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公司價格戰未了整合機會隱現
8月24日至28日,順豐、圓通、申通三家快遞頭部公司相繼披露了2020年年中報,中報數據顯示,快遞業價格戰仍在延續,且有持續的勢頭。這場被業內人評價為“異常慘烈”的價格戰從2019年下半年持續至今,在疫情得到控制、全國網重啟之後,愈演愈烈,一些專家給出了價格戰還將持續10個月以上的判斷。
價格戰在國家郵政局披露的行業年中數據中已然得到呈現,一端是快速增長的快遞總量,在今年5月快遞業務量增速甚至超過40%,近年罕見,4、6月的增速也超過30%;另一方面收入增速是業務量增速的二分之一。從3月起,量收增速差距逐步拉大,從3月的10.7個百分點擴大至5月的16.2個百分點。
反映至各公司的半年報中,即公司業務量均出現了大幅度上漲,但單票收入、毛利潤率卻難挽下降的趨勢。
價格戰並未改變市場的競爭格局,通達系的業務量增速反而在價格中更為趨近,但2020年不同的是,順豐的下沉和極兔等新興快遞公司的入場從上下兩端攪動著市場。
改變可能即將到來。
綜合多位採訪對象的判斷,這場價格戰有望在近一年時間中迎來變化,並有可能以頭部公司巨大變動的形式發生。
單票收入下降2-3成
8月28日,申通、圓通兩家頭部快遞公司同日披露了2020年中報,兩家公司快遞業務的毛利率均出現了同比下降,圓通上半年快遞業務毛利率同比下降2.33%,申通的毛利率則同比下降了11.69%,這延續了2019年快遞企業毛利率群斬的趨勢。
毛利率下降的核心原因是兩家公司在業務量大幅度增長的同時,在單票收入上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圓通上半年單票收入同比下降26%,申通4-6月單月均單票收入下降的幅度也在20%-30%區間。
加盟制快遞公司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實際顯示的並非全網運營情況,更多是總部與加盟網絡之間的利益分配的呈現。半年報披露數據顯示,大幅度下降的單票收入是總部向加盟網讓利的結果。
以申通為例,申通的單票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支撐:信息服務、有償派送、中轉,這三部分在近年上半年均出現下降,其中信息服務費用下降超6成,按照中報的解釋,下降的原因均為公司加大的政策扶持,包括推行航海政策、中轉優惠政策等。
頭部快遞公司的單票收入並不直接代表快遞的最終價格,但其壓低總部單票營收的舉措最終也反映至終端的快遞市場。
按照國家郵政局披露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快遞業務平均單價為12.2元,2020年同期則為11.3元,快遞業務量、收增速差為9.5個百分點,量的增速是收入增速的近2倍。
兩條“鯰魚”
快遞業的價格戰目的在於爭取更多的市場佔有率,年中報內,多家快遞公司提及了這一目標。
但從結果而言,持續的價格戰並沒有大幅度的改變市場競爭的狀況,反而各家業務量的增速逐漸趨近,難以形成2015-2017年的差異增速的狀態,競爭陷入膠著。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這種增速的趨同與此前市場整體進入存量有關,作為快遞增長的主動力,電商業務量的增速此前也逐步放緩,但是近年又出現了一些變化。
在2020年,隨著疫情的影響和新的電商平台、線上銷售方式的發力,整個電商市場又出現了一輪高速增長。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51501億元,同比增長7.3%,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則同比增長了14.3%,而社會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4%。
作為電商市場反應的鏡像呈現,快遞市場在2020年也呈現了較大的變動:極兔等新興快遞企業的出現和順豐的電商特惠件發力。
極兔快遞在今年3月開始在全國組網,主要服務於拼多多、直播電商、蘇寧等平台,增長迅速,此前有媒體披露其訂單量已經達到日均500萬單——經濟觀察報向極兔求證這一信息,極兔方面表示不予置評。業內人士預測,其今年高峰訂單量有望突破千萬單。
順豐的特惠件從2019年5月起步,至今年一季度,按照其一季度的電話會數據,已經達到日均500-600萬票。受到特惠件的提振,其整個經濟業務板塊營收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同比超過70%的增長。
特惠件業務在價格上與傳統的商務件有較大區別,順豐在一季度和半年兩次業績說明會、電話會中披露的信息,特惠件價格區間可以達到5-8元,平均里程在1100公里以內,全程時長48-50小時。
與去年的一個明顯區別在於,去年電商特惠件主要通過填倉的方式運輸,其成本要高於最終提供給市場終端的價格,具有一定的臨時性特徵。但從去年年底,順豐開始通過“快慢分離”等措施不斷壓低特惠件的成本,去年年底起成本已經壓縮至10元內,按照順豐的目標,今年還要再壓縮50%。如果這一目標達成,特惠件業務將會逐步實現盈利,從而變成一個得以長期持續的業務板塊。
新興的快遞公司蠶食了電商件的增量空間,頭部企業下沉業務的不斷深耕,兩者齊進,傳統的電商快遞市場會出現巨大變化嗎?
價格戰未了
激烈的競爭疊加疫情的影響,已經影響了今年上半年個別快遞公司的業績,以申通為例,2020年上半年在業務量增加16.48%的同時,營業收入已經出現6.21%的下降,同時其淨利潤下降超過9成。
這是否意味著快遞業的價格戰已經走到了頭?綜合多位業內人士的觀點,答案是否定的。
其中一個跡像是,按照目前披露的半年報信息,各家的“彈藥”依然充足,除申通外,圓通、順豐的經營活動產生的淨現金流依然保持增長的態勢,順豐的該項數據在今年上半年還出現了一倍的增長。
“外部資本也是一個重要的變量,即使個別快遞企業難以支撐,外部的資本也有可能隨時提供補充”,一位快遞業從業者對經濟觀察報分析。
價格戰曾經在相當長時間中塑造了整個行業的面貌,不斷降低的價格成為了一個約束條件,和快速增加的業務量一道,倒逼各家快遞公司不斷優化路由、投入自動化設備、進行倉儲分撥中心建設,從而壓低單票快遞的運營成本,產生了積極的外部效應。
但在持續走低的價格走勢下,其負面效應也已經開始顯現,快遞業務的毛利潤率不斷攤薄,一些公司的盈虧平衡點已逐步探清,市場有望迎來出清、改變。
貫鑠企業CEO、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此前曾向經濟觀察報預計,這一場價格戰還將持續十個月到一年的時間,在這之後行業可能會觸達一個臨界點,一些上市公司也會相應出現調整。“持續的價格戰將會帶來更大的產業資本洗牌、整合機會,但一些加盟製網點可能會出現動盪”,趙小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