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谷歌的華為:有所為、有所不為?
華為手機在這兩年之間,經歷了太多風雨。他們在硬件被斷供之時,使用各種備胎手段支持下來;在軟件被斷供之時,也採用了自家的HMS Core 來當替換。到了2020 年年中,華為實體手機仍然賣得很火,更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公司。但是,沒有Google 軟件支持的華為,還能有所為嗎?
文:Odin
2019 年5 月,特朗普把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美國公司未經批准,不得銷售產品和技術給華為。
2019 年9 月,Google 不會在華為新設備上預載谷歌移動服務(Google Mobile Services, GMS)。
2020 年2 月,華為宣布自家的華為移動服務(Huawei Mobile Services, HMS) 正式出海。
2020 年9 月,華為將宣布推出HMS Core 5.0 版本。
這回,虎嗅趁著華為向媒體解釋全新的HMS 5.0 服務之餘,讓我們深入分析沒有Google 的華為,究竟過得怎麼樣。
為什麼GMS 如此重要?
為什麼華為手機沒有Google的支持,就好像會世界末日一樣,非得搞個HMS來取代不可?也許大家已經聽過無數次原理,但我們仍然必須再次重溫GMS是什麼。
雖然Google 已停止向華為手機供應Android 作業系統,但Android 架構其實分為兩大部份:一份是完全無需授權的開源版本AOSP(上右),另一個是帶GMS 核心的Android(上左) 。因此,華為可以無需Google 授權下,繼續使用開源版本的Android AOSP 系統。
但真正對華為帶來嚴重衝擊的,是華為無法繼續使用Android 當中的閉源項目,Google 移動服務(Google Mobile Service, GMS)。GMS 是一套應用程序和雲服務,包含了俗稱“谷歌全家桶”的各種Google 服務,例如Play Store 商店,Search 搜索、Gmail 郵件、 Maps 地圖、YouTube 視頻等眾多APP,同時包括眾多系統級的API 接口、以及Google Services Framework 服務框架。
也許,內地用戶可能認為我從來都不用這些應用,為什麼華為沒有了它就會感到困難?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國內的手機大多不能使用各種Google 應用,所以對此無感。但在歐美市場來說,Google 應用就如中國的微信,須臾都無法離開它;而且,Google 應用市場的主要入口:Google Play,也在內GMS 全家桶之內,沒有GMS 的話,部份歐美手機用戶可能連安裝應用也有困難。
也許大家也會覺得:反正Android 是開放的,自己下載個apk 就能安裝吧?這也不可行,華為手機沒GMS ,就得不了Google 認證,在大多數情況下均無法使用Google 各種服務。大家可以把GMS 想像是內嵌在手機內,用來接駁 “Google 應用”的貨輪的貨運碼頭,Google 公司的貨輪,沒看到自家的碼頭?就不會肯靠岸卸貨。
儘管華為近年積極通過各種服務,取代Google原生的服務。而且不少的Google服務,也可以通過瀏覽器使用,所以影響還是有限。但問題是GMS內嵌在Android作業系之內,Android各種系統接口,也默認使用Google的各種服務,所以不少歐美的應用開發者,在使用各種基於雲端的功能(例如定位功能、語音識別或是支付功能),也會默認使用Google的服務。
華為Mate 30 Pro 在執行優步(Uber) 時,會因為沒有GMS 而閃退。圖片來源:cnet。
當這些應用在缺少了GMS 核心的華為手機上跑,Google 的“貨輪”同樣因為看不到GMS 的碼頭,而不願“卸貨“,導致這些應用要不就是無法使用、要不就是閃退。外媒cnet 為缺少GMS 核心的華為Mate 30 Pro 進行測評,雖然高度評價Mate 30 Pro 的拍攝能力,但也因為系統的各種問題拖累(上圖),只能說它是“最好、也是最壞的智能手機”。
換言之,在海外銷售的Android 手機如果沒有GMS ,開發者在開發應用時,將要面對無法在地圖裡定位和導航、無法使用語音助手、無法進行應用內購買、甚至是無法顯示廣告等各種問題。而且,沒有GMS 提供的框架,這些手機甚至無法下載應用、無法通過雲端備份、甚至連推送通知和訊息同步等系統基本功能,也無法正常運作--因為即使這些系統功能,也通過Google 的服務器來處理。
因此,大家就能理解,為什麼GMS 對海外銷售的手機如此重要。
HMS:從打補丁到自主之路
對於在中國出售的手機來說,沒有GMS 並不會帶來太大的問題,但對於像華為這樣在歐洲市場佔有不少份額的手機公司來說,這將會構成嚴重的衝擊。虎嗅先前提到,華為消費者業務CEO 余承東坦然承認,沒有GMS 後,華為在在接下來的季度,會在海外市場出現份額嚴重下滑的情況,目前他們能做的,就只能爭取減少下滑幅度而已。
