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大欺客?特斯拉拒交門牽出“中國區限定”款霸王條約
近日,湖北一名消費者在拼多多特斯拉團購活動中訂購了一台特斯拉Model 3,提車時遭遇特斯拉“強行取消訂單”,引起消費者不滿。雙方爭執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事件起源於,7月22日,拼多多上線特斯拉秒殺團購活動,平台與宜買車合作為消費者提供2萬元現金補貼,公價271550元的特斯拉Model 3標準續航版只要251550元,是特斯拉入華後的歷史最低價。接近拼多多人士對媒體透露,“車是正品,拼多多補貼也是真的”。
儘管名額只有5個,但巨額補貼仍吸引了3萬多人參與報名。同時,超強的熱度,也受到了特斯拉官方的關注。
據電商報報導,湖北的H先生是一名特斯拉死忠粉,他也參與了此次活動,並成為了5個幸運兒之一。在搶到補貼資格後,拼多多商家宜買車工作人員迅速與H先生取得了聯繫,核實他的身份及買車用途,並明確告知,為防止“轉賣”補貼資格,只有本人購車,平台才會提供補貼。
隨後,按照特斯拉官方規定,H先生本人通過其官網下單並支付了1000元定金,留下相關的購車信息。這之後,一名特斯拉武漢店的客服人員與H先生取得聯繫,發來了訂單和尾款支付信息。至此,整個購車流程與普通消費者完全一致。
分歧的出現,從該客服人員在溝通中得知代付款方為拼多多開始。該客服人員先是與H先生再度確認實際購車人和上牌人的信息,隨後又將上述情況匯報給了特斯拉公司。聊天截圖信息一目了然。
與此同時,H先生也按照正常流程委託拼多多及宜買車完成了支付,將車款全額轉入特斯拉官方提供的賬戶。
然而,8月14日下午,特斯拉方面卻公開表示,拒絕交付車輛,理由是:這批消費者涉嫌違反了特斯拉“禁止轉賣”條款,特斯拉會依據合同違約條款單方面取消此訂單。
同日晚間,拼多多方面也作出強硬回應。拼多多“秒拼”事業群工作人員樂福表示,購車協議由消費者本人和特斯拉直接簽訂,經核實,消費者不存在轉賣意願。拼多多將支持消費者維權,並積極推進落實購車交易。
尾款代付≠轉賣,
特斯拉單方面拒絕交付涉嫌違約
據了解,拼多多與宜買車為確保補貼真實用於消費者自我購車,與他們約定,在提車支付環節代為全額付款。H先生也證實“只是委託他們幫我交錢”。
那麼,代付是否違反了特斯拉“禁止轉賣”條款呢?
對此,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認為,消費者自己在特斯拉官網下單購買,在最後付款環節由拼多多或平台商家代付,這並不能認定為違反其訂購條款的轉賣行為。
他進一步解釋到,這種代付方式是為了保障平台補貼消費者購買行為的真實性,本質上而言消費者與拼多多及宜買車達成了’墊付協議’。拼多多及宜買車的代付行為並不違法。並且特斯拉的訂購條款也並未禁止消費者購車時找第三方代付。因此,只要消費者下單並完成支付,特斯拉就理應履行約定,取消訂單、拒絕交付車輛做法沒有依據,構成合同違約。
對於特斯拉單方面強制解除訂單是否構成違約行為,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根據我國電子商務法第四十九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等方式約定消費者支付價款後合同不成立,因此合同成立後特斯拉單方解除訂單是違約行為。
北京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邱寶昌補充說,“雖然是電子合同,但電子合同跟書面合同是有同等效力的。”
在他看來,“不管是他(消費者)委託拼多多付款,還是委託其他方付款,如果原來簽訂的電子合同中沒有約定不允許有其他人代付款,特斯拉就單方認為合同不成立;或者是單方對外聲稱沒有委託任何平台去賣車來拒付消費者購車,都是違約行為。”
“如果特斯拉認為拼多多的行為侵害了特斯拉的合法權益,可通過協商和訴訟加以解決,但無論如何不能以此為藉口,來拒絕履行消費者和特斯拉簽訂的電子汽車買賣合同。”邱寶昌說。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知識產權律師遊雲庭也認為,目前特斯拉對拼多多代消費者下單的證據也是不足的,特斯拉並不一定能證明被取消的訂單是為拼多多或其他商家的代為下單的。如果打官司時消費者不承認代下單,而特斯拉又沒有證據,官司直接就輸了。
