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的執著與ARM的搖擺
英偉達(NVDA.US)收購Arm的消息還在發酵,其受關注程度已經可以與當下的國際貿易爭端並駕齊驅了。昨天,在財報會上,黃仁勳被問及收購Arm一事,黃教主用熟練的外交辭令避開了這一敏感話題,畢竟,作為半導體產業鍊和生態系統的頂層駕馭者,Arm的成功不言而喻,而關於該公司的去向影響的不只是一兩家公司,而且涉及的收購金額又是如此龐大(2016年被軟銀以320億美元收購)。
此次,據稱軟銀出售Arm的報價達到500億美元,這在半導體領域是絕無僅有的,即使是放在全球泛IT領域的併購案中,能夠達到這個數字的也是鳳毛麟角,印象裡,只有在2015年戴爾 ( DELL .US)以670億美元收購EMC能超過它了)。鑑於該併購案對產業影響之廣,程度之深,在沒有實錘之前,各方必定都會非常謹慎。
那麼,在眾多半導體廠商當中,為什麼是英偉達呢?
首先,自然是因為該公司具有充裕的現金流,具備實現如此大規模併購的資本;其次,就是技術和產品發展方向上,Arm適合英偉達的胃口。
資本方面,憑藉GPU在數據中心、雲計算和人工智能(AI)應用上的巨大成功,英偉達幾乎統治了該領域,迫使傳統巨頭英特爾不得不調整軟硬件發展策略,以求增強自身在服務器AI處理方面的競爭力,爭取能赶超英偉達。
產品的大量應用自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也就是在昨天,英偉達發布了今年第二季度財報,數字十分讓競爭者眼紅。該公司第二季度營收為38.66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25.79億美元相比增長50%,與上一季度的30.80億美元相比增長26%,超出分析師預期。
按業務類別劃分,英偉達數據中心業務第二季度營收(包含Mellanox業績在內)為17.5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67%,與上一季度相比增長54%,遊戲業務營收為16.5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26%,與上一季度相比增長24%。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服務器芯片營收首次超越了遊戲芯片,這也體現了英偉達業務發展的大趨勢,即基於已有強大GPU的AI訓練能力,在數據中心和雲計算方向發展潛力巨大,而這與Arm陣營的拓展方向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全球半導體大牌企業有很多,而且營收水平超過英偉達的也有多家,只比現金流,英偉達恐怕還稍遜一籌。
如下圖所示,近期,IC Insights給出了2020上半年全球半導體廠商的營收排名,可以看到,英偉達排在第8,前邊的7家都比它財力雄厚,但它們似乎對Arm沒有表現出買入的慾望。
龍頭英特爾(INTC.US),強在PC和服務器端的高性能CPU,而這兩大領域正是Arm陣營拓展的新目標,顯然,英特爾與Arm是先天的競爭關係,從哪個角度看,都不存在合併的可能性。
三星有最完整的產業鏈條,也做手機處理器,與Arm契合度很高,也有傳聞說三星要收購Arm,但這一消息被三星否定了。
台積電更不可能了,因為要給全球半導體業發一個最務正業獎的話,非台積電(TSM.US)莫屬了,對技術和業務的單一執著,造就了今天的台積電,它是不可能去併購產業鏈上游的客戶或準客戶的。
SK海力士和美光 (MU.US)是做存儲器的,自然沒有慾望收購Arm。
相對來講,高通和博通收購Arm的可能性要高很多,特別是博通,近兩年收購慾望很高,無論是在打造完整產業鏈,還是資本運作方面,都非常突出。不過,這次似乎沒有表現出對收購Arm的渴求。
幾乎只剩下英偉達了,顯然,資本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技術和產品發展路線才是關鍵。
首先,英偉達收購Arm,主要目標不是它的移動業務,雖然這是Arm最強的板塊,但不是英偉達的發展重點,從其數據中心業務營收首次超過遊戲顯卡業務營收的情況來看,數據中心、雲計算,以及邊緣雲等高性能計算才是該公司的發展重點,而在這個領域,Arm正在發力。
蘋果(AAPL.US)電腦已經放棄了英特爾CPU,改用自研的基於Arm架構的處理器,這是一個很強的信號,一向穩步發展的蘋果,並不會激進地商用化一項不是很成熟的技術產品,這從其近些年推出的手機就可以看出,各種應用技術都是達到成熟階段後才推出的。
