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全球海洋食物年產量將巨幅增加
英國《自然》雜誌20日發布一項可持續糧食生產報告,報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海洋食物年產量或增加2100萬噸至4400萬噸,將占到本世紀中期餵養98億人口所需肉類總增幅的12%至25%。在可持續糧食生產中實現這一增長,將取決於各種因素,包括政策改革、技術創新和未來需求。
隨著全球糧食需求不斷增加,是否能在不犧牲其他生態系統服務的前提下提高供給,一直有待進一步明確,尤其是考慮到用地擴張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產生的潛在影響。野生漁場和養殖漁場(海水養殖)供應的海洋食物,只佔當前全世界食用肉產量的17%,但卻對全球糧食與營養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鑑於此,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研究人員克里斯托弗·科斯特羅及其同事,此次利用4702個野生漁場的數據模擬了未來產量,並預估了全球的海水養殖潛力。
他們利用結合了經濟管理和飼養約束等因素的生物經濟模型,計算了三個最大海洋食物領域(野生漁業、有鰭魚類養殖和雙殼貝類養殖)在2050年的全球食物供應量,通過將這些供給預測與需求情景相對比,研究團隊還計算了今后海洋食物的可能產量。研究結果顯示,這三個領域,尤其是兩個海水養殖領域,都能可持續地生產比今天多得多的食物。在納入政策改革和技術進步的情景中,海產品產量有望在2050年可滿足預計全球人口所需肉類增幅的1/4。
該研究還表明,未來的海產品構成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雖然野生漁場在今天佔據主導地位,但到2050年,高達44%的海洋食物可能都將來自海水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