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14 翻譯App 體驗:蘋果原生應用的又一大“殺器”
作為一款智能語音助手,Siri 除了可以幫助我們處理一些簡單的事務,例如設定鬧鐘、建立備忘錄等,甚至還可以充當應急翻譯助手,應付一些簡單的短語。但在面對完整對話時,Siri 的翻譯效果往往不及其他專業應用。所以蘋果在今年六月份發布iOS 14 時還推出了一款“翻譯”app,旨在將其打造成“最出色且易用的對話app”。
更新至iOS 14 後,翻譯app 將自動出現在主屏幕內,具體的適用設備的支持語言種類如下:
翻譯app 的頁面設計十分簡潔,打開之後就是文本/ 對話框,頂部可以選擇互譯的語言,目前包括中文(普通話)在內的十一種語言均支持離線,下載語言包之後即使處於網絡不通暢的環境下也能正常進行翻譯。
而且蘋果還為翻譯app加入了“設備端模式”。在系統設置中開啟該模式後,對於已下載的語言,可以使用app的所有功能,就算手機連著網,也能保持翻譯內容的私密性。
在另一個的標籤頁下,會列出歷史翻譯的內容,但只保留應用開啟後的一次數據,也就是說只要從後台徹底關閉“翻譯”app,這些歷史翻譯內容將被清空,確保隱私安全。如果你想更久地保存這些內容,也可以將其加入個人收藏,向左劃動即可選擇“收藏”或者“刪除”。
此外,為了方便實時交談的翻譯體驗,蘋果還為翻譯app 加入了“交談模式”。在翻譯標籤頁下旋轉手機切換至橫向模式後該模式就會開啟,屏幕兩側將顯示兩個對話框,點擊下方的麥克風按鈕即可開始說話(交談模式下僅支持語音輸入),而且得益於自動語言識別功能,應用將在檢測到說話聲後自動將對話內容翻譯為另一種語言版本,無需選擇不同語言輸入麥克風。
交談模式下,還能通過點擊左下角的放大圖標進入“醒目模式”,這時譯文會被放大,便於引起交談對象的注意。
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主要功能,為了將翻譯app 打造成“最出色且易用的對話app”,蘋果還加入了這些細節:
- 詞典功能,在翻譯好的文字中點擊某個單詞,就可以在內置字典中查看其定義;
- 文本翻譯,即使沒有在系統設置中加入特定語言的鍵盤,也可以在文本翻譯框中輸入該語言文本,並且無需手動切換鍵盤。例如在進行“俄語-法語”互譯時,只需要點擊文本翻譯框即可直接輸入俄語或法語的文本內容;
當然,前面提到的都是外觀和功能性方面的東西,批判一款翻譯app 的最佳準繩還是得看翻譯質量。蘋果的翻譯app 目前支持11 種語言之間的互譯,為了測試翻譯的準確性,我特意找來了針對不同場景,以及不同類型的文本,並和Google 翻譯進行對比,一起來看看:
賴斯是德國功能主義翻譯理論的先鋒人物,她提出的文本類型理論主張將文本劃分為“信息型”“表達型”和“誘導型”,為了比較兩款翻譯app 的準確性,我分別選取了三種類型的如下內容:
· 信息型:蘋果官網中關於“iPhone 的重要安全性信息”說明;
· 表達型:《喬布斯傳》中的選段;
· 誘導型:中文和英文的網絡流行語,以及出現方言的內容
▎測試(一):蘋果官網中關於“iPhone 的重要安全性信息”說明
▎測試(二):《喬布斯傳》中的選段
從上面的三種不同類型文本翻譯來看,蘋果翻譯和谷歌翻譯在處理信息類和表達類內容時都比較遵循機翻的習慣,基本能夠從翻譯的文本中理解原文的要旨,但在細節方面仍然沒有人工翻譯準確和通暢。
有意思的是誘導型文本,蘋果翻譯的水平就要比谷歌翻譯強上許多,比較讓我意外的是在翻譯“吃瓜群眾”這個網絡詞彙時,蘋果翻譯將其譯成了“blind netizen”,理解過來就是“盲目的網民”。雖然可能還不是“吃瓜群眾”的完美譯法,但相比谷歌翻譯的“people eating melon”直譯,顯然前者更加接近“吃瓜群眾”的原意。
事實上,蘋果在WWDC 上介紹翻譯app 時就一直強調這款應用的設計初衷就是讓交談變得簡單,可能最主要的功用還是出國旅遊時問路、商店買東西等場景下的實況對話,而非涉及一些長篇大論的專業翻譯。
當然本文舉的一些翻譯例子還不夠全面,具體的體驗還得等到iOS 14 正式版推送後,大家自己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