而在PC、數據中心和雲計算領域,當下的x86係依然統治著市場,但隨著物聯網應用的普及,端側所需處理器的多樣性愈加突出,另外,邊緣側的雲計算和AI應用需求正在增加,因為數據中心和雲的規模不可能無限擴大,而需要處理的數據量越來越驚人,必須在端側和邊緣側設置一定的處理能力,而且,數據中心系統也越來越複雜,各種協處理器和輔助系統正在增多,而這些正是Arm處理器的用武之地。
不過,雖然功耗有優勢,但性能一直遜色於x86,使得Arm一直無法在高性能計算領域啟航,也有一些嚐鮮者成為了先驅。不過,Arm在PC、數據中心、邊緣雲的發展潛力不可忽視,目前有多家廠商正在這條軌道上穩步前行,它們的Arm處理器受到亞馬遜(AMZN.US)、微軟 (MSFT.US)等雲計算龍頭越來越多的關注,產品也在實際應用中推廣。
這或許正是英偉達看重Arm的地方。
如果英偉達成功收購Arm的話,似乎對以手機為主的移動處理器廠商(如高通、聯發科、三星等)的負面影響有限,畢竟這不是英偉達的主要業務,大家可以和平相處。
但是,對於發展基於Arm的高性能處理器廠商來說,這就不是一個好消息了,因為自己設計處理器的基礎架構和IP授權掌握在競爭對手那裡,結果可想而知。特別是對那些初創的、專攻Arm服務器芯片的廠商來說,如何應對英偉達這個龐然大物的競爭呢?
另外,如果併購成功的話,不知道要設置多少條款,才能盡可能保證Arm授權的開放性。因為軟銀收購Arm,主要就是資本運作,並不是要發展軟銀自身的技術和產品,而且它與Arm的客戶幾乎沒有競爭關係。而英偉達就不同了,如果不對英偉達的權限進行限制的話,Arm的路很可能會越走越窄。
業界也有很多人不看好,或是反對這起併購案。美國著名半導體行業分析師Jim Handy認為,當前,英偉達不太可能通過收購Arm產生協同效應,兩家公司的商業模式不是互補的,因此,英偉達從中獲利的機會很小,合併後,公司也不會節省成本。
另外,如果這項併購案確實在進展、而且順利的話,最後還要進入政府審核階段。這方面,其在美國那里通過的概率應該會很大,畢竟,一家美國公司收購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頂層駕馭者,這對於美國掌握更多的行業話語權很有利,而且,這與當下美國的國際貿易政策和發展態勢也很吻合。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前兩年高通發起對NXP的併購,美國審核通過地比較順暢,而博通發起對高通的併購案,則被特朗普否決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博通已經不是一家純正的美國企業了。
即使英偉達真的與Arm達成協議,那麼這項併購案在美國以外國家政府那裡是否能夠通過審核,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如果由於英偉達沒有與Arm談妥,或是雙方談妥,但在接下去的政府審核階段擱淺,導致併購沒有成功的話,Arm也有多種選擇,如尋找其它財團,特別是有EDA和IP廠商參與的財團,這樣的業務融合性更強,另外,軟銀也打算讓Arm重新獨立上市,恢復其被軟銀收購前的狀態。分析師Jim Handy也看好這種結果,它表示:“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人們認為必須收購Arm,我認為它可以作為一個獨立公司剝離出去。”
近幾年,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半導體業務併購案層出不窮,而且涉及金額巨大,不禁讓人感歎其半導體資本市場的活躍和成熟,更重要的是,這些資本有先進的技術和強有力的半導體產品做依靠,使得資本與技術互為依托,相得益彰。正是有這樣的產業基礎,Arm這樣的頂級企業才不愁沒有好機遇,不僅IP賣得好,影響力大,而且永遠不愁沒有好的出路,最起碼在當前的資本市場是這樣的。
近些年,中國大陸地區的半導體資本市場也愈加活躍,但相對來說,產業鏈各環節的技術和產品實力,以及生態系統與資本的火熱不夠匹配。怎樣把錢花在刀刃上還是一個課題。
在半導體這個高精尖領域,歸根到底,一切還是要憑產品和實力說話,生態建設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國內資本起來了,產業鏈上游的EDA、IP,以及中游的製造還得抓住契機,提升發展效率,盡量避免不計成本的試錯,才能盡快趕上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