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螞蟻養成:全靠數字化紅利?
螞蟻集團披露招股書,擬在A股和H股發行的新股數量合計不低於發行後總股本的10%,發行後總股本不低於300.3897億股(綠鞋前) ,意味著將發行不低於30億股新股。數據顯示,螞蟻集團員工持股平台佔股40%,馬雲個人持股不超8.8%,他還宣布捐出6.1億股螞蟻股份做公益,相當於螞蟻發行後總股本的2%。阿里巴巴集團持有螞蟻集團33%的股份。
招股書中,螞蟻集團首次全面披露了業務大盤、營收情況等核心數據及未來規劃。
螞蟻集團靠什麼賺錢?支付寶領跑,花唄、餘額寶緊隨
招股書顯示, 螞蟻集團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1-6月,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53.96億元、857.22億元、1206.18億元和725.28億元,分別實現淨利潤69.5億元、6.67億元、169.57億元和212.34億元。
2019年公司營收為1206.18億元,2018年這一數字為857.22億元,同比增幅超過40%。在新冠疫情影響下的2020年上半年,螞蟻營收達到725.28億元,同比增幅超過38%。
作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營收主要來自三大門類: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2019年收入229.9億元,佔比43.7%;數字金融科技服務,2019年收入292.91元,佔比55.7%;創新業務及其他,2019年收入2.56億元,佔比0.5%。
截至2020年6月30日,螞蟻集團2020年上半年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收入260.1億元,佔收入比例35.9%,較2019年同期229.9億元增長13%。
其中,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是螞蟻集團為消費者及商家就商業交易、金融交易及個人交易提供的數字支付服務,從中收取交易服務費。對應產品主要為支付寶。
數據顯示,支付寶的月度活躍用戶由2017年12月的4.99億名增加至2020年6月的7.11億名,年度活躍10億+,月度活躍商家8000萬,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年12個月,支付寶數字支付交易規模高達118萬億。
數字金融科技平台是螞蟻集團向金融機構提供數字金融技術支持、客戶觸達及風險管理方案,並提供包括消費信貸、小微經營者信貸、理財及保險在內的各類服務,主要以技術服務費的形式取得收入。對應產品主要有花唄、借唄,餘額寶、餘利寶等理財產品,面向小微經營者的網商銀行。
過去一年,螞蟻數金科技平台的用戶為7.29億。理財平台促成的資產管理規模高達4.1萬億,保險平台促成的年度保費則為518億,花唄借唄服務用戶約5億。2019年,螞蟻數金科技平台營收規模為677.84億元,佔螞蟻集團總營收的56.2%。2020上半年,佔比提升至63.4%。
創新業務及其他主要為螞蟻集團通過提供各類創新技術服務、以及行政及支持服務取得創新業務及其他收入。創新業務包含螞蟻鏈技術服務、金融雲技術服務等多項創新技術服務,2019年開始,公司從螞蟻鏈取得收入。
綜合來看,螞蟻集團營收主要由支付寶貢獻,來自收取的交易服務費;其次是花唄、借唄、餘額寶、餘利寶、網商銀行等產品,面向B端金融機構收取技術服務費;新業務及其他貢獻度較小。
數字金融科技服務收入超6成力證科技公司屬性
目前來看,螞蟻集團營收佔比中,有超過60%的收入來自於數字金融科技服務。這也意味著,螞蟻集團此前強調的科技公司而非金融公司屬性被坐實。
螞蟻集團(原名螞蟻金服)起步於2004年成立的支付寶。支付寶的出現是為了解決淘寶在交易中的信任問題,在2004至2013年間,支付寶逐漸從服務電商交易的支付工具,發展為服務各行業的支付平台。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又逐漸進入人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環節,成為本地生活服務平台,這也是日後螞蟻金服成立的基礎。
2013年3月,支付寶的母公司宣布將以其為主體籌建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小微金服),這成為螞蟻金服的前身。
2014年10月,螞蟻金服正式成立。目前,其旗下有支付寶、餘額寶、招財寶、螞蟻聚寶、網商銀行、螞蟻花唄、芝麻信用等子業務板塊。
今年5月,螞蟻金服開始使用新名稱“螞蟻集團”,之後,支付寶的母公司名稱已由“螞蟻金服”改為“螞蟻集團”,全稱是“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新浪科技曾從接近螞蟻人士處獨家獲悉,早在2014年10月,以支付寶為主體籌建阿里小微金服的時候,公司就持有了antgroup的域名,當時已經考慮到提前佈局螞蟻集團的名稱。
過去幾年,螞蟻集團取得了涵蓋銀行、保險、信貸、財產管理、徵信等各個領域的金融牌照,資產管理規模巨大。不過,在國家金融科技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螞蟻集團開始突出科技服務在自身業務的比重。
從此次招股書來看,螞蟻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來做三件大事:最大的比例即40%將用於創新和科技的投入,其次是助力商家發展和數字經濟升級,以及加強全球合作並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
可見其投入最大的比例是用於創新和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書也提出,需要注意公司未來無法適應和應對科技快速發展的風險公司所處商業環境的特點是技術不斷變遷、行業標準不斷發展、新的移動應用不斷出現、產品和服務不斷推陳出新,以及客戶需求不斷變化。
“公司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公司識別、開發、獲取和使用相關領先技術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夠及時且有效地應對科技發展和行業標準的變化。”因此,公司需在技術基礎設施和研發領域投入大量資源以增強技術能力。
實體經濟數字化的紅利滋養出了“巨型螞蟻”?
《螞蟻金服》作者、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研究員由曦認為,從螞蟻集團招股書來看,最大的亮點是展示了螞蟻集團作為一個數字科技平台的巨大價值。雖然其營收和利潤水平基本上是一個股份制銀行的水平。但是螞蟻集團的業務發展潛力巨大,這可能是這家企業能獲得高估值的一個主要基礎。
根據市場預計,螞蟻集團的估值將超過20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接近1.4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螞蟻集團C輪融資時,根據公開報導其估值就已達到了1500億美元。
目前螞蟻集團的每股發行價格和目標估值尚未確定。
招股書顯示,螞蟻集團擬在A股和H股發行的新股數量合計不低於發行後總股本的10%,發行後總股本不低於300.3897億股(綠鞋前),意味著將發行不低於30億股新股。本次A股發行可引入綠鞋機制,超額配售權最高不超過15%。
據悉,綠鞋機制即護盤機制,是為保持股價穩定的機制。據由曦預測,螞蟻集團股價大概率會超過發行價,有望最多募資300億美元,很有可能基石投資者會行使超額配售權。
如果螞蟻集團此次IPO規模達到300億美元,將取代沙特阿美290億美元的IPO,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IPO。
分析認為,螞蟻集團發展到現在,數據能力和開放能力,是其利潤的主要來源。
“螞蟻集團是吃了實體經濟數字化的紅利。”
由曦解讀認為,螞蟻集團把之前死的數據變成活的生產資料,給用戶和金融機構提供信用信息、消除信息不對稱的重要的信息服務,因此產生了非常大的數據價值。
此外,螞蟻上市也將對該公司和金融科技行業帶來示範效應。此前,同樣為數字金融科技公司的京東數科也已公佈科創板上市輔導的系列文件。
關於螞蟻集團上市時間,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預計,本週或許監管就會出具第一輪問詢函,下週一左右螞蟻集團回復後,最快週二收到上會通知。
“這也意味著,最快9月10日前就可過上市委會議,14日左右提交註冊,20日左右正式登陸科創板。” 王驥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