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李男:毫米波將在2022年規模商用
在日前舉行的“GSMA毫米波技術深入解讀研討會”上,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男錶示,在頻譜、標準和產業的支持下,毫米波已經取得積極的商業化進展,預計將在2022年具備規模商用能力。
李男介紹,5G相對4G,速率和容量都有10倍以上的提升。為了滿足5G需求,擴展工作帶寬是最簡單高效的方法,但6GHz以下的頻譜已經非常緊張,很難找到適合5G大帶寬的工作頻譜。毫米波應運而生,其因在更高的頻段有更大的帶寬,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在2019年世界無線電大會上,毫米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一共確定17.25GHz的毫米波劃分,其中包括24.25-27.5GHz和37-43.5GHz的全球划分,以及45.5-47GHz、47.2-48.2GHz和66-71GHz的區域劃分,這些頻譜劃分極大地鼓舞了產業界對毫米波的信心。
毫米波標準逐漸完善
R15版本中,3GPP將毫米波納入工作範疇,包括制定6GHz以下的低頻段標準以及針對6GHz以上包含毫米波工作頻段的標準化;R16標準中,引入了很多支持毫米波的5G NR增強特性,3GPP重點關注提升毫米波系統的工作效率,降低毫米波通信的時延;R17階段,將引入更多支持毫米波的5G NR增強特性,工作頻率拓展到52.6-71GHz,可以涵蓋所有毫米波的工作頻段。
3GPP針對28GHz和39GHz在不同場景下的測試結果顯示,毫米波的穿透損耗明顯高於2.6GHz和3.5GHz,特別是39GHz,穿透損耗是2.6GHz的2倍之多。隨著穿透阻擋的增加,損耗差距也越來越大,在混凝土牆面的測試下,毫米波穿透損耗比2.6GHz和3.52.6GHz高出2倍以上。穿透損耗直接影響室外對室內覆蓋的效果,導致毫米波工作場景受限,這也是業界下一步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李男介紹,除物理層和系統機制設計之外,3GPP在射頻標準方面也對毫米波進行了非常廣泛的支持。包括在R15階段針對運營商關心的典型毫米波頻段進行單頻段標準化,在R16和R17階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支持毫米波頻段內的載波聚合,以及FR1和FR2跨頻段載波聚合和雙鏈接,基本上可以滿足目前可以預見的運營商對毫米波部署的基本需求。後續還將考慮毫米波頻段之間的跨頻段載波聚合,進一步將毫米波的工作場景和頻段組合豐富起來。
毫米波產業基本成熟
李男指出,因為毫米波工作頻段非常高,傳播損耗和穿透損耗也非常高,大規模天線是必選技術。
李男同時指出,由於半導體本身原因,毫米波頻段器件單路很難支撐較大的功率。同時,毫米波也會通過波束掃描的方式實現用戶接入,為了保證波束配置的靈活性和波束的分辨率,需要一定數目的具有調控能力的通道。
業界針對毫米波特性提出適合毫米波的數模混合方案。通過在模擬端加入調幅和調相器件,可以實現模擬預算數字疊加混合复型,經過測試幾乎可以達到與純數字复型相當的性能。這樣可以使得毫米波的網絡設備成本和復雜度大幅度下降,對未來毫米波產業化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與6GHz低頻相比,毫米波頻率上升到24GHz以上,終端射頻器件包括天線尺寸都會大幅下降,這樣就有機會將射頻前端包括濾波器等,與天線集成封裝到一個模組裡面。封裝天線的AIP技術也成為毫米波終端技術的主流。
在產業化方面,目前網絡設備已經面向室外和室內覆蓋推出了不同站行;終端方面,已經有廠商推出毫米波商用智能手機,還有一些廠家已經支持毫米波CPE;芯片方面,高通已經支持毫米波商用芯片,三星和華為已經支持毫米波工程樣機。由此可以看出,毫米波產業已經基本成熟,為商業化發展和麵向用戶的推廣做出階段性貢獻。
在頻譜、標準和產業的支持下,毫米波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比較可喜的商業化進展。截至今年8月份,已經有22家運營商部署了毫米波5G系統,走在前列的包括美國、日本和韓國。
李男錶示,毫米波將在2022年具備規模商用能力,中國移動希望屆時可以以SA為基礎部署毫米波網絡。另外,針對毫米波的覆蓋瓶頸以及信號遮擋等問題,需要與產業界聯合進行技術攻關,以便盡快推出成熟的毫米波商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