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字貨幣漸行漸近專家:支付寶、微信將受到直接影響
央行數字貨幣的腳步漸行漸近。8月29日,建設銀行APP短暫上線數字人民幣錢包,幾小時後下線。當晚建行方面回應稱,此次測試已經結束。雖然數字貨幣只是暫露頭角,但資本市場卻有良好的反應。8月31日,A股開盤後,數字貨幣板塊走強,科藍軟件、長亮科技、飛天誠信漲超7%。
早在今年4月起,央行數字貨幣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
8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數字人民幣目前還在內部封閉試點測試階段,沒有具體推出時間表。
萬眾矚目的數字貨幣為何“猶抱琵琶半遮面”?數字貨幣走進大眾生活將會帶來什麼變化?數字貨幣的推出對支付寶們會帶來什麼影響?8月31日,時代財經與三位數字經濟、區塊鏈技術的專家進行了探討。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告訴時代財經,央行數字貨幣目前還處於測試階段,只要做到匿名性以及離線支付這兩點,數字人民幣就可以迅速鋪開。
自媒體“ CCO首席合規官”創始人、區塊鏈與數字貨幣研究者楊俊曾在第三方支付公司、銀行業、區塊鏈公司工作,他認為,央行數字貨幣的無限法償性、可控匿名性、雙離線支付等特性均優於類似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的相關服務。
“央行數字貨幣擁有更高的信用背書、更強的隱私數據管理方式、更先進的支付技術,同樣採用錢包類的應用載體,將會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支付業務造成衝擊與挑戰。”
在楊俊看來,數字貨幣落地以後,那些仰仗流量變現的金融類業務將會受到直接影響,支付寶、微信等若要保持現有規模甚至尋求持續增長,需提前佈局謀求新的吸引用戶的路徑。
“過去老百姓一個人擁有很多個銀行帳戶,各家銀行系統掌管了很多賬戶,有了數字貨幣,這些未來都會被打通,跨行轉賬也將會不存在。”在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區塊鏈專委會委員、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智能計算&系統實驗室區塊鏈負責人陳建海看來,數字貨幣的橫空出世不僅對第三方電子支付公司帶來深刻的影響,甚至會對現有的整個銀行金融體系造成重大衝擊,引發整個金融銀行體系的革新。
盤和林對此也表示認同,他對時代財經分析,“央行是數字貨幣的發行方,而商業銀行類似於這個數字貨幣的分銷商,那麼這就意味著商業銀行還需要開發出一種針對數字貨幣、電子錢包的新型託管業務,這也是對傳統商業銀行經營體系的一種衝擊。”
匿名性和離線支付是推廣關鍵
時代財經:數字貨幣在建行APP上線了幾個小時又下線,目前尚未有數字貨幣發佈時間表,為何數字貨幣“猶抱琵琶半遮面”?目前數字貨幣在測試哪些方面?
楊俊:目前數字貨幣在雄安、蘇州等地已經落地試點了。而在建行APP的測試,某種意義上是突破了地域限制,進行了擴大範圍的測試。
央行數字貨幣還不是一個得到官方發布的產品,還只是處於測試階段。5月份農行也在網上流傳出了測試頁面,這些都是商業銀行在二元模式的運營體系下,積極加入數字貨幣的測試工作。
陳建海:目前建行進行的數字貨幣測試,相當於區塊鏈技術在人民幣數字貨幣的初步應用嘗試,支撐數字貨幣應用的區塊鏈技術實際上還需要突破性能瓶頸問題,也需要銀行金融業務和應用技術標準的支持。
雖然區塊鏈技術在不斷成熟,但是目前區塊鏈底層技術在性能上能否支持基於數字貨幣的銀行金融應用的交易的高頻運轉,還需要持續不斷地優化改進完善。
盤和林:我認為數字人民幣要做到兩點,這可以迅速鋪開。一點是匿名性,另一點是離線支付。
數字貨幣要不要匿名,這是個很有爭議的話題。比特幣以其匿名性火爆,其相對於現金更便捷,但也因此成為了暗網交易的主流手段。匿名交易本身就是現金交易的特點,如果數字貨幣匿名,則大大提升了需求場景。
但是在金融系統層面下是不鼓勵匿名的——如果匿名了,“反洗錢”會不會難以開展呢,這是個需要權衡的問題。如果不匿名,數字貨幣沒有對應的使用場景優勢。我們現在已經很便捷的電子支付手段,是否還需要數字貨幣再次替代現金?
