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OPPO盯上華為的歐洲份額
近日,雷軍在其個人微博發文稱,小米手機業務近兩年主攻歐洲市場,已經進入市場份額前三。雷軍所言非虛,此前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發布了一份歐洲市場第二季度智能手機監測報告,報告內容顯示小米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已經超越華為,以17%的市場份額成為歐洲市場的第三大手機品牌,僅次於三星和蘋果。
小米手機在歐洲的市場份額超過華為,固然離不開小米自身的奮鬥,比如近年來小米更堅定地執行雙品牌戰略,小米品牌衝擊高端市場初見成效。但客觀來看,華為在海外市場無法提供谷歌服務,以至於讓出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必然為小米取得更多歐洲市場份額,提供了重要的現實基礎。
時至今日,由於製裁的進一步升級,華為“缺芯”問題日益緊迫,消費者業務尤其海外部分難免會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此時盯上華為海外“遺產”的就不只是小米一家,其他國產廠商也在蠢蠢欲動。
華為依然在奮鬥
其實現在談華為的“海外遺產”,還是顯得過於悲觀了一些。
因為華為目前既沒有放棄消費者業務的打算,也沒有表現出放棄海外市場的意思。對歐洲市場,華為更是作出了努力進取的姿態。
儘管面臨重壓,但近日華為在IFA 2020上仍承諾將為歐洲消費者領域作出重大努力。它宣布計劃迅速擴大其零售規模,並繼續向研發投入資金,以實現市場領先地位。比如,到今年年底,華為計劃在法國、西班牙、比利時、意大利、德國和英國開設旗艦零售店,以及42家規模較小的體驗店。
同時針對無法訪問谷歌服務的問題,華為表示自家的AppGallery和Petal Search(花瓣搜索)作為“大的新事物”已經非常安全、好用。
總之,當前華為並沒有徹底失去信心,依然在努力做出嘗試,也依然致力於成為歐洲市場的領導者。
不過現在對於華為信心的分量,其他國產廠商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判斷,否則他們加碼歐洲市場的動作應該會更謹慎一些。
OPPO和小米蠢蠢欲動
日前供應鏈傳出消息,OPPO智能手機正在加單至8500萬-1億部,預計OPPO大概率在加大歐洲市場的拓展力度。供應鏈的猜測未必準確,但事出必有因。
相比華為和小米,OPPO在歐洲雖然市場份額算不上有多高,但增速更加驚人。Canalys數據顯示,小米今年二季度在歐洲市場的增速為65%。而Counterpiont 數據顯示,OPPO在歐洲市場有3倍於去年同期的增長。
在疫情肆虐的二季度,歐洲智能手機市場下滑成為常態,TOP5中只有小米和蘋果在增長,其他廠商包括華為都在下滑。頭部廠商尚且如此,中小廠商的下滑只會更加慘烈。但在這樣哀鴻遍野的市場環境中,OPPO居然實現了三倍增長,簡直堪稱奇蹟。
在這場“奇蹟”背後,隱藏著OPPO持續加碼歐洲市場的勃勃野心。
當然,有這種野心的並不只是OPPO一家,小米的野心比OPPO還要大。二季度小米在歐洲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65%,華為同比下滑17%,這使得小米以微弱的優勢超越華為,躋身於歐洲智能手機前三。接下來如果小米在歐洲高端市場中站穩跟腳,那麼就完全有機會取代華為在歐洲市場繼續向三星和蘋果發起挑戰。
無論華為如何反應,小米和OPPO持續加碼歐洲市場的決心都已經彰顯了出來,開弓沒有回頭箭,就算華為能在重重考驗下繼續保住歐洲的市場份額,小米和OPPO也只能繼續加大投入,以求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或許對華為而言,更務實的問題是,將來小米和OPPO誰在歐洲市場會對它造成更大的威脅?
小米和OPPO誰將更勝一籌?
