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新冠病毒或能抹去免疫系統的記憶
2020年的8月都快要結束了,但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沒有停止,尤其是最近法國、西班牙等國家的第二波疫情,簡直讓奇點糕無語:你們第一波防疫的經驗呢?可能黑格爾說的沒錯,人類唯一從歷史中學到的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都8月份了,疫苗研發都進入臨床III期了,還有不少國家要么主動要么被動地,希望通過自然感染來實現“群體免疫”呢。
然而自然感染→群體免疫這一招可能不管用啊。之前奇點糕們就介紹過,疫情慘烈的西班牙,抗體檢測的陽性率也才只有5%,遠遠達不到群體免疫的閾值;而且不少重症患者體內的中和抗體,也難以長期維持免疫後續感染所需要的水平。
相關研究很多了,都不止上面兩個
(圖片來源:Pixabay)
相關研究很多了,都不止上面兩個,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新冠病毒的自然感染,不能使患者長期保有免疫力呢?
在近期的《細胞》上,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發布了一項最新發現:新冠肺炎感染後繼發的“細胞因子風暴”,可能會影響人體記憶B細胞的產生,從而使患者難以維持對新冠病毒的長期免疫!
這項研究發現,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淋巴結和脾臟內,明顯缺少記憶B細胞產生所必需的結構——生髮中心(Germinal center),也缺少能夠表達轉錄因子BCL-6,幫助生髮中心形成的一類濾泡輔助性T細胞。
在出現細胞因子風暴的重症患者身上,這種生髮中心的缺少最為明顯,於是患者在應對二次感染時的體液免疫功能就會受到明顯影響。研究認為,感染後明顯升高的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細胞因子,是這種現像出現的主要原因 [1]。
其實早在SARS、MERS這兩種同樣由冠狀病毒導致的呼吸道傳染病時,就有研究指出除了少數患者外,多數被自然感染的患者,體內的特異性抗體水平都不能長期保持在較高值,但這種現象的原因卻一直沒有被解釋清楚[2-3]。
雖然有研究提出,新冠病毒等冠狀病毒感染人體,可能導致淋巴細胞減少、淋巴結萎縮甚至耗竭,但其它的病毒或病原體感染中也出現過類似情況。冠狀病毒感染是有什麼特殊之處,導致長期的體液免疫不能確立,還得進一步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哈佛大學團隊首先將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胸腔淋巴結,與年齡相仿、但因其它原因死亡者的淋巴結進行了對比,發現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不管是在感染10天內病亡,還是15天后才不治身亡,淋巴結內都明顯缺少生髮中心形成。
接下來對脾臟這個主要免疫器官的分析,研究團隊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脾臟內的B細胞、T細胞都明顯減少,其中對生髮中心形成有重要作用的BCL-6陽性B細胞,以及BCL-6陽性濾泡輔助性T細胞明顯缺乏。
注意左下角的BCL-6,左右差異非常明顯了
而在分析新冠肺炎患者的扁桃體時,研究團隊發現了可能導致淋巴結和脾臟生髮中心減少的原因—— 扁桃體濾泡周圍存在大量的TNF-α,而去年有研究顯示,細菌感染後的細胞因子風暴中,大量TNF-α就會抑制生髮中心的形成 [4]。
雖然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即使沒有生髮中心和濾泡輔助性T細胞的幫助,人體免疫系統仍然能產生一定的體液免疫應答,但由於B細胞的分化成熟受到影響,無論是免疫強度還是效率都明顯削弱,也很難維持長效的體液免疫作用。
研究通訊作者Shiv Pillai表示,“ 沒有生髮中心,就沒有對抗原的長期免疫記憶 ”,這也是其它冠狀病毒可能反复感染人體的原因。但研究團隊也表示,由於新冠疫苗一般不會引發細胞因子風暴,疫苗的保護效果應該不會受到本次發現的影響。
所以還是那句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要是躺平啥都不管,想靠自然感染實現群體免疫,到頭來很可能是一場空啊。不知道做出這樣決策的一些國外“專家”,心裡到底打的是什麼算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