華為是否能挽國外市場於既倒?就只能靠著自家的華為移動服務,Huawei Mobile Service, HMS。
華為消費者業務HMS Core 平台部部長望岳向虎嗅表示,他們早在4 年前的2016 年,就發布了HMS Core 2.0 版本,但當時僅有3 個最基本的功能,包括帳號、支付和推送服務。後來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後,他們就不得不完整構建海外開發者需要的功能,並分了兩步搭起整個HMS 核心。
他們首先在去年3 個月,篩選了包括定位、地圖、分析、廣告等全球開發者最常用的12 個功能,趕在去年8 月華為開發者大會(HDC) 期間上線,這就是HMS 3.0 版本。然後在今年一月發布的4.0 本,已經可以在全球的華為生態上運行(上圖),這意味著開發者需要的基礎功能都已齊備,當中包括以下四個核心平台:
應用服務(應用商店、帳號、推送、地圖、內購等與應用相關的基礎系統功能)
智能終端(智能設備相互之間設備的分享和協同,以及設備虛擬化功能)
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計算機視覺以及相應更集成的算子和模型層)
安全(全場景安全解決方案、基於AI 的安全檢測能力、HMS 安全服務引擎等)
華為也通各個在地化的合作夥伴,補充了包括了地圖在內的核心雲端服務。在HMS 4.0 之下,在海外銷售手機的基本功能,已經能正常運作,應用只要支持HMS 4.0 ,大部份也功能也能正常使用。在及後5 個月裡,他們再重新整理了華為已有的能力、以及未來發展的能力,在這回新增了8 個開發能力和3 個工具,就是現在的HMS Core 5.0。
換言之,我們可以把先前的HMS 版本,設想作華為在失去GMS 而緊急打上的補丁,而HMS Core 5.0,才是他們想實現自主的願景。而這個願景就是華為一直強調,從芯片端、終端應用以至雲服務一體的“芯、端、雲”戰略(上圖)。
HMS 5.0:芯、端、雲戰略
HMS 5.0 與GMS 有什麼不同之處?
由於使用Android 的手機廠商眾多,多年來Google 在控制Android 的生態系統也有不少困難。在2014 年,Google 就被指為了避免Android 進一步分裂,所以把作業系統的新功能,搭建在雲端的GMS,再通過升級系統接口方式,讓實現這些新功能。但在這前題下,Android 手機只能按照GMS 的套路,而無法隨意進行各種定制化,而Google 也不容易為個別手機,進行特殊優化。
但華為擁有自家的硬件生態系統,不少的手機更用上各種自家芯片,所以能由芯片端開始,針對各種硬件設備量身訂製,並向開發者提供相關的開發平台,所以華為本來就有點像蘋果的iOS平台,能從由芯片端開始,針對性調用和優化各種硬件功能。但現在華為沒有了GMS,他們也能針對各種終端和網絡環境,進行針對性的優化工作。
總體來說,HMS 5.0 帶來的新功能,包括圖像(Graphics)、媒體(Media) 與系統(System) 三大類。
首先是圖像,這屬於“芯”的新功能(上圖左標黃的部份),主要聚焦在圖形渲染能力。望岳表示,這是華為首次對應用開發者開放圖像相關的能力,當中包括Vulkan 框架(編按:Android 使用的圖像處理接口)、圖形計算、虛擬現實交互、CPU 加速、圖像處理器(GPU)的硬件加速、以及神經元處理器(NPU) 的人工智能加速等。
望岳強調,這功能背後是華為在顯卡、圖像引擎、渲染引擎等的技術積累,如果手機廠商不做顯卡、不做NPU,那麼在底層的渲染能力和圖形引擎的優化,一定不如華為。(編按:華為手機芯片的GPU 架構仍然是ARM Mali 公版架構,但有報導指華為已成立GPU 部門,並在Nvidia 挖了不少人材,這次HMS 5.0 推出,正好佐證此事。)
而在媒體方面,則屬“端”的功能。華為主要提供DRM (數碼版權管理)服務,以協助內容創作者保護知識產權,藉此吸引更多的內容合作夥伴加入。望岳表示,目前業界未有統一的DRM標準,微軟有自己的一套、Google也有自己的一套。華為未來將與國內相關機構,一起推出屬於中國的DRM標準,並且向全球推廣。未來,他希望這標準能得到好萊塢的認可,版權保護均能基於華為的標準。
此外,儘管華為手機的拍攝能力一直被受媒體高度評價,但相關能力一直未有開放給開發者。但現在華為將會提供Camera kit,把華為手機的相機能力開放出來,讓第三方也能利用上華為的拍攝能力。
而係統板塊,則屬於“雲”的新功能,主要聚焦在網絡,通過軟硬件合的方式,實現高性能通信服務。華為在未來將推出一個綜合性網絡的工具包,按用戶各種場景(例如電話、視頻聊天、看視頻、玩網絡遊戲等),自動把網絡調到最優。
望岳指出,以前網絡通信這塊主要是運營商領域,現在華為要把終端設備跟運營商的基站,從端到端聯繫起來。一個中國的遊戲玩家,要跟歐洲遊戲玩家打同一個遊戲,數據包先要從手上設備,送到中國的基站,再到中國國際的骨幹網,再到達歐洲的數據中心和服務器後,然後到達歐洲的遊戲玩家。中間一整個鏈條,全世界可能只有華為才能摸得清楚,也就只有華為能作出這樣的優化。
開發者願意支持HMS 嗎?
