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入冬,小米回春
小米和華為,正冰火兩重天。先看小米,最新財報發布後,小米股價一路大漲,昨日漲幅超過12%;8 月28 日小米股價繼續大幅上漲,並且在上午11 點左右漲幅超越10%,市值突破5600 億港元——至此,小米的股價和市值都已經站在歷史高位。
於是,小米趁熱打鐵,在8 月28 日正式發布可量產的第三代屏下攝像頭技術。
再看華為,這家備受關注的通信巨頭正處在美國極限施壓的陰霾中。尤其是在8月17日,美國政府針對華為發布了最嚴禁令,該禁令被認為是切斷了華為購買芯片的渠道,其手機業務岌岌可危。
由此,小米和華為,共同站在了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的巨變之關口。
小米手機衝擊高端,初見成效
先來看看小米最新的業務表現。
根據小米最新發布的財報,它在2020 年Q2(截至6 月30 日)的營收為535.38 億元,環比增長了7.7%,同比增長了3.1%;在調整之後的淨利潤為33.73 億元,環比增加46.6%,同比下滑了7.2%。
無論是總營收還是淨利潤,小米在Q2 的表現都超越了市場預期。
從小米的各個業務板塊來看,智能手機業務營收為316.28 億元,佔總營收的59.1%;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152.53 億元,佔比為28.5%;互聯網服務59.08 億元,佔比11%。從整體來看,整個小米業務的營收結構趨向合理,對智能手機業務的依賴減輕。
單單從智能手機的情況來看,小米的表現也讓人刮目相看。
財報顯示,受到疫情影響,小米智能手機業務在第二季度的營收為316.28 億元,同比下降了1.2%,智能手機的具體銷量為2830 萬部。此處,小米方面引用了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 的統計數據,稱其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全球第四,市場佔有率為10.1%。
不過,小米智能手機業務在本次財報中呈現了一個亮點,也就是其智能手機平均售價(ASP)持續提升,同比上漲了11.8%,環比上漲了7.5%,達到了1116.3 元。
這是小米手機的平均售價在上市之後達到的最高水平。
這個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績,離不開小米在手機業務走向高端化方面的努力並由此取得的進展。小米方面表示,在第二季度,其在全球高端手機市場獲得好成績。
比如說,在京東 618期間,Redmi K30 Pro和小米10系列在京東平台上獲得5G手機銷量前兩名;而在海外市場,小米定價在300歐元及以上的高端手機出貨量在第二季度同比增加了99.2%,幾乎翻了一番。
當然,除了高端化,小米在推動5G 手機走向大眾群體和入門級的性價比提升方面也著力不少,比如說Redmi 品牌推出了低至1500 元的5G 手機和低至499 元起的入門機,都有利於小米手機銷量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 年4 月,小米還發布了”小米隱私” 品牌,其隱私保護功能已經在MIUI 12 操作系統中推送,其隱私保護和公開透明功能為小米手機贏得了不錯的口碑。
在歐洲智能手機市場,小米超越華為
小米手機業務之所以在Q2 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高端化表現,與歐洲市場關係密切。
從小米官方的數據來看,Q2 小米在境外營收為240 億元,同比增長了10%,這其中的大頭自然是智能手機業務——根據Canalys 數據,Q2 小米手機出貨量在全球共50個國家和地區排名前五,25 個國家和地區排名前三。
這其中,小米手機在歐洲市場的表現,堪稱一大驚喜。
財報顯示,根據Canalys 數據,2020 年第二季度,小米在歐洲市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64.9%,市場佔有率達到16.8%,首次成為歐洲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
其中,在更為發達的西歐市場,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加速度達到115.9%,市場佔有率為12.4%。西班牙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15.9%,市場佔有率達到36.8%,連續兩個季度排名第一;法國排名第二,德國和意大利排名第四。
如此來看,小米手機業務在歐洲市場的確迎來了大好機遇,儘管這機遇與華為有關。
根據Canalys發布的第二季度歐洲智能手機市場數據,在排名前五的廠商中,三星、華為分別出現了31%和17%的份額下滑,與此同時,蘋果的份額增加了42%,而小米的份額增加了65%。
基於這個數據,有分析人士認為,華為手機業務受到美國政府的阻礙而與GMS 無緣,其份額下滑是必然的;某種程度上,它和三星為小米和蘋果在歐洲市場的增長釋放了一定空間。
這裡有一點值得說明的是,在經濟更為發達的西歐智能手機市場,小米與華為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進步神速。
2020 年Q2 西歐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數據
根據IDC 發布的數據,Q2 在西歐市場華為的市場份額為13.7%,但同比下降了50.4%,排名第三;而小米的市場份額為9.4%,但同比增加了79.1%,排名第四。小米在排名上仍不及華為,但增長勢頭是令人吃驚的。
總體來看,客觀上來看,在歐洲市場,華為和三星的劣勢表現,為蘋果和小米騰出了不小的市場空間,其中小米更是關鍵受益者。
華為手機業務可能會面臨消失風險
其實,除了歐洲智能手機市場,小米在境外手機市場還有其他亮眼表現。
比如說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小米Q2 出貨量佔比為30.7%,已經連續12 季度排名第一(根據IDC 數據),在其他新市場也有亮眼表現,比如說在拉美、中東和非洲地區,智能手機出貨量佔比增長分別達到99.4%,66.3% 和113%……
這些數據報告發布後,小米智能手機業務的發展廣受資本市場認可。
8 月27 日,高盛、中信證券、方正證券、中金、大和、摩根士丹利、花旗銀行等十幾家投資機構相繼發布了針對小米的研報,紛紛給出了“買入”、“優於行業”、“超配” 等正向評級。
比如說,摩根大通認為,考慮到歐洲市場用戶消費特點,產品價格寬容度較高,歐洲市場的高速增長有利於小米手機ASP 繼續上升;大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行認為,小米在國內手機市場佔有率企穩,未來市佔率有望上升。
其中,中金尤其看好小米。它在原有目標價基礎上,將小米的目標價上調了100%,升至30 港元,原因是小米手機業務自身的研發和渠道投資,以及它自身在歐洲市場的增長和價格優勢。
中金甚至認為,小米智能手機業務將在2021 年成為全球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中金也特別提到,小米智能手機業務的優勢也部分來自於華為的劣勢——從當前的態勢來看,這並非是信口開河。
目前,華為手機業務的確受到了美國政府極力打壓的影響。尤其是在8 月17 日的最新禁令之下,不僅華為旗下的麒麟9000 芯片將成為絕唱,華為甚至有可能無法向高通、聯發科和三星等購買芯片。
也就是說,華為手機業務將面臨更加艱難的”無芯” 困境,這對華為智能手機業務來說,是釜底抽薪式的致命打擊。
投資機構傑富瑞日前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
如果由於限制措施導致華為無法採購芯片,其手機業務可能會面臨消失的風險。
而包括摩根大通在內的其他投行也認同華為所遭遇的不利局面,它們認為,華為手機業務受到的打壓,將給小米、OV,蘋果等手機廠商帶來增加市場份額的機會。
小米明年會成世界第三嗎?
整個2020 年,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的變數太大。
其中,除了天災導致的疫情之外,基於人禍的國際政治因素導致整個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不確定性,華為毫無疑問是首當其衝,蘋果、小米、三星的各自業務表現也構成了重要的影響因素。
基於這個大背景,可以看到,中國智能手機行業也面臨一個格局變動的大關口,這其中,華為和小米無疑是構成了這一格局變動的主要變量。
當然,至於如何變動,這已經遠非兩家公司能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