而離線支付是數字貨幣第二個吸引人的特點,但會有“雙重支付難題”。也就是在數字貨幣系統中,由於數據的可複制性,使得系統可能存在同一筆數字資產因不當操作被重複使用的情況。因為離線可以文件複製,而不用驗證,所以比特幣做不到離線。比特幣交易需要全網廣播,分佈式賬本記錄每一筆交易。數字貨幣一旦能夠解決離線交易難題,那麼使用場景大幅度擴充。
這兩點都是希望數字貨幣更具現金屬性,不然數字貨幣的應用場景會很少。
支付寶們要提前謀變,留住用戶
時代財經:數字貨幣以建行電子錢包的形式短暫露面,數字貨幣與支付寶、微信等電子支付差別何在?由於應用場景太像了,數字貨幣上線,對微信、支付寶有什麼影響?
盤和林:支付寶、微信等屬於電子支付,是一種支付方式,它的根本依然是依托銀行賬戶體系。而央行數字貨幣的電子錢包則是不需要依托任何銀行賬戶體係而存在的,它本身就是一種新型的賬戶。
數字貨幣的上線的確會對支付寶和微信帶來一些影響,從使用場景上面來看,其會與支付寶和微信形成一定的競爭關係,而且央行數字貨幣是不需要手續費的,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支付寶和微信的盈利水平。數字貨幣比支付寶和微信的應用場景更豐富,比如當沒有網絡覆蓋的時候,借助手機依然可以實現數字貨幣在電子錢包間的交換。
楊俊:央行以數字方式發行、具有法定支付能力的新型貨幣,定位於替代流通中的現金,毫無疑問將對支付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央行數字貨幣的無限法償性、可控匿名性、雙離線支付等特性均優於類似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的相關服務。央行數字貨幣擁有更高的信用背書、更強的隱私數據管理方式、更先進的支付技術,同樣採用錢包類的應用載體,拋開現有部分支付機構已聚集的流量優勢外,數字貨幣將會給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支付業務帶來衝擊和挑戰。
但像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兩大巨頭,不論是電商還是社交作為流量入口都實現了業務賬戶與類金融賬戶的互通,走向了“得場景者得天下”的戰場。兩大巨頭以支付類業務作為基礎與核心,形成用戶流量池向其他業務拓展、延伸,通過以“支付錢包”為載體,聚合豐富的應用場景來增強用戶粘性,在流量與商業協同發展中實現規模效應。
以支付寶為例,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支付賬戶的基礎上,可開展如支付類業務,包括網絡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發行與管理等不同應用場景的支付方式;金融類業務如包括基金、保險、黃金等理財產品與智能投顧服務以及借貸服務等;徵信與風控類業務,利用大數據與金融科技能力,開展第三方徵信與風控服務業務,典型產品是芝麻信用。
雖有消息披露支付寶參與央行數字貨幣的開發、運營,但在官方明確落地與推廣機制前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可以肯定的是央行數字貨幣的落地將會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用戶進行分流。對於流量變現的金融類業務將會受到直接影響,若要保持現有規模甚至尋求持續增長需提前佈局,謀求新的吸引用戶的路徑。
陳建海:基於數字貨幣的電子支付有區塊鏈技術安全保障,而傳統的電子支付系統如微信支付、支付寶等,都是在一種中心化環境下運行。中心化存在“系統不可靠”、“數據可篡改”、“數據不可信”等致命弱點,無法真正保障支付的可靠安全,以及使用者的權益。
老百姓為什麼會用微信、支付寶,是因為相信它們能保障交易的安全性,所以才願意把錢轉到微信或支付保的賬號裡。對於老百性的支付應用體驗來說,數字貨幣的電子錢包與微信支付寶的支付差別不大,但微信支付寶是有區塊鏈技術的安全保障。如果老百姓真正理解技術的話,將來必然會選擇數字貨幣支付。
短期內,因為習慣了,老百姓可能還是會使用微信和支付寶,但隨著數字貨幣的推行和觀念上對人民幣數字貨幣的逐步接受,微信支付寶使用會逐步減少,以後存錢、轉賬等都直接使用數字人民幣了。類似微信和支付寶,基於國家主權的數字貨幣支付的手機APP會被廣泛使用,“跨行轉賬支付”之類的也會很便捷。
傳統銀行模式醞釀改變
時代財經:數字貨幣的落地對人們生活各個方面有何影響?
