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芯片成“絕響” 但華為也有機會絕境逢生
一向作風“硬核”的余承東也開始扛不住了。在近日舉辦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 年峰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 余承東首次向外界公開了華為面臨的困境,“因為今年第二輪芯片製裁,華為沒有辦法生產芯片。我們最近一直都在缺貨階段,非常困難。”
余承東不無遺憾地表示,過去十幾年,華為在芯片領域的探索,從嚴重落後、比較落後、有點落後,到赶超、領先、封殺,一路走來,過程艱難,研發投入巨大。卻因華為只做了芯片設計環節,沒有涉足芯片製造環節,導致先前所有的努力一切歸零、功虧一簣。
華為芯片訂單截止至今年5月15號,9月16號華為芯片生產、製造將正式停止。這意味著,今年秋天,即將上市的華為新款旗艦手機 Mate 40,其搭載的麒麟9000芯片,將成為華為麒麟高端系列芯片的“絕唱”,華為麒麟高端芯片絕版了。
余承東形容經歷了兩輪制裁後的華為,就像捆住了“手”,又接著被人捆住了“腳”,手和腳都被捆上,卻還要“又扭腰又扭屁股”地去和別人進行游泳比賽。“所以,華為的狀況非常艱難。”
2019年5月15日,華為被美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受此影響,谷歌、ARM、英特爾、高通、博通、手機零部件廠商Lumentum、射頻芯片廠商Qorvo等等先後與華為切斷相關產品、服務在內的商務往來。一年後,美國對華為的封鎖再度升級,主要針對華為芯片製造環節,徹底阻斷華為芯片生產製造的供應鏈。
或許是,經過一年多的反封鎖戰役,華為的處境愈發艱難,讓其情緒走到一個需要“宣洩”的臨界點。又或許是,包括Tiktok、騰訊等互聯網公司全球化之路受阻,讓華為感同身受,願意將自己真實的近況分享給大眾。堅挺了一年的華為,徹底放下了偶像包袱。其實,回顧2019 年5 月至今,華為一直都在“逆行”。
艱難的“逆行者”
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產業角色與分工,鮮有企業能做到端到端全產業鏈全覆蓋。但是,在人為的阻隔下,華為不得不承擔起產業鏈更多的“角色”擔當。
2019 年,第一階段封鎖後,華為推出了鴻蒙操作系統和HMS 華為移動服務。余承東稱,去年第一輪制裁下,美國停止供應芯片,移動生態谷歌GMS 也不能使用。華為加快打造了一個開放的HMS,P40 手機銷售時,華為已經實現全面搭載HMS,華為成為全球第三大應用市場之一。
2020年2月24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辦的終端產品與戰略線上發布會,面向全球正式發布了全新升級的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及5G全場景智慧終端旗艦新品|華為官網
據了解,目前,華為HMS 全球生態,擁有數万個應用,用戶月活量超過5.2 億。“為突破封鎖,華為每月、每週、每天生態體驗都在改進,大量應用上架,支持HMS Core,提供OS,方便大家開發、集成、上架,幾小時內完成華為HMS 集成和替代。”
此外,華為還推出1+8+N 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1 指手機;8 指平板、PC、穿戴、智慧屏、AI 音箱、耳機、VR、車機;N 是廣泛的生態,智能家居、運動健康、出行等各個領域的生態。以手機向外圍延伸,爭取每個領域做到第一。
這一階段,華為憑藉迅速的反應,以及移動生態的號召力,使得智能終端業務在逆境中,依然獲得大幅增長。
2019年全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同比增長34%,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5.9%。2020年Q2,華為手機出貨量超越三星,登上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榜首。頗具諷刺的是,余承東2016年的預言,“三年內超越蘋果,五年內超越三星”,在華為處境最為凶險時得以實現。
