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確定導致長毛犀牛滅絕的真正原因是氣候變化而非人類捕獵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在研究遠古長毛犀牛遺骸時發現,氣候變化導致了它們的滅亡,而由非人類捕獵引起。通過從十多具長毛犀牛遺骸中提取的DNA樣本,研究人員已經能夠確定真正的罪魁禍首:氣候變化。
在《當代生物學》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揭示,根據DNA取樣,長毛犀牛種群的基因種類似乎一直到它們被消滅之前都很強大,這就推翻了它們被獵殺到數量不斷減少的理論。此外,人類祖先抵達西伯利亞的時間遠遠晚於以前的假設,這意味著人類的到來和犀牛的滅絕可能不在同一個時間線上。
長毛犀牛這種物種的消亡是迅速到來的,而不是像人類捕殺一種動物到崩潰邊緣時經常出現的緩慢衰退。相反,在冰河時代即將結束的時候,這些動物的滅絕可能與地球上的熱浪襲擊十分吻合。平均溫度變化近20度被認為在短短30年左右的時間裡影響了地球,這將對適合生活在更寒冷環境中的動物產生極端影響。
這種變化可能對長毛犀牛棲息地盛產的植物種類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嚴重限制了它們的食物供應,給種群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因此,導致長毛犀牛滅絕的種群收縮可能是突然的,主要是由Bølling-Allerød間歇期的快速變暖所驅動的,”研究人員寫道。“此外,我們確定了長毛犀牛對北極氣候的特殊適應性,與長毛猛獁象的適應性相似。這項研究強調了物種如何對氣候波動做出不同的反應,並進一步說明了古基因組學研究已滅絕物種進化史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