國製裁下的命運。
當然,對於海思業務來說,美國政府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在七八月間,知乎上有網友匿名爆料,海思有不少員工都被調崗,而且都是原本做邏輯設計的去做底層軟件開發;也有爆料稱,基本上只有單板硬件和底軟等幾個崗位可以選,基本上和IC 無關了。
還有爆料者宣稱,自己供職的公司大量削減了海思芯片的供應。
8 月20 日,據Digitimes 報導,美國不斷加劇的貿易制裁正在將海思逼到邊緣,許多工程師已經離開了華為IC 設計部門在中國台灣的團隊。
另外據愛集微報導,華為芯片設計事業海思半導體的團隊成員透露,“許多人都離開了,那些都是頂尖人士”,“離職時很低調,如果太高調,很容易被美國製裁。”
當然,實際上,海思半導體一方面被傳出要裁員或轉崗的消息,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媒體報導稱,海思也在繼續招人,招聘崗位有芯片與器件設計工程師、結構與材料工程師、硬件技術工程師……
無論如何,海思半導體受到重創是無疑的。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調研機構TrendForce 發布的全球前十大IC 設計業者2020 年第二季營收及排名顯示,在2020 年第二季度,海思半導體的營收已經退出了全球前十之列——報告指出,華為旗下的海思受美國商務部禁令持續升級影響,華為各產品線的芯片自給功能也受其影響。
這不是一個讓人意外的成績。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僅是海思,華為本身的業務也被逼到死角——畢竟在8 月中旬,美國已經再下禁令,禁止華為購買外國製造商使用美國技術製造的芯片,這不僅僅斷了華為海思芯片出貨的後路,也阻斷了華為購買其他廠商芯片的可能性。
另外,最新的消息稱,華為麒麟9000 芯片庫存約為1000 萬片,能夠支撐大約6 個月。
小結
一個強大國家對一個企業的打擊,注定沒有任何公平可言。
這是一個巨大的歷史衝突,華為和海思半導體都只是這一沖突中被迫走上歷史舞台的替角。
儘管如此,在強大的求生欲中,華為的智能手機業務和海思半導體都在今年上半年迎來了高光時刻;但歷史的風雲變幻不可捉摸,隨著美國再次揮出致命的一刀,華為沒有選擇,只能做出沒有選擇的選擇——硬扛。
華為董事長郭平說,會繼續保持對海思的投資;他還說,若干年後會有一個更強大的海思。
若非迴光返照,定是涅槃重生。
畢竟,殺不死你的,只會讓你更加強大(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