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了,為什麼我買了台八年前的相機?
如今市面上在售的相機動輒幾千貴的上萬,再加上其它跟攝影有關的東西價格向來都是上不封底下不保底,一顆鏡頭賣到十萬多都不算離譜。也難怪有人會說“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 ”,這裡的光不僅僅是指字面意思上的光線,還代表著把錢花光,這句話可以說是把攝影形容的很貼切了。
即使現在手機的拍照功能是越做越強,但不可否認的是,用手機玩攝影難免會讓人覺得差了那麼點意思,用相機拍照別的不說,攝影儀式感總是有的~
那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攝影變得不那麼燒錢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
像托尼一樣收一台老相機來玩攝影!
正如差友所見,前面這台 “ FUJIFILM X-Pro1 ” 就是托尼從某二手平台上花了一千多收過來的相機,它最初發售於2012 年,首發價格在一萬左右。
說起來這還是老牌膠片廠商富士推出的首款可換鏡頭數碼相機,X-Pro1 算是它新業務的試水之作,也可以說是下面這些富士X 系列相機的開端。
如今時隔八年之後再來看看這台高齡相機,托尼想說它的外觀還是那麼的別樹一幟。
倒不是說它設計得有多好看,但也絕對不算庸俗,跟其它設計大同小異的相機放一起相信你一定會注意到它,“ 文藝復古 ” 是很多人對它的第一印象。
這是因為X-Pro1 雖然是一台數碼相機,外觀卻還是按照膠片相機那樣旁軸造型來設計的,如果有差友不知道什麼是旁軸,下面兩台相機都是:
怎麼樣,看著是不是逼格滿滿呢?
旁軸相機普遍有個很明顯的特徵是在相機上會有一個獨立的光學取景器存在,即使遮住了鏡頭,我們也可以從取景器裡看到相機前面的景象。
現在的主流微單普遍採用了電子取景器,相機通過鏡頭來取景,只要鏡頭被遮住,就啥也看不到了。
而 X-Pro1 不僅模仿了旁軸相機的外觀,它還在取景器上搞了個叫“ 混合取景器” 的玩意,使得這台相機可以在光學取景器和電子取景器之間自由切換。
在光學取景模式下,它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寬闊的視野,即使是不在鏡頭拍攝範圍內的環境我們也能看到,方便隨時調整構圖,特別適合用作街拍。
框線內才是鏡頭拍攝範圍 ▼
在電子取景模式下,我們從取景器裡看到的就是相機最終拍出來的樣子,對焦是否準確、曝光是否正常一目了然,對小白來說幾乎沒有上手門檻。
這樣一來,X-Pro1 既具備了旁軸膠片相機的情懷,也沒有捨棄數碼相機的易用性,可謂是一舉兩得~
那麼2020 年了,這台八年前的老相機拍起照來到底怎樣呢?
首先它那 1600 萬像素的傳感器放在現在肯定是擺不上檯面的,現在的相機像素普遍在2400 萬甚至4800 萬及以上,X-Pro1 的像素只能說是湊合。
其次呢,正因為它是一台老相機,所以在自動對焦方面也肯定會被現在的相機所碾壓,其它諸如觸控屏、WiFi 傳圖片到手機等功能也自然是沒有的。
雖然這台相機在性能和參數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很多落後,但托尼想說的是如果我們拿它來作為平時記錄日常生活的工具絕對綽綽有餘。
JPEG 格式的照片平均4 MB/張;Raw 格式( 未經加工)的照片平均30 MB/張,X-Pro1 拍出的照片畫質能夠勝任絕大部分的拍攝場景和內容。
比如下面這張圖,在沒有任何調整前,火車站牌和乘客都是死黑一片:
經過拉高陰影部分曝光後,站牌和乘客的細節信息就被還原出來了:
這樣寬容度的照片對非專業人士來說絕對夠用。
夜間拍照也是如此,在看慣了用手機超級夜景拍出的夜景過後, X-Pro1 的畫面純淨度有些出乎托尼的意料,相機的 “ 底大一級壓死人” 還真不是蓋的。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膠片巨頭的富士還在 X-Pro1 中加入了幾種它特有的膠片模擬模式,這個模式可以讓數碼化照片上盡可能地模擬出膠片的色彩。
就拿下面這幾張照片來說,全部都是相機直出,照片的色彩確實有那麼一點點膠片味兒了:
相機膠片模擬裡甚至還有黑白濾鏡,托尼請火鍋當模特拍了一張,效果怎樣差友們自己體會吧:
要說很多新手玩攝影都有個誤區,那就是我用越高端的相機就能拍出更好看的照片,但事實上一張照片拍的好不好,從來都與相機的性能參數無關。
在手機都能出大片的現在,很多時候 “ 沒錢買好的攝影器材就出不了好片” 的想法只是我們拍不出好照片的藉口罷了……
再說了,現在很多老相機雖然價格已經降到了冰點,但在當時絕對能稱得上是旗艦,那時候的人還不是拿著它們來幹活吃飯的?
托尼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距離拿到這台相機過去了一禮拜,幾乎每天都會把它掛在脖子上,遇到好天氣甚至還會產生一種把它拿出去拍照的衝動。
而之前花的那台傻大粗單反卻從來沒有提起過我任何拍照的興趣,即使它的性能再怎麼強大也沒有用,大部分時間是在吃灰。
所以如果最近有差友正在考慮玩攝影,不妨考慮下收台便宜的相機來試水吧,不一定要像托尼一樣選擇 X-Pro1,其它品牌的老相機也都很有特點。
就等差友們自己探索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