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訊精密王來春的故事:打工妹十年逆襲成市值千億蘋果代工廠老闆
最近有那麼一支叫立訊精密的科技股漲瘋了,不管是影響全球的疫情,還是美國的技術封鎖,都絲毫沒影響到它誇張的漲幅。今天新鮮出爐的財報顯示,立訊精密今年上半年的營業總收入達到了364.52 億元,淨利潤為25.38 億元,毫無懸念登頂今年表現最好的手機產業鏈個股。
而目前立訊精密的市值已經超過4000 億元,相當恐怖。
現實往往是要高於藝術的,立訊精密的發家史,比贅婿逆襲可要精彩多了,人家真的是從一個打工妹,憑著自己不懈的奮鬥和努力,逆襲成了一位身價百億、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第320位的女老闆。
故事的起點還要回到1988 年,一個名叫王來春的打工妹從廣東澄海老家來到深圳打工,年僅21 歲的她進入了當時富士康建立在大陸的第一家工廠——深圳海洋精密電腦接插件廠。
當時的半導體行業的龍頭是日本,負責設計;韓國、中國台灣則作為第二梯隊,負責生產;中國大陸則負責產業鏈最末端的零件組裝。
零件組裝本身是一種工期趕、重複性高、勞動時間長的體力活,每天流水線上的工作是相當辛苦的。
王來春所在的工廠幾乎沒有生活的基礎設施,廠房放張床就是宿舍,夏天沒有空調,在廣東濕熱的夏天只靠著幾個電扇呼呼吹著,還會時不時停水停電,工廠員工的洗漱都必須去一公里之外的村子裡解決。
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王來春卻異常積極的對待工作,甚至在同事都睡覺了之後,還偷偷的跑到廠裡繼續加班加點的工作。
現在看來這樣的行為是有一些“奮鬥逼”了,但在當時工廠效率至上、生產至上的大環境下,一個工人的工作效率無疑就是他價值的最大體現。
富士康的老闆郭台銘從很早就開始實行嚴苛的軍事化管理,力求每個業務節點都不出問題,要求領導比員工更能吃苦。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保障產品供應鏈這一環節的穩定,不出大的紕漏,而不好的地方在於員工壓力過大,繃不住的跳樓的例子比比皆是,有段時間,跳樓和富士康兩個字經常會同時出現在新聞裡。
吃苦耐勞的王來春好像就是為了這套工廠體係而生的,她在拼命工作的同時也在學習著富士康管理工人的這套方式,短短十年間,她一路晉升到了富士康在大陸的最高領導,管理著工廠的幾千號人。
按理說從打工妹做到這個位置,已經算是很大的階層跨越了,但王來春的野心還不僅於此,她想跳出富士康的體系,打算開始整活,自己創業。
1999 年,她和哥哥王來勝拿出了所有的積蓄,問郭台銘借了一筆錢,收購了一家名為香港立訊的公司,做一些簡單的國際加工訂單。
就這樣過了5 年,富士康的規模已經擴大了好幾倍,想要消化掉增量的訂單就必須增添足夠的人力成本。
為了節省下這方面的支出,郭台銘找到王來春,想讓她的新公司來承擔一部分的零件加工訂單。
王來春二話不說,馬上回到深圳成立了立訊精密,全盤接收了富士康的訂單,成為了“代工廠的代工廠”。
就這樣又過了6 年, 2010 年立訊精密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王來春打算不再依靠“ 母公司” 臍帶式的供養,開始自己尋找大科技企業的代工訂單。
第一家找上的就是蘋果。
為了給蘋果提供配套服務,立訊精密收購了好幾家相關的技術公司,包括了高頻信號連接線、 Type-C連接器、精密連接器等部件廠商。
有了這些加工技術的背書,立訊精密很快成為了蘋果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庫克參觀立訊精密。▼
而更為難得的是,王來春保留了在富士康時期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這也是能滿足蘋果近乎苛刻品控要求的唯一辦法。
這讓立訊精密拿下了Apple Watch組件、 AirPods揚聲器、橫向線性馬達等蘋果關鍵設備的零部件代工。
憑藉著優異的良品率,佔領了蘋果代工的一塊蛋糕,經由機場高速駛上機場跑道,股價由此起飛。
反過來說,蘋果找上立訊精密作為零件供應商也並不是偶然。
中國作為老牌“ 世界工廠” ,有著得天獨厚的產能優勢,不管是什麼零部件加工、原材料採購,國內都有很完善的上下游供應鏈,缺什麼直接採購就行了。
東南亞國家的人工成本固然便宜,但在這方面明顯差了很大一截。
立訊精密的收購與整合一方面滿足了蘋果對於技術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為貿易摩擦所造成的供應鏈斷檔。
簡單來說,就是蘋果把雞蛋放進了好幾個籃子保存,而立訊精密恰好是個冰箱(不僅能裝還能保鮮)。。。
王來春洞悉了蘋果的想法,並以此取得了巨大的利潤,下一步他們還要花33億收購緯創的iPhone流水線,並與老東家富士康形成競爭關係。
要知道,目前富士康最核心業務就是iPhone 的組裝業務。
這樣一家有著野心的公司,股票天天飆紅好像也沒啥不對了。
其實像立訊精密這樣代工廠翻身的企業在中國還有很多,比如幫手機廠商做蓋板玻璃的藍思科技,近年也開始在藍寶石、陶瓷、天線等模塊研究,成為了屏幕、背板的供應鏈專家。
又比如像歌爾這樣的聲電器件企業,甚至已經在全世界都設立了分公司,提供不同需求的音頻產品。
在後工業時代,中國會有無數個像王來春這樣的打工妹,用自己傳奇的人生經驗來帶領一個行業前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