但是,到了今年第二階段的封鎖,華為的情況恐怕沒有那麼樂觀了。華為將無法通過台積電、三星等廠商代工,生產、製造高端工藝製程的麒麟芯片。而目前,能夠生產7nm,及7nm 以下製程的代工廠只有台積電和三星兩家,華為可周旋的餘地有限。
芯片行業有三種模式,IDM、Fabless和Foundry,IDM指包攬芯片設計、製造、封測、銷售全流程,如英特爾、三星;Fabless指只負責芯片設計和銷售環節,如英偉達、華為、AMD等; Foundry指芯片代工,生產製造,如台積電、中芯國際、格羅方德。
芯片行業經過幾十年的演進,逐步走向輕資產模式。像英特爾這類典型的IDM 芯片廠商,因投入巨大,與賭博無異,難以集中主要精力於芯片設計環節,早已不是市場主流的芯片運作模式。
所以,華為不得不在Fabless+Foundry(芯片設計+芯片代工)大行其道的趨勢下,逆向而行,包攬芯片設計、製造、封測各個環節,才能不被“卡脖子”。而芯片產業各個環節,大部分均掌握在美國、日本企業手中,很難在極短的時間內突破,構建起芯片產業生態。
如余承東所言,“華為沒有參與重資產投入型的領域、重資金密集型的產業,只是做了芯片設計,沒做芯片製造。同時,在半導體的製造方面,我們要突破包括芯片設計中的EDA 軟件技術,材料、生產製造、工藝、設計能力、製造、封裝、封測等等很多環節。”
因而,阻斷芯片製造這條路後,包括華為5G 基站芯片天罡、雲端芯片昇騰、手機芯片麒麟都將無法生產。尤其是,手機性能、體積受先進工藝製程影響較大,華為幾乎沒有可替代方案,只能通過外購芯片,紓解困局,華為已經走到了“絕境”。
絕處逢生,可能嗎?
目前,只有高通、聯發科、紫光展銳可提供手機芯片。
據Counterpoint 數據顯示,2019 年高通、聯發科以33.4%、24.6% 的份額分列全球智能終端芯片第一、第二名,紫光展銳起步較晚,份額可以忽略。外購芯片,華為只有兩個選項,高通或者聯發科。
一直以來,高通在高端手機芯片市場佔據絕對優勢,相比之下,聯發科芯片的高端之路並不順暢,在性能、功耗上與高通有一定差距。
所以,高通成為華為穩固高端手機市場的關鍵棋子。
2019 年第一輪制裁後,高通停止向華為供應芯片。同時,由於華為與高通多年的專利糾紛尚未解決,雙方在芯片供應方面,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不久前,情況出現轉機。高通2020 年Q3 財報電話會議上,高通CEO 史蒂夫·莫倫科夫透露,高通與華為達成總額18 億美元的專利和解。不少業界人士認為,華為通過與高通的專利和解,旨在為外購高通芯片做好鋪墊。
情況也的確按照預期發展。8 月9 日,包括彭博社等多家外媒報導,高通正游說美國政府,要求允許其向華為出售芯片。否則,當前的限令,將給高通的直接競爭對手聯發科、三星等,帶來價值高達80 億美元的市場訂單。
一方面,華為麒麟芯片絕版,造成很大的市場缺口,需要其他廠商填補;另一方面,華為、榮耀年出貨量達幾億量級,芯片需求量極大,除麒麟芯片外,一直有一部分機型採用外購芯片。任誰都不能忽略華為的巨額訂單。
此外,華為也將成為5G 時代改變手機芯片市場格局的關鍵變量。8 月4 日,台灣媒體報導,聯發科拿下華為的超級採購大單,包括出售1.2 億顆芯片。丟棄價值幾十億美元市場,並將其拱手相讓給競爭對手,退居全球智能手機芯片第二名,高通一定不願意樂見其成、坐以待斃。
多位行業人士也向極客公園透露,高通遊說成功的可能性比較高。
可以預見,華為手機業務面臨的困境是暫時性的,即便高通遊說失敗,華為手機也可以依靠聯發科芯片活下去。
但是,華為鎖喉事件給業界帶來更多的是反思。“我們的核心技術、核心生態的控制能力與美國等國家相比有差距。尤其像底層材料、製造設備,與美國、日本、歐洲有差距;芯片、核心器件進展雖快,仍然與美國、韓國有差距;終端方面,產量有優勢,但操作系統、生態平台仍有差距。”余承東說。
2009 年,華為第一顆海思芯片K3 誕生,2020 年,華為芯片面臨絕版。華為正用切膚之痛告訴國內企業,只有具備核心能力,才能參與全球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