相對開放並且消費能力很高的歐洲市場,是中國智能手機廠商海外開拓的必爭之地。因此無論是已經營日久的華為,還是高速增長的小米或者勢頭更猛的OPPO,在歐洲市場一旦打開局面,就絕不會輕易退出。
現在小米和OPPO都已經在歐洲市場打開局面,那麼未來誰的競爭力可能會更強一些?從當前的條件來看,雙方各具優勢。
首先,從市場格局來看,小米顯著領先。
數據顯示,2019年小米在歐洲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達到1853.3萬部,同比增長67.1%;OPPO同比增長1026.3%,出貨153.7萬部。從體量看,小米的出貨量是OPPO的12倍;從增長看,OPPO的增幅是小米的15倍。不過今年第二季度,OPPO的增速下滑至約300%,而小米的增速依然維持在65%,OPPO增速大幅下滑,而小米增長依然穩健。
由此可見,小米已經在歐洲市場站穩腳跟,而OPPO在歐洲的開拓依然處於初級階段,並且立足未穩。
其次,從品牌影響力來看,小米已經被廣泛接受,但OPPO定位更高端。
結合市場表現來看,小米品牌已經獲得歐洲消費者的廣泛認可。但值得憂慮的是,小米衝擊高端市場,在近兩年,確切地說,是在今年的小米10 系列上才初見成效。在此之前,小米在歐洲市場主攻的也是中低端機市場。
而歐洲市場和中國市場存在一些差異,有著更高比例的高端用戶,高端市場也就更加值得重視。也就是說,之前小米踐行的性價比路線,對小米品牌接下來在歐洲市場走高端路線可能會造成一定的阻礙,讓小米品牌衝擊高端更加艱難,甚至比在中國市場還要艱難。
而OPPO則沒有太多這方面的顧慮。OPPO首次登陸歐洲市場是2018年發布Find X的時候,憑藉Find X的雙軌潛望式結構,OPPO一開始就給歐洲消費者留下了特別的印象,之後OPPO在歐洲市場一直都是比較偏向於走高端路線。所以在品牌影響力上,後進入歐洲市場的OPPO反而可能比小米更有優勢一些。
最後,從技術發展來看,小米積累更深。
其實相比起華為、三星和蘋果這些貨真價實的全球智能手機三巨頭,其他智能手機廠商在技術方面明顯都要差上起碼一個身位。這是技術底蘊的差距,短期之內很難追平。小米和OPPO的技術實力對比,從三巨頭的視角來看像是菜雞互啄,但如果正經比起來的話,還是小米要更強一些。
比如說在芯片設計方面,從2015年松果第一次流片算起,小米芯片設計已經走過了5年的時間,雖然到現在也沒太多讓人稱道的成果,但OPPO自研芯片今年才開始有正式的大動作。兩相對比,小米的積累多少還有一些,而OPPO才剛剛起步。
總而言之,在歐洲市場中,或許OPPO在衝擊高端方面會具備一定的優勢。但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條件看,在歐洲市場中,短時間內OPPO遠不能和小米相提並論。
長期要看小米在歐洲衝擊高端市場結果如何,如果沒成,那麼OPPO遲早能趕上小米;如果成了,那麼OPPO就需要加倍努力。
寫在最後
其實這些國產智能手機廠商在海外市場展開良性競爭,遠比在國內市場使勁內捲,打價格戰乃至相互抹黑要強。尤其是對於這些廠商的長期發展,國內市場雖大,但顯然全球市場還可以提供更充足的發展空間。
另外,一旦華為海外消費者業務不得不暫時蟄伏起來,那麼華為讓出的這些市場份額,與其被三星和蘋果奪走,還不如讓小米、OPPO這些國產廠商瓜分。
但希望小米、OPPO這些智能手機廠商別再繼續走上“貿工技”的老路,畢竟哪怕是全球化的科技企業,也離不開核心科技的立身之本。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