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流感疫苗只頂一年原來是因為這個原因
對於疫苗,大家一般都認為,它可以為我們提供很持久的保護,但凡事總有例外,比如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的接種通常為每年一次,部分原因是感染人類的流感病毒可以和感染鳥類或豬的流感病毒發生基因交換,但這並不是全部的原因。
在上週的《科學》雜誌上,埃默里大學疫苗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他們發現,接種流感疫苗後,負責產生大多數血清IgG抗體的細胞——骨髓漿細胞(BMPC )的數量增加,但在一年後又恢復到疫苗接種前水平。這種下降是由疫苗誘導的流感特異性BMPC的減少導致的,因此,流感疫苗的保護只有一年的效力。
研究人員設計了一項針對健康成年人的臨床研究,2009-2018年間,他們招募了53名年齡在20-45歲之間的接受滅活流感疫苗接種的志願者,在疫苗接種當天(未接種疫苗時)和接種後第7、14、28、90天及1年時採集血液樣本,還要在接種當天和接種後第28天以及1年時採集骨髓樣本。
研究人員對接種疫苗當天採集到的骨髓樣本中的漿細胞進行了定量分析,檢測結果顯示,能夠分泌流感特異性IgG的BMPC佔總BMPC的平均百分比為0.8%。在整個志願者隊列中,產生流感特異性IgG的BMPC百分比與血液中流感特異性IgG抗體滴度顯著相關。
產生流感特異性IgG的BMPC百分比與血液中流感特異性IgG抗體滴度成正相關
對血液中流感特異性記憶B細胞(MBC)的測定結果顯示,流感特異性MBC佔血液中可產生IgG的MBC的0.93%,流感特異性MBC的百分比也和血液中的抗體滴度相關。
接下來,研究人員檢查了疫苗接種後,志願者們是否產生了新的流感特異性BMPC。對接苗接種後第28天採集的骨髓樣本進行分析,發現流感特異性BMPC的百分比增加到了1.9%,是接種前的2倍多。
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是血凝素蛋白(HA),也就是HxNx型流感病毒中的“H”,從2010-2011年階段到2016-2017年階段,志願者接種的流感疫苗中包含了與2009年大流行的H1N1毒株(A/California/7/2009)相似或相同的HA,對此HA能產生特異性IgG的BMPC的百分比從0.11%增加到了0.36%。
疫苗接種當天和接種後第28天時流感特異性IgG BMPC和H1特異性IgG BMPC的產生情況
過去的研究表明,疫苗接種後大約一周,血液中會出現流感特異性抗體分泌細胞(ASC),而通過骨髓抽吸的方式採集骨髓樣本不可避免會含有一定量的外周血污染,因此,需要排除血液中流感特異性ASC對結果可能造成的影響。
經過測定,在疫苗接種前,血液中產生流感特異性IgG的ASC處於極低甚至無法檢測到的水平,直到第7天達到峰值,第14天急劇下降,第28天時再次恢復到極低甚至無法檢測到的水平,因此在疫苗接種當天和第28時採集骨髓樣本測定的流感特異性BMPC的水平不會受到ASC的干擾。
當過了一年後,流感特異性BMPC的百分比和28天時相比顯著下降,降至接種當天時的水平,血清抗體水平的分析也顯示了相似的趨勢。
接種當天、接種後第28天和一年時,流感特異性BMPC水平的變化
通過對疫苗接種後,志願者產生的特異性抗體的譜系進行最終分析,研究人員確定了,流感特異性BMPC在第28天和一年之間的減少是由於疫苗接種後新生BMPC的減少導致的。在接種當天檢測到的流感特異性BMPC可能來自於先前的流感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種。
雖然BMPC和抗體水平下降並非流感疫苗獨有,乙肝疫苗等其他疫苗也有這種現象,但是下降的水平相對要慢很多,由此,研究人員認為目前的流感疫苗還有很大的可改進空間。
他們指出,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人類能夠對流感HA和NA蛋白產生保護性抗體應答,而很多HA和NA蛋白在各種病毒株中廣泛保守,這意味著針對這些保守區域研發通用型流感疫苗是有希望的,如果能夠產生持續至少幾年的保護性抗體應答,大家就不需要每年接種一次流感疫苗了。
另外研究人員還表示,標準的滅活流感疫苗不含佐劑,但佐劑有可能能夠增加抗體分泌細胞的長期骨髓歸巢,還可以促進生髮中心的形成,有助於產生長壽命的漿細胞。這些都是未來流感疫苗可以改進的空間,希望有一天,流感疫苗可以向其他疫苗一樣,為大家提供長久的保護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