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pilot的誕生和它背後300人的自動駕駛天團?
Autopilot 能有今天,鋼鐵俠的團隊到底“消耗”了多少工程師?揭曉謎底之前,先說一件有趣的事情,前不久在弗雷蒙特工廠裡,馬斯克就說過關於Autopilot 的會要經常開,而當時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會議室裡已經聚集了十幾個人。
其實,在去年的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曾提到,自己每週都要跟Autopilot 團隊開一次會。
近期在馬斯克的採訪中,他也指出,整個Autopilot 團隊有大約300 名工程師,“其中軟件端不到200 人,芯片設計部門則有100 多人。”
如此巨大的團隊,肯定需要多名主管分別監督不同的項目,而每週都要和主管們對接項目進度並提供指導意見,鋼鐵俠也是真強悍。
當然,“斯巴達300 勇士”的叫法過於籠統,整個團隊的深度與廣度可不是一個數字能說清的。
從能力上來講,馬斯克把軍功章都給了兄弟們,他表示“ 我這200名工程師都是個頂個的精英,到哪都是被人爭搶的,在公司裡誰也不能當他們的老闆”。馬斯克嘴裡能說出這些話,說明這些大牛們確實是“人上人”。
當然,這些話也從側面印證了Autopilot 項目的超高難度。
為了讓你的Model 3 有“人馬合一”的完美體驗,特斯拉居然要投入300 人日以繼夜搞開發。未來,馬斯克還要推動Autopilot 向全自動駕駛“涅槃”,而量變到質變恐怕需要付出的努力就更多了(要不然鋼鐵俠也不用次次跳票了)。
這麼說吧,讓電腦驅動車輛很簡單,但讓電腦驅動車輛與人類駕駛員共享道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畢竟這世界上可是有無數路況、不同的交規、指示牌和文化,就像在玩變態版的俄羅斯方塊。
馬斯克也說過,“自動駕駛不是個基礎性的AI 問題,你就是有100 TOPS 的算力也不一定能搞定。”換到計算機的世界,就意味著你要在1 秒鐘內接住三維世界各個角度打過來的“子彈”。
計算機如何利用手上的算力保護車輛在道路上順利前行呢?
這個問題放在MIT 就能變一門超級選修課,但放在馬斯克這,就是一道300 名頂尖工程師都要解很多年的難題。
大力稱讚了這300 勇士後,鋼鐵俠又透了個底,即前面談到的依然無法概括整個Autopilot 項目的全貌。
“光是打標籤這項工作,我們都投入了500 多名熟練工呢”馬斯克補充道。“這可不是什麼簡單活,需要大量的訓練和技巧,特別是4D 標籤。”
好嘛,特斯拉的人力資源真是夠忙的,300 勇士之後還有500 武僧。
不過,馬斯克還不滿意。
“我們準備將打標籤的團隊擴充到1000 人,而且人人都是行內高手。”鋼鐵俠說道。
1300人的團隊,馬斯克又扮演了什麼角色嗎?
只需要指手畫腳Autopilot 就能有現在的地位嗎?當然不是,他不是一個假裝工程師的演員,也不是直接要求下屬去創造一些很棒的東西,他靠的是那些定期直接匯報工作的主管。
下面,我們來拉個單子:
硬件工程師中,直接跟馬斯克對接的是:
負責電池與動力系統的Drew Baglino
負責車輛架構工程的Lars Moravy
負責芯片/計算機和低壓系統的Pete Bannon
軟件工程師中,直接跟馬斯克對接的是:
負責車輛軟件的David Lau
負責操作系統與App 的Nagesh Saldi
負責整個Autopilot 團隊的Nagesh Saldi
負責AI 的Andrej Karpathy
負責軟件集成與驗證的CJ Moore
負責Autopilot 基礎代碼的Milan Kovac
那麼,馬斯克只是聽聽匯報了解下情況嗎?他們整個項目的參與程度又如何呢?他能跟這些技術大牛暢談如此高深的問題嗎?
這些問題大家完全不用擔心,但凡是能走到這個位置的人,都不是酒囊飯袋,就連神奇小子George Hotz 都給過馬斯克很高的評價。此外,想想SpaceX,恐怕你也不會懷疑鋼鐵俠的專業度。
除了將大批人才籠絡過來,你還得會管理人才,讓擁有不同才華的人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這樣才能在工作中形成合力。
前面我們也說過,馬斯克的300 勇士可都是個頂個的拔尖人才,絕對的恃才傲物,想讓他們收起自己的驕傲在某些方面做出妥協可並不容易。畢竟籃球隊就5 個人上場還能在更衣室打起來呢,更別說特斯拉這1000 人的團隊了。
對於Autopilot 團隊協作的難度,馬斯克也深有感觸,他表示:“我們可是經歷了不少磨合。”此外,馬斯克在採訪中稱,自己每天晚上只睡6 個小時左右,平均一周工作85 -100 個小時,而且80% 的時間都花費需要高度專注狀態的工程和設計裡面。
總之,正是有了前期的磨合以及高效的時間管理才造就了 Autopilot和這位立志火星移民的“超人”馬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