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公司生存指南:有的“院轉網”突圍求生有的堅守傳統陣地
隨著《八佰》即將登陸影院,電影市場正觸底反彈,期待已久《奪冠》《姜子牙》等被延期的大片,也定下了上映時間,在跑步進場。自1月24日全國影院停業,到7月20日低風險地區影院開門迎客,在經過180天的煎熬後,電影行業終於迎來了期盼已久的複蘇。
《八佰》劇照
此前,國家電影局通報,疫情給全年票房將造成超過300億的損失。其實,影響不只是收入層面的,更深層次地影響電影業的供需端,塑造著未來的發展格局。
渠道之變:哪裡看?
疫情期間,有的影片“院轉網”突圍求生,有的則堅守傳統陣地,改、撤檔等待重生。
早在春節檔,《囧媽》與字節跳動合作,聲稱“請全國人民看電影”,開啟了賀歲片在線播放的先河。近期,《征途》等影片也在愛奇藝上線,採取單點付費的模式。隨著國內智能設備的普及、視頻技術的成熟,投屏、手機、家庭影院越來越受觀影者的歡迎,成為特殊時期對影院的替代選擇。
《囧媽》劇照
無獨有偶。海外方面,今年四月,環球影業的《精靈2》採取了院網同步放映的模式。備受關注的好萊塢電影《花木蘭》,在遭遇多次延期撤檔後,宣布不會在北美院線上映,選擇於9月4日登陸流媒體Disney+,29.99美元(折合人民幣208元)即可線上觀影。
嘗試觸網自救,已經成為中外一致的行為,雖然其間各自受到過來自當地傳統院線和協會的抵制。
電影業首先遇到的困局就是“在哪看”:線上or線下?
業內人士將2020年稱之為“互聯網電影年”。在移動互聯幾乎顛覆了所有行業的今天,電影業線上與線下的碰撞遲早都會到來,疫情加速了這一碰撞,將時間提前。
過去,線下院線幾乎是電影唯一的發行渠道。但進入影院的電影,門檻更高、製作成本更高,專業水準也更高。相當多電影是進不了影院的,行業具有明顯的“二八效應”。
線上上映模式的出現,打破觀影時間限制、空間限制、門檻限制,讓更多的尾部電影有了展示的可能,也為所有電影提供了新的賽道,特別是在疫情時期。
進一步講,線上觀影的迅速擴張,放大了影視業積弊已久的問題,加速了行業格局的重塑。
最可能的是,二者融合共生。院線和在線,前者不得不接受後者的存在和衝擊,後者也無法完全對前者取而代之。
去影院的理由是想出去放鬆,有儀式感,體驗大屏幕、大空間和沈浸式感覺;在家就是要享受私人空間,這是兩種不同的體驗。就像點外賣越來越火,但無法替代堂食的口感。
近年來,我國影院和銀屏數量連年增長,但票房增速卻呈現下滑趨勢,傳統院線的“天花板”顯現。從舞台、影院,到網站、虛擬現實,是傳播的渠道和載體在變。今天的影院或許不會被在線放映的模式取代,但觀影模式終將為技術進步所顛覆。
內容之問:看不看?
如果說渠道是“術”的層面,內容才是“道”之所在。
近年來,國產片讓人印象深刻的,如《我不是藥神》故事切中時弊、戳中淚點,《流浪地球》大幅提升了國產科幻片的工業製作水準,《哪吒魔童降世》讓觀眾看到了“國漫之光”比肩漫威的希望,《少年的你》以現實主義的視角將校園凌霸問題展現在觀眾面前,引起社會廣泛討論,“開心麻花”系列有力補充了喜劇片市場、成為大家釋放壓力的一大選擇……
《哪吒之魔童降世》劇照
近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星際穿越》《尋夢環遊記》等諸多複映片,也受到觀眾追捧,再次證明經典的持久魅力。
以上都說明,優質內容很重要,對口碑、對票房都是起決定性作用的。經過大浪淘沙,經過被反复套路後,觀眾已經變得越發挑剔,不再一味追逐明星效應、視覺效果。曾經一用就靈的“IP+流量明星”模式,同質化的劇情,空洞的內容越發讓觀眾審美疲勞,甚至厭惡。相反,豆瓣上一些高分小眾電影,經常殺出一匹“黑馬”。
相比於上述“哪裡看”的問題,“看不看”的問題更為重要,這取決於內容。或者說,內容足夠優秀,才有選擇院線和在線的自由和底氣。
相比於美、日等國成熟的電影產業和充足的人才儲備,可以輸送源源不斷的原創IP。目前國內電影仍是以改編知名IP為主流,反复“收割”經典事件和作品積累的粉絲,如《姜子牙》對古典神話的挖掘,《奪冠》對女排精神的弘揚,《八佰》對抗日精神的昇華。
面對原創之“囧”,恰恰說明內容創作的空間足夠廣闊。疫情是對魚龍混雜的電影市場一次洗牌,提升了公司的風險偏好,沒有硬核的內容支撐,很難“活下去”,越來越多的公司堅定地下注內容,下注原創,這是後疫情時代破局的又一關鍵點。
體系之路:如何走?
擁抱新技術,堅守優質內容,受益的是整個中國電影產業。
但還不足以解釋全部。
有一些優質的內容生產者和小作坊,在巨大的市場風險和資金壓力下,沒有挺過這個“寒冬”;又有一些高評分的片子,口碑傳播效果很佳,但票房不行,輸在了宣發、營銷環節。
對標國際先進,電影產業有一整套的完整的體系和產業鏈: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製片體系、技術製作體系、營銷體系、評價體係以及配套的金融財稅支持體系。在人、財、物方面給予電影產業足夠的支撐,形成了強大的自循環。
我們在比較的時候,常常用耗資規模、票房規模來粗暴比較,忽視了體系化的評價和競爭,忽視了版權、周邊等產業鏈的延伸。
我們既要種好參天大樹,也要培育出一片森林。
可喜的是,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不斷擴大,中國電影的工業水準不斷提升,高質量的內容供給接連出現。《流浪地球》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哪吒魔童降世》《戰狼2》等影片則更具有“餃子”、吳京等個人英雄主義色彩。這無疑是一條正確的路,雖然前路不易。
《流浪地球》劇照
我們驚嘆於漫威動漫電影中的超高技術水平和“美式英雄”精神內核,未來,中國電影也會有自己的“封神宇宙”和英雄們。經過洗牌和淬煉的中國電影,將具備更強的風險抵禦力,更明確的內容導向,更完備的生產體系,去破局、去“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