有了這樣的一個HMS,華為就真的自立自主,能繼續在歐洲繼續先前的增長勢頭嗎?
HMS 是否能成功,主要看兩大重要社群是否支持。首先是全球開發者社群,是否願意針對華為手機開發,讓應用同時支持HMS Core?其次是海外的用戶和消費者社群,是否認為HMS 足以取代原來黏度甚高的Google GMS 服務,因而購買華為的手機?
在開發者方面,望岳交出一些頗為樂觀的數字(上圖):過去一年來,應用開發者數量、以及接入HMS Core 4.0 的應用數量,均有長足的增長。以開發者數量為例,目前HMS 的註冊開發者為160 萬,雖然連iOS 的2,000 萬開發者的水平,仍有不少差距;但考慮iOS 開發者生態已積累10 年,現在HMS 能在一年之內就能做到10% 的規模,其實還算可以。
但有記者問及這些開發者與相關收益的地區分佈時,望岳表示“不太方便透露”,我們無法知道這些開發者及其應用,究竟是來自不太受GMS 影響的中國、還是來自受GMS 影響更深的歐洲開發者。但考慮到目前地圖服務工具(Map Kit)僅面向海外,中國尚未有相關的計劃,但HMS 的Map Kit 增長仍然接近17 倍,可見這些增長快速的應用,最少仍然是面向海外的。
而且望岳也透露,目前像Booking.com 以及Viber 等頭務應用,已經陸續支持HMS,可見全球應用開發者,也願意支持HMS。搜狐早前就採訪了全球化信息分發服務商、赤子城科技的COO 李平,他表示目前很多開發者,對於HMS 還是相對積極,原因有三:
對Android 開發者來說,接入HMS 的開發成本不高;
目前處於HMS 的紅利期,由於開發者正逐漸入駐,競爭相對於Android 和iOS 要少;
HMS 的分成比例遠低於Google 和蘋果的30%,目前華為還推出了10 億美金補貼的耀星計劃,更能吸引開發者加入;
單純從開發者這邊看來,HMS 在全球的發展,無疑是在上坡中,但在用戶端上就很不好說。儘管望岳認為只要體驗足夠好,用戶的習慣是可以培養的,而他對於HMS 能為消費者帶來良好體驗,甚有信心,過去一年的全球銷售數據,一定程度上印證了用戶對HMS的認可。
不過,華為的全球銷售數據雖然很好,但在西歐這個中國以外最大的市場,並不如此。
在2020年第一季度,華為手機在西歐的份額就急跌了40%。在稍後時間的第二季度,儘管HMS已得到更多開發者的支持,也只能像余承東起初的預期,份跌幅收窄至17%。可是,這並不足以讓華為感到樂觀,因為他們在歐洲的份額,居然被後來新入場、同樣來自中國的小米趕過了頭(上圖)。
如果華為無法阻止自己在西歐市場的份額繼續下跌,海外開發者可能就難以獲利,因而不太願意繼續支持HMS。這樣就會導致HMS 的生態系統劣化,進一步降低消費者購買意願,構成惡性循環。因此,華為如果仍想出海爭霸,必須重新吸引海外消費者的購買意願,絕不可以單憑國內手機市場,支撐業績。
對手不是Google,而是馬太
但沒有GMS 的華為,要重振歐洲市場並不容易,因為HMS 能否取代GMS,關鍵不在於“用戶體驗”,而是“用戶習慣”。眾所周知,互聯網平台有所謂的“馬太效應”:相關的市場很多時屬“贏家通吃”市場。
Google 應用服務裡的YouTube 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全球各大受歡迎的YouTuber 視頻博主,願意在YouTube 發布視頻,並不因為它的使用體驗優良,更多是因為它是全球最大的視頻社交平台,讓他們有更多的曝光機會,增加知名度,賺取更多的金錢。由於有大量優質的視頻博主,為了賺錢而支持YouTube,也進一步促使YouTube 的觀眾增長,形成正向循環,產生馬太效應。
Google Docs 是一個類似石墨的在線文書編輯平台,由於Google Docs在全球範圍內相當流行,不少公司也會通過這個平台,協作編輯各種文檔。但如果公司把Google Docs 鏈接,發送到用戶的華為手機上,用戶將無法以手機應用打開,只能在手機瀏覽器上笨拙地編輯,那就十分尷尬了。如果更多公司使用Google Docs,也會捆綁更多員工和合作夥伴一起使用Google Docs,進一步帶來馬太效應。
