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一常用藥增阿爾茨海默病風險
《參考消息》7日刊登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導《與阿爾茨海默病風險增加有關的常用藥》。摘要如下: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醫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稱,治療過敏、感冒、高血壓和尿失禁等疾病的一類藥物,可能會增加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尤其是增加老人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
這項研究結果於2020年9月2日發表在美國神經病學學會醫學雜誌《神經學》周刊網站上。
目前,抗膽鹼能藥物廣泛應用於治療大大小小數十種疾病。其中一些抗膽鹼能藥物需要醫生處方才能購買,而另一些可以通過藥店櫃檯直接購買。它們通過阻止乙酰膽鹼——對記憶功能至關重要的一種神經遞質或化學信使——與特定神經細胞上的受體結合來發揮作用。其影響結果是抑制副交感神經衝動,這種神經衝動與各種無意識的肌肉活動有關,比如胃腸道和肺部的肌肉活動,以及流涎、消化和小便等人體生理功能。
研究人員稱,認知正常的研究對像在測量指標位於基線時,至少服用一種抗膽鹼能藥物,並被跟踪達10年後,相較於沒有服用此類藥物的研究對象,出現輕度認知損傷的可能性就會增加47%。輕度認知損傷通常是阿爾茨海默病等癡呆症的前兆。
研究報告作者之一、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醫學院精神病學系副教授莉薩·德拉諾-伍德博士說:“這項研究表明,在認知問題出現之前,減少抗膽鹼能藥物的使用,可能對預防未來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受負面影響很重要,尤其是對患阿爾茨海默病風險較大的人而言。”
688名平均年齡為74歲的成年人參與了此項研究,並按性別平均分組。研究開始時,所有研究對像都沒有出現認知或記憶問題,並報告了自己是否服用抗膽鹼能藥物。其中服用者佔三分之一,平均每人服用4.7種抗膽鹼能藥物。研究對象接受了長達10年的年度綜合認知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