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新冠大流行可能結束地比人們想像中的快
據外媒報導,新冠大流行已經持續了近8個月,感染人數超2200萬,一系列相互重疊的因素使得這場疾病難以控制。世界本可以把這條曲線拉平,但只有一些地區成功地降低了傳播速率。隨著病毒在社區內的自由傳播,尤其是在人們不尊重可減少傳播的簡單指南的地方,甚至其中一些國家還出現了新的疫情。
安東尼·福奇博士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表示,他預計2021年底生活將恢復正常,美國若想要控制住疫情則需要將公共衛生措施和疫苗結合起來才行。幾日前,比爾·蓋茨也表示,他預計一旦疫苗變得廣泛可用,發達國家將在2021年底之前控制住疫情。
如果疫苗被證明安全有效,那麼它將加速群體免疫現象,這將大大降低感染率,並與此同時還能防止難以控制的大規模疫情的出現。我們可以通過一種艱難而痛苦的方式來獲得群體免疫,讓病毒四處遊蕩並感染大部分人口。瑞典就選擇了這條路,但結果發現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為了讓社區通過感染獲得群體免疫力將會有更多的人死亡。
一系列不同的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的免疫力比人們想像的要好得多,不過其中一些還有待同行評議。即使在沒有抗體的情況下(在無症狀和輕度症狀倖存者中幾乎無法檢測到抗體)人體也會產生強大的免疫反應從而對隨後的病毒暴露採取行動。雖然研究人員不能確定這種免疫能持續多久,但自武漢開始這8個月以來,還沒有確認的再感染病例。
當足夠大比例的人群通過直接接觸或接種疫苗而避免感染傳染病時,群體免疫就會起作用。有專家認為,一旦疫情免疫覆蓋率達到60%或70%以上就可以實現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然而不幸的是這些里程碑非常難以實現。但一項新的研究指出,這個比例可能比最初認為的要低得多,因為科學家已經開始在大流行最初幾個月裡受到重創的社區的群體中觀察到免疫力。
據《紐約時報》報導,十多名科學家表示,這個閾值可能真的在50%左右甚至可能更低。如果這是準確的,那麼大流行可能更容易得到控制,特別是在疫苗可以廣泛部署的情況下。這些估算則是基於大流行的複雜統計模型並採用了不同的方法得出,因此,群體免疫還不能在任何群體中得到證明。《紐約時報》指出,紐約、倫敦和孟買的部分地區已經對該病毒有了實質性的免疫力。它們都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這些科學家認識到,最初對群體免疫力的60%-70%的計算沒有考慮到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事件。據說這個數字是假設每個社區成員對病毒都有相同的易感性,但事實並非如此。
耶魯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的Saad Omer博士表示:“群體免疫力可能因群體、亞群而異。”它可能因不同地區而異。雖然附近的老年人可能很少跟他人接觸,但他們更有可能死亡。青少年可能會接觸了幾十個人,但他們卻會保持健康。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病毒會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迅速傳播,但在郊區和農村地區傳播的速度較慢。
當在群體免疫研究中將這些因素考慮在內,群體免疫率就會下降。一些研究人員稱,這個數字可能會減少10%至20%,但接受《紐約時報》採訪的研究人員中只有少數做出了這樣的估算。
斯德哥爾摩大學數學家Tom Britton表示,如果第一波新冠病毒感染了最易感人群,那麼獲得免疫將比接種疫苗更有效。他的模型表明,43%就足夠實現群體免疫。
據了解,紐約的平均感染率為21%,但門診部的感染率可能高達80%。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的Wan Yan表示,隨機調查發現,比率介於這兩個估計值之間。來自孟買的科學家們在進行的一項隨機家庭調查中對每四五戶人家進行一次抗體檢測,結果他們發現,貧困地區擁有抗體的居民比率達到了51%到58%,但在城市的其他地方則下降到了11%到17%。
雖然研究還遠未宣布這些城市或社區具有群體免疫力,但自第一波疫情以來,這些地區的病例並未出現額外激增。
目前還不清楚免疫是如何持續的,或者一旦免疫減弱,隨後的再感染將會如何影響個體。此外,不管選擇什麼樣的模型來描繪群體免疫,有一件問題在《紐約時報》提到的任何實驗中都沒有得到確切的解決。並不是所有從新冠肺炎中康復的患者血液中都有高水平的中和抗體,他們可能在抗體調查中得到假陰性。這將直接影響群體免疫的結論。一個社區中的感染者數量可能遠遠高於研究人員用現有抗體測試證明的數量。
然而如果這些新的估算被證明是準確的,衛生官員可能能實施新的指導方針以應對未來的感染浪潮。此外,免疫接種運動可以利用這些研究的有效數據針對特定人群並預防未來的疫情爆發。
一項相關的研究指出,如果新冠肺炎群體免疫力達到的百分比低於最初認為的水平,那麼即使是效率只有50%的疫苗也足以在第一個免疫接種階段供公眾使用。福奇博士表示,他希望疫苗的效力將超過75%,同時他還發出警告,人們要等到疫苗三期試驗完成後才能知道這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