盤和林:因為以支付寶和微信為代表的電子支付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為數字貨幣的上線做好了足夠的鋪墊,所以即便數字貨幣真的全面應用,普通消費者並不會有很強的不適感,對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最多只會體現在支付時不再需要打開網絡連接和必要的APP而已。
數字貨幣的全面實行必然是要有普及的電子系統作為依托,否則有限制的流通只能稱作試點。
楊俊:之前,數字貨幣在美團、滴滴、B站等進行了場景應用的測試。未來我們將看到這樣的畫面:刷卡、掃碼、NFC等各類支付方式均可被央行數字貨幣整合;POS機、花式掃碼牌可能會逐漸被央行數字貨幣替代;無網絡之下也能完成支付。
央行數字貨幣實現“雙離線支付”。雙離線支付的核心是介質和受理終端都離線的情況下完成一筆業務,最為典型的應用是核實身份和支付業務。簡言之,雙離線支付是收支雙方都網絡離線的狀態下也能完成支付,類似現鈔不依賴網絡的支付方式。
業內曾經流傳一個假設,第三方支付機構作為央行數字貨幣運營參與方,甚至央行數字貨幣能夠搭載在現有的“支付錢包”上並允許繼續提供各類金融類產品服務,那將不會有太多影響。
從央行數字貨幣快速落地的角度看,兩大支付巨頭的用戶若能直接成為種子用戶,那基本上實現了普及的作用。央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推廣央行數字貨幣也將是一種可能,但合作的業務範圍與模式需要再議,按照慣例也並不是所有第三方支付機構都能夠成為合作者。
此外,與現鈔相比,央行數字貨幣可追踪資金流向,可提升央行貨幣調控的效率,有效解決金融機構自身的順週期特性導致央行的逆週期調節無法效果最優的問題。央行通過對資金流向的分析,可對不同的資金需求方設置不同的流動性價格,從而實現對商業銀行信貸結構的調控。與此同時,央行數字貨幣的可追踪性,也會成為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的監管利器,推動合規科技的發展。
陳建海:在老百姓眼裡,人民幣儲蓄在銀行的觀念會逐步淡化。數字貨幣對整個銀行金融的體系的影響會很大,銀行業各種業務都將基於數字貨幣面臨轉型。
過去老百姓一個人會擁有多個銀行帳戶,各家銀行系統管理著很多老百姓賬戶。隨著數字貨幣的統一化、標準化,銀行間資產會基於區塊鏈技術打通,銀行金融的互聯網應用變得安全、可靠和更加快捷。
未來若大家都使用國家主權下的一款新的APP進行支付,央行就可以委託商業銀行去管理電子賬戶,但未來銀行體系怎麼處理、央行和各商業銀行之間的傳統的模式怎麼變化,目前還存在多種不同的觀點,標準的推出估計還需要些時間。
雙層體系保證銀行系統運行穩定
時代財經:數字貨幣將從底層技術架構上帶來銀行IT技術創新和更新改造,對銀行系統衝擊大嗎?
盤和林:我認為數字貨幣對於銀行系統來說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首先,從底層技術上面來看,數字貨幣將改變商業銀行日常經營成本的來源。數字貨幣商業銀行庫的設計將推動商業銀行IT技術的升級,徵信能力、安全能力、保密性、及時性等都必須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其次,我國的央行數字貨幣採取的是雙層運行體系,也就是說央行是數字貨幣的發行方,而商業銀行類似於是這個數字貨幣的分銷商,那麼這就意味著商業銀行還需要開發出一種針對數字貨幣、電子錢包的新型託管業務,這也是對傳統商業銀行經營體系的一種衝擊。
而且,電子錢包和商業銀行的銀行賬戶不同,銀行賬戶可以收取管理年費,但是電子錢包被要求是免費的,這也將很大程度上迫使商業銀行進行業務轉型。
楊俊:數字貨幣運行背後是“一幣兩庫三中心”的系統架構。“一幣”是指央行數字貨幣,“兩庫”是指央行發行庫和商業銀行庫,其中,央行發行庫指央行在央行數字私有云上存放央行數字貨幣發行基金的數據庫,商業銀行庫是指商業銀行存放央行數字貨幣的數據庫金庫,可以在本地也可以在央行數字貨幣的雲上。“三中心”則是認證中心、登記中心、大數據分析中心,作為功能性支撐。
數字貨幣不會衝擊銀行系統,因為央行數字貨幣DC/EP採用雙層運營體系,依托傳統的“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二元模式,即按照現行紙幣發行流通模式,由央行將CBDC(中國商業數據中心)發行至商業銀行庫,商業銀行受央行委託向公眾提供存取等服務,並與央行一起維護髮行、流通體系的正常運行。簡言之是央行作為第一層、商業銀行作為第二層的貨幣投放體系。
雙層運營體係有助於分散風險,規避單層運營體系下央行面對技術風險、操作風險、信用風險等問題。它與現在的銀行的二元體係是一致的,只是在這樣二元體系下,採用新一個技術,這個技術類似於加密貨幣,而區塊鏈只是其中的小技術。
陳建海:銀行本身底層技術,與原來相同。銀行是中心化系統,原有的業務系統數據存儲本質上還是大型數據庫在支持。數字貨幣出現之後,區塊鏈技術在其底層支撐方面,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原有的業務系統會逐步轉向區塊鏈上的應用,比如信用證業務、福費廷等。
傳統業務系統與區塊鏈的融合,自然是銀行的技術創新,會引發銀行業運作模式的革新和新生態打造,這應該算是對銀行系統的一種“良性衝擊”。不論怎樣,區塊鏈必將解決銀行中心化系統的痛點,彌補銀行系統過去的弊端,有力支撐銀行業數字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