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團隊進展:”量子優越性”比谷歌快100萬倍
據安徽日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潘建偉教授9月5日在西湖大學首場公開課演講上向公眾透露光量子計算最新進展: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已經實現了光量子計算性能超過谷歌53比特量子計算機的100萬倍。
量子力學通過百餘年的發展,為解決信息科技的重大問題做好了準備。量子計算機能解決傳統計算機無法解決的複雜難題,展現量子優越性。比如,量子計算的計算能力隨著可操縱的量子比特數呈指數增長。利用萬億次經典計算機分解300位的大數需要15萬年,而利用萬億次量子計算機只需1秒。去年10月,谷歌開發出了一個全新的53量子比特處理器,只用了約200秒就解決了經典計算機大約需要1萬年才能完成的任務。“就在上個星期,我們剛剛完成了對50個光子的玻色取樣,相比谷歌的’量子優越性’大概可以快100萬倍。”潘建偉透露。
潘建偉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該領域有國際影響的學者。此前,潘建偉團隊成員朱曉波教授也在中科大上海研究院舉辦的“墨子沙龍”上表示,中科大團隊年內將實現60比特量子計算系統,將超越谷歌實現的53比特量子計算水平。
據環球時報,去年10月23日,谷歌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登論文,宣稱其量子計算器已經實現了“量子霸權” (quantum supremacy)。谷歌首席執行官桑德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發表文章,說谷歌一共花費了13年的時間來達成這一突破。
另據央視新聞去年9月報導,多家英媒披露,科技巨頭谷歌(Google)一份內部研究報告顯示,其研發的量子計算機成功在3分20秒時間內,完成傳統計算機需1萬年時間處理的問題,並聲稱是全球首次實現“量子霸權”。
該報告指出,谷歌研究人員架設出53量子位的量子計算機,並以“懸鈴木”為代號。“懸鈴木”量子計算機所進行的運算,是要證明一個隨機數字生成器符合“隨機”的標準。按報告所指,即使是現存最先進的傳統超級計算機“Summit”,對量子電路的一個實例取樣100萬次,亦需時1萬年處理,但“懸鈴木”僅需200秒便完成運算。
實際上,除谷歌外,國際商業機器(IBM)、英特爾等不同企業均在研發量子計算機,其中IBM於9月較早前,亦成功創造出53量子位計算機,是IBM第14部量子計算機,亦是運算能力最高的一部,併計劃由10月起,在網上提供53量子位計算機予客戶使用。
谷歌過去曾預計,在2017年底實現“量子霸權”,並一度架設出72量子位計算機,但由於太難駕馭,改為研究53量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