“特斯拉單方面解除合同的行為缺乏法律依據,如果消費者起訴特斯拉,要求其繼續履行合同並承擔違約損失,法院大概率會支持。”遊雲庭說。
控價涉嫌壟斷
不妨對消費者多些善意
團購特斯拉最終採取曲線方式進行交易,與特斯拉在中國銷售採取直營模式有關。
區別於其他車企採取完全分銷或自營結合分銷的模式,特斯拉在華銷售僅支持用戶從官網訂購的方式。而第三方促銷行為無意中動了特斯拉直營店的“蛋糕”,破壞了其價格體系,這才招致其對消費者採取極端的“強制取消訂單”措施。
種種跡像也都指明,這是特斯拉在官方直營體系遭遇第三方促銷行為後採取的應激性保護措施,不但違背了特斯拉自己的規則,也涉嫌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不僅如此,特斯拉這一行為還涉嫌違反我國《反壟斷法》,存在控價、壟斷嫌疑。我國《反壟斷法》第14條規定:禁止經營者與交易相對人達成下列壟斷協議:(一)固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價格;(二)限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最低價格。原因是,這種行為排除、限制了市場競爭,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不過,由於利益矛盾錯綜複雜,車企控價、壟斷市場是屢見不鮮的違法原由。它們通過對產品價格的絕對控制,指定壟斷高價,獲取壟斷利潤。
據了解,許多在華銷售車企都曾因控價被處以高額行政處罰,譬如,上汽通用被處以2.01億元罰款、奔馳被處以3.5億元罰款、奧迪被處以2.7億元罰款、東風日產被處罰1.233億元、克萊斯勒被處罰3382.41萬元等。
早在2016年11月,時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副局長盧延純就在公開場合表示,追求的是整個汽車市場的進一步開放,競爭的充分,經營的合規,從而保護消費者利益。
霸王條約系“中國區限定”
不是店大欺客是什麼?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官方在關於中國區訂單取消的規定中還寫到,“任何我司認為其目的是為了轉賣的訂單或者有其他非善意目的的訂單,我司有權單方面解除協議”。
換言之,假設有消費者有任何維權或要求退款的行為,特斯拉就可以憑“懷疑有其他非善意目的”等理由強制取消訂單,且不退定金。一個頂級車企,竟然能做出這種“我說了算”的霸道又奇葩的規定,也著實令人大跌眼鏡。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特斯拉美國區的相關規則異常明確:如果特斯拉認為客戶有惡意而取消訂單,則需要將定金返回給消費者。
對此,邱寶昌指出,如若訂購合同的細則不同,那麼特斯拉就存在消費歧視問題。他認為特斯拉應善待消費者,不能因為地域不同、膚色不同、信仰不同,銷售上有區別,否則日後消費者會“用腳投票”。
“在市場上做大做強的經營者都是依法經營,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重視並尊重消費體驗,經營者絕不能僅憑一時的技術、銷量領先,忽視了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和消費者感受,切記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才能贏得市場。” 邱寶昌說。
在拼多多秒拼事業群小二樂福看來,消費者理應被善待,“招牌大了,不應豪橫,店大了,不應欺客;手握先進技術,更應心態平和,積極善待消費者信任。”
最後,回到在中國區發生的這起“拒交門”事件中看,特斯拉的表現的確有店大欺客的意思,不僅憑一家之言單方面強制取消訂單,還涉嫌控價、壟斷市場。此次事件發生後,相信有一批特斯拉中國粉將“脫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