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信CFO曾岩:樂信積極考慮回歸中國資本市場可能性
日前,在中國CFO 發展中心主辦的中概股回歸主題線上研討會中,樂信首席財務官曾岩就近期再起的中美審計爭議,以及中概股二次上次問題與研討嘉賓進行討論。針對審計爭議,他認為中美監管機構正尋求解決方案,市場無需過度恐慌,對發展良好的中概股而言,並無太大影響。
作為唯一與會的中概股企業代表,他表示,樂信的業務主要在國內,如果有機會回歸中國的資本市場,會積極考慮該可能性,並註意保護投資者利益。
8月10日,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表示,到2021年底,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上市公司若不符合美國會計準則,向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交出審計底稿,則必須從美國證券交易所退市。這是自2002年起,中美就中概股審計底稿處理方式的最新爭議,並再度引發資本市場擔憂。
“審計爭議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每次發生,市場一開始都非常恐慌,而後面就會逐步消化這些信息。實際情況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糟糕,一個表現是今年依然有大量企業在評估收益和風險後到美股上市;另外,無論是美國總統金融市場工作小組對審計爭議提出的處理建議,還是中國證監會的正面回應,都可以看到雙方是在努力解決問題的。”曾岩表示。
“作為在美上市企業,我們會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及時保護投資者利益。我們的業務主體在中國,對中國消費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非常有信心,也願意為其發展貢獻力量。”曾岩補充道。
中美雙方正就審計爭議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路徑。此前由姆努欽主持的美國總統金融市場工作小組提出,由於非合作轄區(NCJ)政府限制致使PCAOB無法獲得審計底稿的,可以通過PCAOB認定的審計公司進行聯合審計。8月4日,中方監管部門根據美方的最新需求和想法,向對方發送了更新的方案建議。
據統計,截至7月底,中國企業今年以來在紐約證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數量達到29家,而去年同期僅有9家;已上市的包括金山雲、達達、理想汽車等眾多企業。這些公司總共完成籌資2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近30%。
談及中概股回歸路徑,曾岩指出,第一種路徑是退市後回歸A股,但是這個過程漫長,需要考慮到實際控制人變化、國內市場審查節奏、人民幣和美元的資金操作、股東退出機制等眾多因素,需謹慎選擇;第二種則是在港股二次上市,這種路徑是香港聯交所的一種創新,能讓企業方便地在兩個資本市場同時交易,既保證現有投資人的利益,也讓本地投資人有機會參與進來,在當前的特殊時期,這個選項的存在解決了大部分投資人對中概股被美國資本市場限制的擔憂。
今年以來,京東、網易等多家頭部中概股公司,都已成功在香港二次上市。德勤預計,今年還將有6-9家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包括百盛中國和華住集團等公司。
據悉,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需滿足一定條件,包括在美國連續上市滿兩個財年,市值超過100億港元以及過去一個財年營收滿10億港元,本身業務模式具有創新性等,而目前200多家美國中概股公司中,只有10%左右的公司可能符合要求。
其中,瑞銀集團、中信里昂等投行此前指出,樂信是目前赴美上市中國金融科技中概股中,唯一可能符合香港二次上市要求的公司。8月10日,樂信宣布用戶突破1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