不過,YouTube 開始被後起之秀Tiktok 所追上,而Google Docs 目前的市佔率也不算十分高,所以即使華為手機沒有這兩個應用,也許不會為華為帶來太大困難。華為面對的真正威脅,是Google 掌握了海外互聯網的兩大入口:Chrome 瀏覽器、以及Google Search 搜索引擎。
Chrome 目前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的PC 瀏覽器,也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的手機瀏覽器(上圖)。它的最大優勢除了是快,更重要的是能實時同步PC 端Chrome 瀏覽器上的各種書籤和分頁。但沒有了GMS,華為手機就用不了Chrome,而華為瀏覽器目前也無法與Chrome 同步。
此外,在用戶的PC Chrome 瀏覽器裡,已經內嵌好各種Google 服務,一點就能打開使用,十分方便。但當用戶然後想轉移動到手機使用,但偏偏你的手機卻因為沒有GMS,一個都不能使用。
儘管華為高舉1+8+N 的無縫多設備,但現在連打通PC 和手機端的信息也不容易,這樣嚴重影響用戶體驗。
另一個關鍵是Google Search。多年來微軟為了挑戰Google,在Bing 搜索引擎花了不少資源推廣,但仍然難以撼動Google Search 的壟斷地位。華為也特意挑選了來自法國的Qwant,作為Google 的替代品,但Qwant 在法國的自家市場的市佔率,也被Google 甩到不知哪裡去(下圖)。可見在海外市場,Google Search 真的不可能取代。
不過,華手機即使沒有GMS,也能通過瀏覽器輕鬆訪問Google Search,因此,本本華為也不一定需要取代Google Search。但Google Search 對華為手機的最大破壞力,是它佔據了網絡的“入口”。
如果你通過Google Search 搜索手機App , Google 將首先提供Google Play 應用商店的鏈接,但華為沒有GMS,根本就無法通過Google Play 安裝相關應用。同樣地,如果你用Google Search 搜索各種網絡服務,Google 也會先向你推薦Google Maps、YouTube 等Google 自家服務的鏈接。這樣會使海外用戶更難擺脫Google 生態,也使HMS 難以取代Google 各種服務的地位。
是困難,也是機遇
HMS 能否幫助華為取回歐洲的份額,甚至進一步拓展全球業務,目前仍然成疑,但華為也不得不繼續走著HMS 的路。事實上,華為發言人先前曾向虎嗅表示,GMS 和HMS是共存關係,一個手機既可以有HMS,也可以有GMS。那代表了即使華為在未來能再次能使用GMS,他們仍然會繼續推廣HMS 的工作。
要知道在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之後,讓不少企業清楚知道技術自主的重要性;即使無法完全自立,但也必須有一個備胎,作為應急。虎嗅先前提到,OPPO、vivo和小米也成立了GDSA同盟,雖然不代表他們立即就要走上“自立之路”,但多做準備還是很合理的。
更重要的是,在GMS 背後包含了巨大的利益:光是Google Play 應用商店,在2019 年就為Google 帶來了 77 億美元的收入,那整個GMS 業務究竟會為Google 帶來多少收益?華為沒有了GMS 無疑很痛,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華為如果能歐洲市場上全面使用HMS,這部份收益將轉化為華為的收入,就能一定程度彌補因為製裁導致的損失,也未嘗不是“危中有機”。
早前華為消費者業務CEO 余承東表示,華為的互聯網服務在50 億美金左右,Google的互聯網的服務收入1,400多億美金,所以這塊的空間非常大,而利潤率也非常高。他更表示:“掙全球的錢我們需要平台,華為也要來打造這個平台。”
因此HMS 的路是否好走,華為看來也必須繼續打造這個平台。